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紹】 所謂口臭(也有稱“口氣”的),就是人口中散發出來的令別人厭煩而自己尷尬的難聞的口氣。別小看口臭這小小的毛病,它會使人不敢與人近距離交往,從而產生自卑心理,最終影響正常的人際、情感交流并令人十分苦惱。有些人口臭較重,自己就可以聞到自己的口氣臭穢;而有些人通過他人的反應,才知道自己口臭。 【病因分析】 (1)口腔疾病:患有齲齒、牙齦炎、牙周炎、口腔黏膜炎以及蛀牙、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人,其口腔內容易滋生細菌,尤其是厭氧菌,其分解產生出了硫化物并發出腐敗的味道,而產生口臭。 (2)胃腸道疾病:如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都可能伴有口臭。近來,我們還發現,導致許多胃疾病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其口臭發生率明顯高于未感染者,而根治幽門螺桿菌后口臭癥狀明顯減輕。原因可能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直接產生硫化物,而引起口臭。 (3)吃刺激性食物:吸煙、飲酒、喝咖啡以及經常吃蔥、蒜、韭菜等辛辣刺激食品,或嗜好臭豆腐、臭雞蛋等具有臭味食物的人,也易發生口臭。 (4)節食減肥:因病不能進食或老年人的唾液腺功能降低、婦女在月經期間出現內分泌紊亂而導致唾液分泌減少,有利于厭氧菌生長,故發生口臭。 (5)少女口臭:有些處于青春發育期的女性,卵巢功能不全及性激素水平較低時,口腔組織抵抗力下降,并容易感染病菌,從而產生口臭。 (6)身體疾病:口臭可因口腔衛生不良、牙周病、干口癥、吸煙、患病或吃了特定食物而產生。當口腔衛生不佳、牙周病或唾液不足而有細菌堆積時,口臭便會發生。唾液對于洗去食物殘渣及細菌而言有其必要性,某些藥物如高血壓、精神科用藥或特定的疾病也可能會造成干口癥,偶爾鼻腔或呼吸道的感染,也可能造成口臭。 小貼士 自測口氣的方法:將左右兩手掌合攏并收成封閉的碗狀,包住嘴部及鼻頭處,然后向聚攏的雙掌中,呼一口氣后緊接著用鼻吸氣,就可聞到自己口中的氣味。 【治療方法】 口臭常是某些慢性病變的一種癥狀,口腔、鼻咽、呼吸和消化系統及一些全身疾病都能引起口臭;此外,不注意口腔衛生或不良的飲食習慣等也可引起口臭。中醫對口臭有十分確切的認識和豐富的治療經驗,認為口臭多由于口齒疾患、肺胃積熱及胃有宿食等原因所致;如胃火偏重時,可將胃內邪濁之氣熏蒸上行,故口內出氣臭穢,甚則臭不可近。對于口臭的治療,除應注意根除原發病灶、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忌暴飲暴食及戒除煙酒等不良嗜好等外,還可根據不同的癥候表現采用以下方藥治療。 方劑1:生石膏、紫荊皮、獨活各6克,薄荷、川椒各3克,食鹽20克,加水適量煎沸5分鐘,待溫時取液隨意漱口。 方劑2:防風、升麻、細辛各3克,鐘乳石、寒水石、白石英各15克,丹砂、沉香、丁香、麝香各3克,共研為細末,每次取適量揩齒。 方劑3:白蒺藜30克,細辛、川芎各3克,共研為細末,早晚用之刷牙。 方劑4:白芷20克,甘草30克,共研為細末,飯后服1~3克,每日服1~2次。 方劑5:茶葉、白豆蔻各3克,雙花6克,泡水,代茶飲。 方劑6:炒決明子6克,薄荷、云茯苓各3克,以開水浸泡,代茶飲。 方劑7:豆蔻、丁香、藿香、零陵香、青木香、白芷、桂心各30克,香附60克,甘松、當歸各15克,檳榔9克,共研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豆粒大,每次含1丸,宜常含服。 方劑8:口服黃連上清丸或三黃片,每日2次,劑量不宜大。 方劑9:炒萊菔子20克,車前子10克,共研為細末,每次1~3克,用溫開水送服,每日服1~2次。 作者:劉慧瀅、許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