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近了,天卻有些灰蒙蒙。 每天上下班路上一條不知名的河流兩旁,柳樹自顧自地抽出嫩綠的新芽,逗弄人想要探看春色幾許。心頭浮現陶公的一些好句子,什么“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什么“凱風自南,翼彼新苗”,愈發地心神蕩漾。詩人們從來都是眼光閃閃擅長游玩的主兒,王摩詰更是其中佼佼。 本期微信,博雅君要與大家分享王維《輞川集》,邀大家一同去山中慢慢咀嚼,細細體味。 ○ ○ 辛夷塢·王維 木末芙蓉花, 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 紛紛開且落。 本文摘自余恕誠《唐音宋韻》 這是王維田園組詩《輞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這組詩全是五絕,猶如一幅幅精美的繪畫小品,從多方面描繪了輞川一帶的風物。作者非常善于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不僅以細致的筆墨寫出景物的鮮明形象,而且往往從景物中寫出一種環境氣氛和精神氣質。 ·· 輞川風景 ··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木末”,指樹杪。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類,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條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筆,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準確的。“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時,很像荷花箭,花瓣和顏色也近似荷花。裴迪《輞川集》和詩有“況有辛夷花,色與芙蓉亂”的句子,可用來作為注腳。詩的前兩句著重寫花的“發”。當春天來到人間,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動下,欣欣然地綻開神秘的蓓蕾,是那樣燦爛,好似云蒸霞蔚,顯示著一派春光。詩的后兩句寫花的“落”。這山中的紅萼,點綴著寂寞的澗戶,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后紛紛揚揚地向人間灑下片片落英,了結了它一年的花期。短短四句詩,在描繪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時,又寫出了一種落寞的景況和環境。 ·· 輞川風景 ·· 王維的《輞川集》給人的印象是對山川景物的流連,但其中也有一部分篇章表現詩人的心情并非那么寧靜淡泊。這些詩集中在組詩的末尾,像《辛夷塢》下面一首《漆園》:“古人非傲吏,自闕經世務。偶寄一微官,婆娑數株樹。”就頗有些傲世。再下一首,也是組詩的末章《椒園》:“桂尊迎帝子,杜若贈佳人。椒漿奠瑤席,欲下云中君。”就更含有《楚辭》香草美人的情味。裴迪在和詩中干脆用“幸堪調鼎用,愿君垂采摘”把它的意旨點破。 因此,若將這些詩合看,《辛夷塢》在寫景的同時也就不免帶有寄托。屈原把辛夷作為香木,多次寫進自己的詩篇,人們對它是并不陌生的。它每年迎著料峭的春寒,在那高高的枝條上綻葩吐芬。“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這個形象給人帶來的正是迎春而發的一派生機和展望。但這一樹芳華所面對的卻是“澗戶寂無人”的環境。全詩由花開寫到花落,而以一句環境描寫插入其中,前后境況迥異,由秀發轉為零落。盡管畫面上似乎不著痕跡,卻能讓人體會到一種對時代環境的寂寞感。所謂“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陳子昂《感遇》)的感慨,雖沒有直接說出來,但仍能于形象中得到暗示。 《輞川集》其他詩篇摘錄 文杏館 文杏裁為梁, 香茅結為宇。 不知棟里云, 去作人間雨。 推薦指數: 絕非凡俗去處,卻與人間有如此可愛的互動。 斤竹嶺 檀欒映空曲, 青翠漾漣漪。 暗入商山路, 樵人不可知。 推薦指數: 樵人都不知道的林中路,是個什么好去處呢?真叫人好奇! 鹿柴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推薦指數: 茱萸沜 結實紅且綠, 復如花更開。 山中儻留客, 置此芙蓉杯。 推薦指數: 欹湖 吹簫凌極浦, 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 山青卷白云。 推薦指數: 回首只見“山青卷白云”,任誰都想要這樣的回眸一刻吧。 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 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推薦指數: 獨坐,幽篁,彈琴,長嘯,深林,明月,生怕人不知。集中了一切山中隱士應具備的要素,顯得擁擠,反而沒了詩味。一張“成功”的擺拍照片。 臨湖亭 輕舸迎上客, 悠悠湖上來。 當軒對尊酒, 四面芙蓉開。 推薦指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