李大嘴 大嘴讀史 老媽被扣成人質,脅迫兒子投降,兒子該怎么辦? 這是一個很難決斷的問題,我們來看看歷史上這三個兒子是怎么應對的。 第一個是西漢丞相王陵,故事記載在《漢書·王陵傳》中。 王陵是劉邦老家沛縣的大佬,想當初,劉邦也是要管王陵叫大哥的。 當劉邦扯旗造反的時候,不少老鄉諸如蕭何、曹參、樊噲、夏侯嬰等,都跟著劉邦鬧革命去了。最初的大哥要跟著小弟混,王陵實在抹不開面子,就自己拉了一支隊伍單干。 等到劉邦出漢中,定三秦,打響楚漢之爭的第一槍后,王陵為局勢所迫,加入了劉邦陣營。 這時,項羽綁架了王陵的老媽,脅迫王陵改弦易轍,叛漢歸楚。 王陵派出談判代表來到項羽軍營,王陵的老媽私下對談判代表說,帶個話給我兒子,讓他好好跟著劉邦混,別因為我三心二意。說完就自殺了,王陵當然也只能死心塌地跟著劉邦打項羽了,后來,王陵一直做到右丞相。 這起事件中,項羽的表現是最糟糕的,大怒之下的楚霸王居然把王陵老媽的尸體煮了,這氣量,難怪后來烏江自刎。 第二個是東漢末年的趙苞,故事記載在《后漢書·獨行列傳》中。 趙苞自己不算很有名,但他有個“威震天下”的堂兄——“十常侍”中的趙忠。 趙苞很不屑這個太監堂兄,不和趙忠來往,獨自在官場上打拼。 趙苞在擔任遼西太守期間,名震邊關。在遼西站穩腳跟后,趙苞派人把老媽和老婆接到身邊來,但不幸的是,車隊在途中遭遇鮮卑人“打草谷”,老媽老婆雙雙被俘。 鮮卑人知道抓住了關鍵人物,大軍轉向,直撲遼西郡城,把趙苞的老媽押到陣前,逼迫趙苞投降。 趙苞的老媽是個明白人,在陣前用王陵老媽的事跡鼓勵兒子,“昔王陵母對漢使伏劍,以固其志,爾其勉之”。 趙苞忍痛指揮全軍壓上,大獲全勝,只是老媽和老婆都死了。在安葬完老媽之后,趙苞自感忠孝不能兩全,吐血而亡。 第三個是三國謀士徐庶,故事記載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以及《魏略》中,這個故事是最有名的。 徐庶在劉備麾下,曹操綁架了徐庶的老媽,威脅徐庶,徐庶離開了劉備,投入曹操陣營。 但他離開的時機實在不好,因為這時劉備從樊城南下逃亡,軍心散漫,甚至連趙云去救阿斗,都被謠傳成趙云跑路了。這正是劉皇叔最困難、最狼狽的時刻,徐庶的離去無異于釜底抽薪。 徐庶去到曹操處,最終做到了右中郎將、御史中丞,徐庶的老媽如何,史書中沒有提及,但應該是善終的。 《三國演義》在第三十六回和第三十七回中對徐庶的故事做了藝術加工,以提升徐庶的人品。 首先,演義中把徐庶離開劉備的時間提前到了“三顧茅廬”之前,臨走前正是徐庶推薦了諸葛亮。而真正的歷史上,徐庶和諸葛亮是做過同事的。 其次,演義中把徐庶的老媽刻畫成一個知大義的女人,看見兒子的到來,憤而自殺,這才有了“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必須強調一下,《三國演義》不是真正的歷史,我們又被忽悠了。 徐庶不過是一個跳槽男罷了,曹操的公司勢力大,發展好,僅此而已,老媽被扣成人質只是一個借口罷了。 明代小說家馮夢龍說,徐庶之不終于昭烈也,其母存也,陵母不伏劍,陵亦庶也。清朝康熙年間狀元李蟠說,陵歸楚則徐庶不得為完臣,陵不歸楚則趙苞不得為孝子矣。 有些東西必須要舍棄一樣,就看你怎么選擇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