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一個讀者小林向我吐槽了她的煩惱,她在一個線下活動中認識了一個朋友。小林覺得自己剛到北京,沒什么朋友,就想跟對方深交一下,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只要小林找機會跟對方聊天,對方就開始敷衍。平時約她出來逛街,也總是婉拒。對方似乎并不想跟小林加深交往。小林問我,我想跟對方成為好朋友,該怎么做呢? 事實上,這種現象很常見,每個人的工作都很忙,還有各種生活瑣事需要處理,再投入時間精力去經營一段新的友誼,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再加上現代人的社交圈子越來越窄,而且每天面對的都是電子屏幕,人際交流的能力越來越弱,總體上每個人的社交能力并不是在提升,而是在下降。 那么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該怎么做呢? ![]() 1 強求的人際關系不會有好結果 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系,是無法強求的,而強求的人際關系往往不會有好結果。 曾經有一位老師說過,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最重要的就是“舒服”二字。企圖強行成為“好朋友”的人,往往都是要求對方,你必須接受我成為你的好朋友。 這隱含著一種情感上的索求,就是要求對方必須對自己的付出和喜歡或者說結交的意向作出正面而且積極的回應。 這個要求毫無疑問是很自私的,根本沒有考慮到對方的感受,所以也往往不可能得到積極的回應。 但是現在在好多人的眼中,所謂的社交其實不過就是一種拓展社交資源,提升自己人脈的一種方法,在結交朋友的時候都是帶著目的去結交的,或者雖然在結交的時候沒有抱著特別明確的目的,但是也是存了“萬一有用”的心態。 可是我們歷史歷史上那些以交朋友出名的人,不管是秦瓊秦叔寶,還是及時雨宋公明,他們在結交朋友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這個朋友未來能夠幫我做些什么,他們真正想到的是付出,是未來我能為這個朋友做些什么。 所以這些人在落入危難的時候才會有那么多人伸出援手,以“俠義”之名聞名江湖。 所以,在一段關系里一定不要去強求別人,更不要帶著目的去結交朋友,這才是真誠的社交。 ![]() 2 成年人社交的核心是資源互換 去年年底的時候,在公司做銷售的阿江一共銷出去一百多萬的貨,還不到第一名的尾數。阿江認為自己之所以業績最差,就是因為自己太內向了,朋友太少,真正能幫自己做銷售的更是沒有幾個。 他總是這么對我說:“你看看人家老張,給自己朋友XX總打個電話,一定出去就是上千萬的貨;你再看看老李,人家是能說會喝,還在檢疫上有認識的朋友,上次咱們公司有問題的那批貨,也是靠他給朋友打電話才放行的?!?/p> 從那以后,阿江就非常積極的主動出擊,有局就湊局,沒局就想辦法組局,非常有針對性的去認識各個領域里的朋友,見人就發名片,逢人就加微信,每天不是參加朋友A的聚會,就是去給朋友B慶生。 可是忙忙活活的過了將近一年,阿江的銷售業績還是整個項目組最低的,阿江問我,哥啊,你說這是為啥呢,我這么努力,朋友一大把,怎么業績就是沒有起色呢? 大家都知道不管是從政還是從商,你能夠撬動的社會資源越多,那你離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也就越近。 有常識的朋友都知道,給你一個支點,杠桿越長越省力。可前提是杠桿要硬,如果是撬到中間杠桿折了,那一切就無從談起了。 前一段時間大火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最近又因為被告抄襲,又火了一把。 我們先不去討論這部劇是不是抄襲,我們來看看在這里面提到的一個很有意思的概念:政治資源。 大家可能都還記得,京州市委書記李達康曾經是原省委書記趙立春的秘書,因為受到趙的賞識,一路從一個農村的窮小子爬到了省委常委、京州市委書記的位置上,甚至在這部劇的最后還當上了省長。 趙立春是什么?趙立春就是李達康的政治資源,而且是那種既強力又持久的政治資源。 也許有人會說,那為什么李達康為什么跟趙立春切割了呢,難道真的是他一身正氣么? 其實并不是,李達康之所以跟趙立春切割,就是因為趙立春這個政治資源,這個杠桿不再強硬了。未來如果不趕緊扔掉這個杠桿,可能既不會在從這里撬動任何政治資源,甚至反倒會惹禍上身。 這就是站隊的重要性,跟對了人自然青云直上;這就是站隊的重要性,出了問題趕緊切割,換一個更加強有力的資源杠桿。 辦事也是一個道理,朋友多了路確實好有一些,因為你認識的人延伸到了社會更多的角落,就能夠吸引更多的資源,獲取更多的消息。 但是如果你結識的都是低層次的朋友,那么你能夠撬動的資源,接收的消息的層級都必然不會太高。 所以朋友多了好辦事這種命題是不完整的,社會層級較低的朋友是沒辦法幫你太多的,真正能讓你好辦事的是很多優質的朋友。 不要以為這是功利的想法,其實現實就是這樣。就像阿江那樣廣撒網想要去撈一條足夠分量的大魚,根本就不現實??赡苣阋簧心軗频降拇篝~就只有那么兩三條,你必須針對這兩三條展開策略。廣撒網的想法根本行不通,更何況有好多小魚小蝦想要魚目混珠呢? ![]() 3 到底是什么阻止兩個人成為好朋友呢? 那究竟是什么,阻止了人際關系的加深呢? 社會心理學認為,相互吸引的兩個人,一是要有一定的“接近性”,有共同的生活范圍能為彼此的頻繁交往創造條件;其次,兩個人要么具有相似性,要么具有互補性,在知識、財富、地位,甚至是顏值上保持總體的勢均力敵。 也就是說,人們傾向于選擇和自己吸引力相近,且能有機會頻繁接觸的人成為朋友。反之,如果你們的關系無法深入下去,可以看看這兩個方面是否有不能滿足之處。 糖糖跟阿梅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阿梅家里非常富裕,在全家移民到法國之后回到大陸來讀書,因為當時沒有朋友,就跟同班的糖糖成為了好朋友,每天形影不離。 但是唐唐出自普通家庭,每個月的生活費是很有限的,阿梅時常帶糖糖出入高端場所,一開始阿梅知道糖糖的家境,所以都主動請客。但是時間一長,雖然阿梅手頭富裕,沒什么問題,但是糖糖自己覺得特別憋屈,好像是故意在占便宜。所以心高氣傲的糖糖就主動的拉開了跟阿梅的距離。 所以說不光結婚要門當戶對,交朋友也要總體上勢均力敵。 ![]() 4 如何跟一個人成為真正的好朋友 有好多時候你想要認識一個朋友,但是卻無計可施,那該怎么辦呢?我們可以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去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吸引力。 一個50分的人很難和90分的人成為朋友。因為雙方是不對等的,這種不對等體現在顏值、個性、學識、財產等各個方面上。這就是所謂的“聊不來”,雖然很現實,但卻很實際。 第二,創造跟對方頻繁接觸的機會。 有了頻繁的接觸,兩個人的關系就有了發展的可能。 第三,尋找與這個人的相似或者互補之處。比如,培養與這個人類似的愛好,或者是在這個人不足之處展現自己的長處。 總之,建立較為深入的朋友關系,能給我們帶來一種關系支持的安全感,會讓人更加的健康和快樂。希望大家都能如愿以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