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關注垂柳下~~~ 兩首《辛夷塢》比較 辛夷塢 王維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辛夷塢》裴迪 綠堤春草合,王孫自留玩。 況有辛夷花,色與芙蓉亂。 王維這一首《辛夷塢》,沖淡自然,空靈幽靜。起句比興,將辛夷比喻為芙蓉,別有雅趣。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類。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條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筆,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準確的。辛夷含苞待放時,很象荷花箭,詩人把這辛夷花形容成芙蓉,給人以直接的聯想,清水出芙蓉,樹梢綻辛夷,兩種美麗的植物雖然相似,卻生長在不同的地方,如同蕓蕓眾生,世間百態。 首句介紹了辛夷花的形態,接下來,作者就把筆鋒轉入對花生長的環境及顏色中去了。深山澗谷,寂靜無人,芙蓉花在春天到來時,綻放出紅色的花瓣。“發”字用得非常老道,展現出芙蓉花的勃勃生機,與裴迪的“況有芙蓉花,色與芙蓉亂”相比,更呈現出一種動態的美,迸發出生命力。這山中的芙蓉花,那一片艷紅,多么像年華正好、腮暈潮紅的妙齡少女啊!然而,就是這樣美麗的花,美麗的少女,也有枯萎憔悴的一天。 辛夷花在荒無人煙的深谷中,自開自落,就好像元稹筆下的宮女: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這些美麗的宮女被禁閉在這冷落的古行宮之中,成日價寂寞無聊,看著宮花,花開花落,年復一年,青春消逝,紅顏憔悴,白發頻添,如此被摧殘,往事不堪重省。然而,她們被禁閉冷宮,與世隔絕,別無話題,卻只能回顧天寶時代玄宗遺事,此景此情,令人凄絕。王維寫這首詩時,是在安史之亂前。張九齡罷知政事,李林甫一派反動勢力上臺,朝政黑暗,社會矛盾日趨尖銳。王維雖然在朝,他傾向于張九齡的開明政治,對現實十分不滿而又無能為力,他先后在終南山和輞川建立別墅,過著亦仕亦隱的生活,這首詩寫辛夷花的自開自落,也是他懷才不遇的自況。 宋人方回認為,王維的這首詩是輞川詩中的佳篇,有“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這種不可窮之妙,正表現在詩的含蓄蘊藉上,它有言外之意,實際上,辛夷花的自開自謝,與禪宗的參禪的第二境界“空山無人,水流花開”,此種境界,即佛家所謂的對“無”的觀照,王維以禪者的身份,靜心諦視自然萬物,物我相忘,明心見性。所以,王維的《辛夷塢》創造的是一個“無我之境”,這個詩境,是空寂的,物我合一,是王國維所說的:“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胡應麟《詩藪·內編·絕句》說:右丞卻入禪宗...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不謂聲律之中,有此妙詮。” 裴迪的《辛夷塢》,與王維相比,少了一份禪味,多了一份閑適的心情。河堤上的芳草萋萋,春意盎然,你自可賞玩,更何況山中還有辛夷花,色澤鮮艷,不要將它與芙蓉花混淆。裴迪在詩中流露出的,是對大自然的喜愛,境界上,遜色于王維詩。 |
|
來自: 寧靜致遠悟能 > 《情趣(交誼舞)詩詞(自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