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李商隱的愛情詩《無題》(共兩首)是最著名的。這首《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寫了詩人追憶昨夜參加了富貴人家一次歡聚分離宴會后的無盡情懷,表達了詩人與愛人席間相遇卻很快分離的無盡思念和惆悵之情。全詞如下: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首聯“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以曲折的筆墨寫歡聚的時間和地點。首句寫道:”昨夜星辰昨夜風.”意思是說,昨夜星光燦爛,夜半卻有習習涼風。這是寫時間,也是寫了環境。可以說,就是在星辰漫天的夜晚,突然有吹起了風。真可謂平靜中的不平靜。在藝術上,詞人借助了反復(形成了句中對)手法,使“昨夜”反復出現,不但回環往復,強調了時間,而且語氣舒緩,有回腸蕩氣之美。
接著寫道:“畫樓西畔桂堂東。”“畫樓”和“桂堂”:在中國古代詩詞中,往往借來比喻富貴人家的屋舍。此代指富貴人家。意思是說,我們酒筵設在畫樓西畔、桂堂之東。這是講的地點。可以說,詩人在此并沒有寫出明確的地點,僅以周圍美好的環境——畫樓西畔、桂堂之東——來烘托了聚會的地點。這樣,不但為寫人物營造了美好的環境,而且也展示了聚會的不同尋常。
頷聯寫道:“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總得來說,主要寫了今日的相思之苦。如今,詩人與意中人分處兩處,不能相見,苦惱與痛苦,寂寞與相思凝聚心頭。上句“身無彩鳳雙飛翼”寫懷想之切、相思之苦。自己只是希望身上長著五彩鳳凰一樣的雙翅,飛到愛人身邊。
下句“心有靈犀一點通”寫相知之深。“靈犀”:舊說犀牛有神異,角中有白紋如線,直通兩頭。我們的心意就如靈異的犀牛角一樣,息息相通了。“身無”與“心有”可謂是外內的矛盾統一。這內外矛盾的同統一,恰是相思的苦惱與心融合的表現。詩人借“靈犀一點通”來比喻與自己愛人心心相印,不但形象,而且含蓄生動。
頸聯寫道“隔座送鉤春酒暖,分營射覆蠟燈紅。”“分曹”:分組。“送鉤”:也稱藏鉤。古代臘日的一種游戲,把鉤互相傳送后,藏于一個人的手中,令人猜。“射覆”:在覆器下放著東西令人猜。詩人在這里借“分曹和射覆”來表現了會時的熱鬧。在宴席上,人們玩著隔座送鉤、分組射覆的游戲,觥籌交錯,其樂融融。詩人在此著力描繪宴會的熱鬧,實際上是用來襯托詩人的寂寥感。
于是,詩人在尾聯中寫道:“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禽類轉蓬。”“鼓”:指更鼓。“應官”:上班。意思是說,哎,我聽到五更鼓了,應該上朝點卯(上班點名)去了。這里,是詩人寫自己在秘書省當差,身不由己。
接著的寫道的:“走馬蘭臺類轉蓬。”“蘭臺”:即秘書省,掌管圖書秘籍。李商隱曾任秘書省正字。意思是說,策馬趕到蘭臺,就像隨風飄轉的蓬蒿一樣。詩人聽到更鼓報曉,知道就要去當差,而今在秘書省做事,就如同蓬草隨風飄蕩一樣。詩人說自己當差去了,真是身不由己,實則是說自己離開愛人。我們可以從這里,感受到詩人對愛人的思念,以及對所任差事的厭倦。其實,“類轉蓬”的詩人,不由得自傷飄零。在這“自傷飄零”中,加強了對愛人的無盡思念之情。
在藝術上,這首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描寫環境突出,富有特點。其次,注重細膩的心理描寫,以此揭示人物內心及其矛盾。再次,七言詩歌節奏舒緩,更好地表現出了綿綿的情意。第四,運用比喻修辭手法,形象生動,想象豐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