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霍金 現在的訊息太過發達,每天值得關注的事情太多,一個重大的新聞,大約兩三天的時間也就被人淡忘了,比如說14日去世的霍金,這兩天已經沒有人再提及了。就連18日去世的李敖,現在也逐漸淡出關注的熱點了。 其實一個人成為偉大的人物,其童年生活特別是求學階段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霍金之所以有如此的成就,其成長經歷能給我們一些怎樣的啟示呢? 霍金的家庭背景 霍金的祖上有很多代是農民,一直到19世紀初,有位祖先越過階級差別,當上一位公爵的管家,霍金家開始變成望族。霍金爺爺搞起大農場,當上農場主,一度那是相當有錢,結果第一次世界大戰打響,他家又回到解放前。 但霍金奶奶很厲害,她又想賺錢又想讓5個孩子受教育,于是自己辦了所學校。學校辦得很成功:家業很發達,霍金父親弗蘭克還上了牛津大學醫學院,成了熱帶病專家。 奶奶的強大性格,打開了天才家族的成才之路,成了家人最看重的特點,霍金的父親弗蘭克和他本人,都信奉堅強至上。 父親弗蘭克研究熱帶病,經常在非洲工作,二戰爆發以后英國看中他這個人才,召他進醫學研究所,在那里碰到了霍金老媽伊莎貝爾。 伊莎貝爾是蘇格蘭人,出身格拉斯哥的醫生家庭,有七兄妹,當時英國中產階級還沒到賺大錢時代,他家省吃儉用送7個孩子一路讀書。伊莎貝爾是個學霸,在那個女孩不太上大學的時代,伊莎貝爾不但進了牛津,還連讀了三個專業 :哲學、政治和經濟學,比霍金父親還要牛。這對夫妻組成了鎮上智商最高、最古怪的家庭。 家庭教育的特點 霍金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采取的是放養的做法。具體是這樣的: 一是完全放養。霍金在他最有名的《時間簡史》里寫過,他最早的記憶是兩歲半被父母送進托兒所,一直號啕大哭,結果父母中午就把他接回家,一年半內都沒再送托兒所; 二是在只有貴族才開得起車的年代,他家明明沒啥錢,居然買了輛二手出租車,鄰居們經常看見他們一家人坐在巨大的車廂里呼嘯而去,估計是拓展自由活動的天地; 三是他家整幢三層樓,沒有裝修、沒啥家具,更沒有軟飾,從來不收拾。房子里只有一堆堆的書,還在地下室養蜜蜂,其他地方光禿禿; 四是一家人都不愛說話,在餐桌上也經常是爸爸媽媽、霍金和兩妹妹每個人捧本書邊看邊吃。 對霍金的放養,就是由他自己在房間對著一堆堆書發呆,或由著他的性子去折騰。六七歲的時候他就設計了裝有全封閉的管道系統和照明系統的娃娃屋,制作飛機和輪船模型,開發一些新游戲,涉及工廠、鐵路、股票等多個領域。8歲時,老爸讓霍金進了本地私立學校圣阿爾班斯,結果發現這間男校紀律嚴格,霍金上的是A班,招了很多好學生,他根本不出眾。 霍金的學校生活 霍金進校學習之后,家里人采取的還是放養的做法。 一家人經常出門旅行,父親還經常跑到非洲工作,但他每天寫日記、寫小說,帶回來給霍金看。媽媽伊莎貝爾在家照顧霍金和他的兩個妹妹。 霍金讀書很用功,但在中學成績沒進過前二十。不過霍金父母從不過問他成績,也不逼他考前幾名。他長得矮小,手腳很不靈活,干什么都比同學慢,寫字也全是草書。他在學校經常衣服散亂,衣領上帶著墨水的痕跡;他喜歡與人講話,急于表達自己的思想,為此反而顯得句子含混。在中學時代的后兩年,他碰到了一位好老師,年輕的數學碩士、亞美尼亞人Dick Tahta,他覺得霍金是個天才小子,讓霍金有了強大自信心。 在圣爾班斯中學是霍金的黃金時期。他喜歡制作飛機模型和輪船模型,12 歲之后開始迷戀設計龐大復雜的游戲,諸如“大富翁”“朝代”——創造出一個游戲的世界,然后制定統治這個世界的定律。同學們為了結束游戲需要連續玩上幾個小時甚至不得不在一個星期中分段進行,霍金為此十分得意。在編制這些游戲時,小霍金的目標是“建造我能控制的可以開動的模型”,“這些游戲及制作都來自于探究事物并且進行控制的要求”。這種要求一直驅動霍金去“探究事物”,甚至在后來的宇宙學研究中仍在起作用。 班里好幾個人是明星學生,全跟霍金是好朋友,這個小圈子一起做作業,下棋由霍金設計規則,復雜得不行。他們還看不起通俗音樂,只聽古典樂、美國的爵士樂,崇拜哲學家羅素,這是個公認的精英圈,霍金被叫作愛因斯坦。這個精英圈越學越精,在數學老師指導下造了臺電腦。當時只有英國國防部和幾個大學有電腦,這幾個學生自己設計,從電話交換機上拆了零件自己焊接。這件事讓霍金第一次成名,上了當地的《赫芝廣告報》。 他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好,17歲就上了父母的母校牛津大學,比同學們歲數都小大學里學的東西太簡單,他沒啥興趣,忙著去給賽艇隊當舵手。 教練回憶說他訓練經常亂來,逼著同學搞危險動作,船都撞壞了。 霍金對子女的教育 去年,霍金的3個子女接受BBC一臺采訪,談了霍金對他們的家庭教育。 女兒露西說:我父親的固執,他活下去的毅力,以及他笑看人生的幽默感都種在我心里。他的進取心極強,這不光是為了生存下去,他寫書和講課,都能感染所有周圍的人。 大兒子羅伯特說:我小時候還看到過父親自己能說話,我一點也聽不懂,他也會一直說,他是內心極其強大的人。 小兒子蒂姆西說:我父親愛好廣泛,喜歡賽車,帶我和威廉姆斯大老板Frank Williams一起看比賽,我從小甚至不知道他們是殘疾人。他非常忙,但從小陪我下象棋都是他,干什么都喜歡贏,跟我下棋也絕對不讓子。12歲時,我問了他一個問題讓我終身難忘。我問他,我們生活的宇宙周圍,會不會布滿了很多星星點點的小宇宙。問完了覺得超級愚蠢,但他告訴我一句話,問題蠢不蠢不重要,問才重要。 真正的成長往往是這樣……霍金自己和他的孩子,從父母那里繼承的不僅僅是長相和財產,更重要是耳濡目染的品性。 教育從來沒有固定的方法,但如果我們能從這個特立獨行的家庭背后,看到熱情和干勁,看到對世界的獨特認知,看到他們不會讓孩子按照父母想法去生活,這就夠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