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烏頭湯 (方組、臨證參考用量)烏頭lOg 桂心6g 白芍12g 細 辛6g 生姜3片 大棗lO枚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五味取三升,去滓,別取烏頭去皮 四破,蜜二升,微火煎,令減五六合,內湯中兩三沸,去滓,服 一合,日三間食,強人三合,以如醉狀為知,不知漸增。忌海 藻、菘、菜、豬肉、冷水、生姜。 (功效)驅寒止痛,散寒解表。 (主治)與烏頭桂枝湯證相同,但本方證候急重,故劑量大。 注:臨證應用本方,根據病家年齡、體質、病情而定,決不 可生搬原方,否則造成不良后果。 (臨證加減)《外臺》烏頭湯組成藥味之考證:諸本,此方主 治下,原注“方見上”三字,未載藥味分量及煮服法,致后世注 家如徐、沈、魏、陳等,均誤以此方即本篇的大烏頭煎;日醫吉 益氏,則誤以此方即《中風歷節篇》的烏頭湯;丹波元簡及陸淵 雷氏,雖曾作了考證,但又誤以本方即張仲景的烏頭桂枝湯,均 有未洽。考《千金》第八卷賊風門,載有“烏頭湯,主寒疝腹中 絞痛,賊風入腹攻五臟,拘急不得轉側,叫呼發作有時,使人陰 縮,手足厥逆冷”,其方即本書如上所載。又《外臺》第十四卷 賊風門,引《千金》烏頭湯,方后注云:深師同,未說是張仲景 方。據此,可知此方所標“外臺”二字,當系“千金”二字之 誤。其方與《中風歷節篇》的烏頭湯,及本篇的大烏頭煎不同, 與張仲景烏頭桂枝湯原方用烏頭煎加桂枝組成者亦不同;與前述 《外臺》所引起范汪方藥味雖同,而分量又有出入,實另一方。 今刪去原注“方見上”三字,依《千金》、《外臺》將烏頭湯藥味 分量及煮服法補載如上。 注;本方證乃臟腑經絡皆為陰寒之邪所痹阻,為表里俱寒之 寒疝重證,故治之以本方加之烏頭、桂心、生姜等散寒通陽之味 峻散陰寒,大溫陽氣,宜陽通痹,陽復陰散,從而達到表里諸證 和平矣。臨證加減可參烏頭桂枝湯證應用之。 |
|
來自: 學中醫書館 > 《182.傷寒·金匱要略方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