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強大的統一王朝,中華民族以此為名。 畫,在筆墨線條之間,盡顯中華審美之韻味。 漢畫藝術,我們無價的遺產。 在兩漢匠人的雕繪之下,既“傳神”也“寫形”,開創中國審美文化的嶄新格局。 巍巍漢畫,美在何處? 或許,你從未見識過它的震撼。 或許,你從未了解兩漢四百多年審美特征。 那么現在,你有一個接觸漢代最近的方式, 足以令你拜倒在漢代先民的畫前。 3月31號,我們準備帶10組親子家庭趣看展啦! ▼ 它就是 《中國漢畫大展》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跟涂涂一起看展哦!) 《中國漢畫大展》是由中國漢畫學會、北京山水美術館共同主辦,是1949年以來最大規模的漢畫拓片專題展覽。先來看一組數字,告訴你這個展覽有多難得: 10000平米的展覽區域 587件(套)漢畫拓片 29家文博單位參展 29人現場團隊 7天現場布展工作 165平米背板 2600米邊條 496平米平面設計及制作 …… 《二龍穿壁、狩獵》河南省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車馬出行》河南省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這個展覽樸素到極致,展廳和展品只有兩種顏色:黑與白。無需華麗的裝飾,只希望你把所有的目光都投向珍貴的漢畫上。 《軺車出行·比武》青島漢畫像磚博物館 在中國歷史中,“漢”無比重要。 它最早是中原最重要的一條河流——漢水,后來漢水經過的漢中地區成為漢王劉邦的發家地。劉邦將“漢”提到巔峰,創建了綿延四百年的漢代,締造了統一的文化與政治、更成為中國人永恒的精神符號,延續至今。別忘了,漢人、漢語、男子漢……這些詞語讓我們和“漢”緊緊聯系在一起。 《閣樓、樂舞拓片》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藏 距離我們兩千年的漢代所遺留下來的畫像作品,畫像石、畫像磚、壁畫、帛畫、漆畫、玉器裝飾、銅鏡紋飾等圖像統稱為漢畫。因為內容題材廣泛,表現了先秦至漢代的許多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反映了漢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堪稱漢代社會的百科全書。 而在這其中,數量最多的就是畫像石和畫像磚,以河南、山東、四川、山西、湖北和山西等地最多。涂涂觀展的時候,簡直被如此多的展品驚呆了,每一幅作品都是令人驚嘆。友情提示:來看展的話務必帶著干糧! 《車馬出行》河南省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距離我們2000年的漢畫之美,為何經久不衰? 朱存明在《漢畫像之美》引言中,寫過一段超美的話: 天、地、人,神在此相分相合。 道、儒、釋、俗在此相離相聚。 …… 漢畫像之美, 美在其直覺形象的壯闊; 美在其形式的無限和諧; 美在其神思的想象空間; 美在其民俗的靈感思維; 美在其言外之意的圖像表達; 美在其隱喻象征的符號刻畫; 美在其不能匆匆理解的神秘…… 漢畫像之美,我們民族一個久遠的夢。 《中國漢畫大展》就是用將近600幅的漢畫拓本幫你拼湊出了這個來自2000年前的美夢。看這些漢畫,我們能得到一直精神的振奮感和一種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自豪感。如果有人問何為中國的大氣之美,漢畫就是最佳答案。那么,如何欣賞漢畫之美?涂涂告訴你! 第 1 眼 -看線條- 縱觀中國藝術的發展,線的藝術一直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甲骨文由線構成,青銅器由線裝飾,到漢代時,能工巧匠以線條作畫,十分熟練。 體會靈動飛舞,簡潔抽象的線條是欣賞漢畫的第一步。畫像磚和畫像石上的漢畫更與眾不同一些,因為它們的形式是介于浮雕與繪畫之間。 《羽人乘龍》南陽市工業學校 ![]() 《樂舞百戲》綏德縣博物館 在展廳里,你看到的是漢畫像的拓片,它真正的實物是一塊大磚石。古人如何在石頭上作畫?他們首先要確定繪畫主題,之后將草稿繪于石頭表面。匠人以刀代筆,通過陰線刻、凹面刻、減地平面陰刻、淺浮雕、高浮雕以及透雕等多種方法,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經過墨拓以后,黑白分明,對比強烈。 ![]() 《九頭獸、羽人馭仙鹿圖》南陽市漢畫館 看這些漢畫,你會發現不少驚喜。原來兩千年的漢人懂得化繁為簡,他們巧妙的抓住小鹿跨越時的動感,僅用幾條弧線就完美勾勒下來。 ![]() 還有這匹馬,昂首挺胸,躍躍欲試。雖然它被拴住了,但好像只要繩索松開,就會飛奔出去。 一條線,如此毫不猶豫,如此簡潔概括,如此神形具備。所以說,學速寫,看漢畫。 第 2 眼 -看故事- 在觀察線條之后,就可以了解畫作背后的故事啦!漢畫像是一種象征主義的藝術,它好像是人類社會的平行世界,大致上我們可以把漢畫像內容分為三大類。 ![]() 《庖廚宴飲圖》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 ![]() 《踏鼓舞》南陽市漢畫館 如果描繪了車馬出行、迎賓拜謁、捕魚田獵、馳逐牧放、紡紗織布、庖廚宴飲、樂舞雜技、琴瑟和鳴、六博對弈、射御比武、飛劍跳丸、馴象弄蛇、迎來送往、亭臺樓閣、門卒侍衛、魚龍漫衍等畫面,那就是社會生活部分。 ![]() 《泗水撈鼎》河南省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 《胡漢戰爭》河南省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 武梁祠畫像石 如果是賢君明臣、武功勛爵、貞節烈女、殉國先烈、戰爭場面等歷史故事就是歷史故事。這些漢畫主要的作用是教化子孫、傳播圣賢思想。 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在漢畫中看到神仙世界中的東王公和西王母、伏羲和女媧,以及與他們相關的三青鳥、九尾狐、玉兔;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與九頭人面獸、麒麟、羽人、天神、奇禽異獸等形象,這就是神鬼祥瑞。 ![]() 《仙人乘鹿》南陽市漢畫館 ![]() 《河伯出行》南陽市漢畫館 其實還有一個小版塊就是花紋,超愛下面這幅! ![]() 第 3 眼 -看地域風格- 兩漢時期畫像石分布廣泛,覆蓋面積占大半個中國。這次展覽并不是以漢畫內容區分展區,而是根據文博機構單位進行分類。因此這次我們不用飛往全國各地,就能一眼看到各地區漢畫的差別。 有的地方重視人物線條的精準概括,有的地方偏好陰線刻,或古樸厚實、或潑辣粗獷、或嚴謹樸素、或活潑清麗。 ![]() 《軺車出行·比武》青島漢畫像磚博物館 ![]() 《橫楣石》榆林市漢畫像石博物館 ![]() 《東漢制鹽畫像磚拓片》四川博物院 ![]() 《東漢車馬過橋畫像磚拓片》四川博物院 ![]() 《拜謁·百戲·搏擊》新野縣博物館 ![]() ![]() 這部六集紀錄片,將漢畫像石與現代民間故事相結合,切入點和選材非常有趣,既科普了漢代重要的圖像史料和文化遺產“漢畫像石”,也訴說著漢代與現代中國的聯系。 訂閱號對話框回復【我從漢朝來】,獲取鏈接哦! ![]() 帶娃觀展Tips 1.這個展覽遠比你預想的還要大,換好一雙舒服的鞋再來哦! 2.漢畫中極其精準簡潔的造型與線條值得我們學習,帶孩子來觀展,不妨帶上畫板及白紙黑筆,試試臨摹吧! 3.從漢畫中你能發現哪些生活方式?他們崇尚哪些神仙?讓孩子展開腦洞,通過漢畫的畫面一點一點進行解讀,別錯過這部“漢代插畫版”百科全書。 4.有不少搞笑的人物與畫面,讓孩子試著補充對話吧! |
|
來自: xiaojun6768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