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歷節(jié)病

     往贏 2011-11-29
    中醫(yī)治病之法,無非三大法寶。

      第一法寶,仲圣之六經(jīng)論治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第二法寶,子益之軸輪之法也。中氣如軸經(jīng)氣輪,十二經(jīng)之正常左升右降圓運動,方為健康之人。

      第三法寶,欽安之扶陽大法也。治病但分陰陽。陰陽之要,陽密乃固。但凡一處陽氣不到便是病。

      歷節(jié)一癥,亦是如此。

       如按仲景之治法,當先辨明病在何經(jīng),隨證治之。歷節(jié)病,病在三陰合太陽,又在太少兩陰合太陽,故治之以四逆湯合桂枝湯。

       如按子益之治法,此則為脾、腎兩經(jīng)不升,膀胱經(jīng)不降之病也。

      如按欽安之治法,萬病先分陰陽,陰病當以四逆湯主之


     治歷節(jié)病,《傷寒論》有桂枝附子湯、桂枝附子去桂加術湯,《金匱要略》有桂枝芍藥知母湯(輕)、烏頭湯(重)。此四方,總體均為溫經(jīng)助陽、祛風除濕為要,以表里同治為要。

       溫里則以四逆湯為要,解表則以桂枝湯、麻黃湯為要(均為取其意,靈活運用)。

       桂枝附子湯(桂枝四兩,附子三枚,甘草二兩,生姜二兩,大棗十二枚),四逆湯合桂枝湯也,表里雙解也。

       桂枝附子去桂加術湯(白術四兩,附子三枚,甘草二兩,生姜二兩,大棗十二枚),亦上方之意也,表里雙解也。

       桂枝芍藥知母湯(桂枝四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生姜五兩,麻黃二兩,白術五兩,知母四兩,防風四兩,附子二枚),亦同一意也,加麻黃、防風以加強解表之功效,加知母以加強除溫熱之功效。表里雙解也

      烏頭湯方麻黃、芍藥、黃芪、甘草(灸)各三兩,川烏五枚)亦是此意,附子溫陽之力強于烏頭,然烏關除痹之力強于附子。此方明顯以加強除痹之功效為主。故有治痹痛最重方之說。


    案例中均以溫里為要。

      祝味菊之陽和湯治關節(jié)積液案,要旨為溫經(jīng)活血通絡。

      范中林甘草附子湯治風濕關節(jié)炎案,以溫經(jīng)散寒,除濕止痛為要。其桂枝  芍藥知母湯治太陽歷節(jié)病,則為總論中《金匱》之方也。

      戴天木之麻附細湯治關節(jié)痛,麻附細湯本為表里雙解之方也,溫經(jīng)解表之方也。

      張存悌之桂枝芍藥知母湯治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為總論中《金匱》之方也。

      李可之陽和湯合生芪五苓湯治雙膝腫大如斗,以溫經(jīng)活血通痹,兼以五苓散加強除濕之功效也。以白止酒煮為糊敷貼患部,則為民間敷貼之驗方。

    膝關節(jié)積液(祝味菊醫(yī)案)

        某男,38歲。患者氣血不足,形瘦畏寒,黃色萎黃,兩膝腫大,右甚于左,兩足發(fā)冷,疼痛無時,屈伸為難,舌胖苔白,脈沉遲。證屬陽氣衰憊,三陰虛損,寒濕人侵,氣血凝滯,為鶴膝風重癥,治宜補陽益陰,補氣養(yǎng)血,溫經(jīng)活血通絡,主用陽和湯加減:

        附子24克(先煎),黃芪60克,人參10克,熟地黃24克,砂仁3克,當歸12克,丹參12克,牛膝12克,麻黃9克,炮姜9克,雞血藤18克,鹿角膠9克。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復診:上方服用20余劑,膝部腫痛逐漸消失,下肢轉(zhuǎn)溫,續(xù)服10余劑,病即逐步痊愈。

        [按語]此癥一派寒濕之象,重用附子以振奮陽氣,配人參、黃芪以補氣,熟地養(yǎng)陰與鹿角膠之濕養(yǎng)為主,再配麻黃、炮姜等,相輔相成,似有陽和湯之意,祝氏嫌其溫熱不足,常加入附子,磁石等,認為“蓋此方能振奮陽氣,祛寒消腫也,但方中缺乏附子,是美中不足,余每次用均加附子”,療效頗佳。

     

    風濕性關節(jié)炎(范中林醫(yī)案)

        湯某,女,27歲。1965年10月31日就診。

        患者于1964年起經(jīng)常頭暈,乏力,周身關節(jié)疼痛,1965年10月30日晚,突然覺得肢體沉重,不能轉(zhuǎn)側(cè),手不能握物,足不能穩(wěn)步,衣食住行均需他人料理。次日急送某醫(yī)院,確診為:“風濕”。癥見:兩人攙扶前來,全身關節(jié)劇痛似雞啄,游串不定,頭暈,耳鳴,四肢不溫,畏寒惡風,口干少津不欲飲,舌質(zhì)偏談,舌體胖大,邊緣有齒痕,苔薄白,寸關脈浮,尺微弱。證屬太陽證,風寒濕邪郁久成痹,治宜溫經(jīng)散寒,除濕止痛,方用甘草附子湯加味,藥用:

        灸甘草30克,附子60克(久煎),白術12克,桂枝18克,生姜30克。

        用法:水煎服,日1劑。2劑。

        二診:服藥后,關節(jié)痛減輕,稍可轉(zhuǎn)側(cè)行動。上方加麻黃,、細辛,以增強祛風散寒,開閉止痛之效,續(xù)進5劑。

        三診:自拐杖前來,關節(jié)疼痛及全身串痛顯減。頭暈、耳鳴、畏寒、惡風亦明顯好轉(zhuǎn)。上方加茯苓以滲濕,續(xù)服5劑。

        四診:全身活動已較自如,精神好轉(zhuǎn),但腰腿尚覺疼痛、重著,雖見初效,一時難收全功。須培補脾腎,通竅除濕,以清余濕,擬理中丸加味續(xù)服,藥用:

        黨參60克,白術60克,甘草60克,干姜120克,附子120克,茯苓60克,肉桂30克,桂枝15克,枸杞子60克,琥珀60克,共研細末,水打丸,如黃豆大,每天2次,每次3克。

    隨訪:連服3個月,基本痊愈,恢復正常工作。

     [評析]此證風寒濕邪兼而有之,蘊積已久,郁阻成痹。雖有畏寒惡風脈浮之表證,但不可單用發(fā)表;雖有頭昏耳鳴、四肢不溫、口干不欲飲、舌質(zhì)偏淡而尺脈沉之里證,也不宜徑投四逆。參之舌脈諸證,乃為風寒濕相搏,屬太陽類似證。《傷寒論》曰:“風濕相搏,骨節(jié)煩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劇痛,甘草附子湯主之”。此方用治本例風寒濕痹,頗相吻合。甘草益氣和中,附子溫經(jīng)散寒止痛,白術燥濕健脾,桂枝祛風固衛(wèi)、通陽化氣,加生姜以助溫散之力。甘草附子湯之“骨節(jié)煩痛,掣痛不得屈伸”,與桂枝附子湯之“身體煩痛,不能自轉(zhuǎn)側(cè)”,皆為風寒濕相搏之太陽證,其疼痛不能自已者,均不筋脹之故,病理相同。所異者,本例甘草附子證,風濕留于關節(jié),邪深入里;而桂枝附子證,風寒濕留著于肌肉,有表無里,故湯證不同。

    上述兩方原義,桂枝附子證因?qū)亠L濕,留著肌表,當以速去為宜,故附子用量較大;甘草附子證,已病久入里,減其附子用量者意在緩行。但本例雖屬久病入里,又暴發(fā)于一旦,且脈沉而細,故兼采兩方之義,加大附子并生姜,既速去標,又開筋骨之痹。

        [本人按語]風寒濕病之治療大法,乃扶陽去濕解表。故所用之方,以四逆、理中、桂枝為主,所用之藥,以附子、白術、茯苓、甘草、桂枝等為主。

    桂枝芍藥知母湯治療太陽歷節(jié)病(范中林醫(yī)案)

       

        柴某,男,13歲。1975年11月在校義務勞動中遇雨,全身濕透,自覺不適。第二天,感周身骨節(jié)煩痛,服藥效不顯。1月后,雙膝關節(jié)逐漸腫大,膝關節(jié)周圍出現(xiàn)硬結(jié)。1976年1月初,下肢屈伸不利,行動困難,某醫(yī)院診斷為“風濕性關節(jié)炎”。同年2月初來診:由其父背來就診,全身關節(jié)疼痛,尤以四肢為甚,雙膝關節(jié)腫大,膝面有多處硬結(jié),雙手掌脫皮,雙腳邊緣紅腫麻木,晚間自汗出,售價不振。舌質(zhì)較紅,苔白微膩,脈浮緊數(shù)。

        辨證:太陽癥歷節(jié)病

        治則:驅(qū)風散熱,化濕散寒

        方藥:桂枝芍藥知母湯加減

        桂枝12克,赤芍12克,甘草6克,生姜10克,白術15克,薏苡仁20克,麻黃10克,防風12克,知母12克。

        3劑,日1劑,水煎服。

        [二診]上方服3劑,下肢漸能屈伸,諸癥皆有好轉(zhuǎn),原法加遼細辛再服2劑。

        [三診]膝關節(jié)及腳腫消失,膝面硬結(jié)縮小變軟。全身關節(jié)仍有輕微疼痛,原方加減續(xù)服,方藥如下:

        桂枝10克,赤芍12克,甘草3克,生姜10克,白術12克,茯苓12克,麻黃10克,細辛3克,柴胡10克,川芎10克,前胡10克,羌活10克,獨活10克,防風10克。

        日1劑,水煎服。

        囑服數(shù)劑,可停藥,忌生冷和預防風寒。

        [復診]月余后,關節(jié)已經(jīng)不痛,雙膝硬結(jié)消失,病已痊愈。

        [評析]本例勞動中大出汗,風濕寒邪留注關節(jié)。正如仲景所言:“諸肢節(jié)疼痛,腳腫如脫,關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此例主證突出,風寒濕邪致痹,病屬太陽類似證。但已有風從熱化之象,故去附子,加苡仁以增強滲濕利痹、止痹痛拘攣之效。

        [本人按語]太陽歷節(jié)證治療之大法,扶陽解表除濕是也。主方為麻附細、桂枝、理中湯;主藥為附子、桂枝、白術等。

        余觀此案,一診中以桂枝湯加麻黃、苡仁、白術以理表去濕,防風以去風。二診中加細辛以加強扶陽理表之效;三診中加茯苓以去濕,川芎、柴胡以理表,羌活、獨活以祛風。種種變化,亦不出扶陽解表除濕也。

     

     

    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治療關節(jié)痛(戴天木攻案)

       

        張某,男,35歲,1999的年6月30日初診。患者雙膝關節(jié)痛3年,加重1個月。3年前患者在東北某部服役期間,常在寒冷氣候下野外作業(yè)而至雙膝關節(jié)疼痛,至今不愈。近1個月多雨,又反復在水中作業(yè),至膝關節(jié)疼痛加重,屈伸不利。局部畏冷,得溫痛減,無紅腫及變形。中西藥久治無效。診見素體畏寒,動易汗出,形體肥胖。舌質(zhì)淡紅,苔白膩,脈沉弱。

        辨證:素體陽虛,寒濕外侵,流注關節(jié),經(jīng)脈不通

        治則:散寒除濕,溫經(jīng)復陽

        方藥: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

        麻黃3克,附子15克,細辛3克,制川烏10克,桂枝10克,甘草10克,茯苓15克,防風10克,獨活10克,川牛膝15克,黃芪15克,木瓜15克,白芍15克,白術12克,苡仁30克。

        7劑,日1劑,水煎服。

        [二診]7劑后關節(jié)痛減,痛處如蟲行皮中,且日漸轉(zhuǎn)溫,時而發(fā)紅,但可自行消退。續(xù)服14劑。

        [三診]痛感消失,活動自如

        [評析]該證陽虛感邪,本虛標實,內(nèi)外合病,故治以標本兼顧,內(nèi)外同治。方中麻黃、細辛配桂枝、防風、獨活、川烏祛風除濕,散寒止痛;附子、黃芪溫經(jīng)扶陽,益氣固表;茯苓、苡仁分健脾除濕;牛膝、木瓜通經(jīng)活絡;白芍、甘草緩急止痛,且防溫燥傷陰;白術補氣燥濕,與麻黃相伍,可行表里之濕,其用量倍麻黃,尚可監(jiān)制麻黃發(fā)汗可多。諸藥合用,共奏祛風除濕、溫經(jīng)散寒之功。服藥后痛處如蟲行皮中,乃藥已中病,邪欲外出,局部轉(zhuǎn)溫、發(fā)紅,為陽氣漸復,正能勝邪。時值夏月,雖大隊辛溫(熱)之品卻無傷陰生火之弊,藥證相符,故收立竿見影之功。

        [本人按語]此方暗含麻附細湯、真武湯、桂枝茯苓白術甘草湯。總漢,治則以扶陽能絡祛風除濕。然,須以扶陽為根本,以祛風除濕、通經(jīng)活絡為輔助。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之要,陽密乃固也。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張存悌醫(yī)案)

       

        谷某,男,59歲。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病史3年,現(xiàn)癥見:手指關節(jié)腫脹,全身大小關節(jié)疼痛不堪,呈串痛,夜間尤甚,秋冬加重,每日須服止痛藥西樂保(塞來昔布),乏力,易于出汗,經(jīng)常低熱,體溫37.5度左右,白晴紅絲縷縷,口臭,不渴,二便尚調(diào),舌淡赤潤,脈滑有結(jié)代象。證屬陽虛真氣上浮所致,治以扶陽通絡,祛風散寒,方用桂枝芍藥知母湯加味,藥用:

        桂枝15克,赤白芍各15克,甘草15克,炮姜15克,知每15克,防風10克,附子15克,白術15克,麻黃10克,細辛5克,蒼術15克,肉桂10克,威靈仙30克,丹參30克,雞血藤30克,蜈蚣2條,烏梢蛇20克。

        復診:服藥半月,關節(jié)痛腫減輕,可停西樂葆。脈已無結(jié)代象,低熱已退,目紅、口臭均已消失。原方出入加減,附子用到30克,關節(jié)痛腫明顯減輕。

        [按語]此例病人以痹證而來求治,目紅、口臭雖非主證,但易于認為陽熱之證。若是以前,張氏可能要加些黃連、菊花之類涼藥。今則根據(jù)鄭欽安之“陰陽辨訣”,認為包括低熱為真氣上浮外越所至,即所謂“陰火”,故而入手用姜、附、桂等辛熱之品,果然收到預期效果,患者對此欣喜莫名。此前他對目紅、口臭頗為在意,甚以為苦,多方求醫(yī)無效。鄭欽安云:“予曾治守數(shù)人,雖見口臭卻純陰畢露,即以大劑白通、四逆、回陽等方治之。1-2劑,口臭全無,精神漸增。”深感鄭氏之理論切實可行。

        [本人按語]欽安治病,萬病只分陰陽。扶陽固是治萬病之大法。然桂枝芍藥知母湯卻又是歷節(jié)證正治之方。

     

    縣黨校老喬之妻,60歲,1987年6月7日診。矮胖體型,風濕性關節(jié)炎久延,雙膝腫大如斗,多次抽水,激素穴注,反復發(fā)作,3年不愈。股脛變細,狀如鶴膝。腳不能著地,局部皮夫繃急紫黯,摸之如冰,神情疲憊,氣怯畏寒,脈沉遲,58次/分。近月余,因血沉高,考慮關節(jié)結(jié)核,抗癆亦乏效。癥屬高年久病,氣陽虛衰,不能運濕,濕流關節(jié),已成鶴膝風癥。選陽和湯加生芪五苓,益氣溫陽化濕:

    熟地30克,鹿角霜30克,肉桂5克,白芥子10克(炒研),麻黃3克,姜炭5克,灸草10克,生芪45克,豬苓10克,茯苓30克,澤瀉10克,白術30克,桂枝10克,生苡仁30克,蒼術15克,川牛膝30克。

    共16味。

    上方連服5劑而愈,追訪1年未發(fā)。

    (二)

    裝卸工溫寶興之妻,62歲,1988年2月3日初診:車禍致右下肢骨折年余,右膝半月板損傷,近3年腫如斗,劇痛,徹夜嚎哭,熱腫痛不可近,臥床不起已2月。今日化驗:白細胞19500,中性90,繼發(fā)感染,積液。舌紅中黃,脈沉滑數(shù)實。擬清熱解毒,化瘀利濕:

    1、忍冬藤120克,生苡仁30克,蒼術、黃柏各15克,川牛膝30克,蚤休、丹參、當歸元參、夏枯草、骨碎補各30克,桃紅、白芷、甘草、乳沒、車前子各10克,白酒100毫升,冷水泡1小時,急火煮沸10分鐘,2次分服,3劑。

    2、白芷240克(研粉),酒煮為糊,分作2包,趁熱交替貼敷膝部。

    2月6日二診:腫消強半,痛止,局部出現(xiàn)皺紋。脘脹,不思飲食。腰困如折,脈滑。畢竟年過6旬,一診方寒涼過甚,有礙中焦氣機升降。改投防已黃芪湯合五苓散。下病上治,益氣行水,加腎四味鼓舞腎氣:

    生芪45克,防已12克,四妙去黃柏(生苡仁45克,蒼術15克,川牛膝30克),桂枝10克,白術、茯苓各30克,豬苓、澤瀉、車前子、甘草各10克,木瓜30克,腎四味各18克,白芷10克,外敷同前,3劑。

    2月9日探視,腫全消,已可扶杖步行。

     

     

    1、痛風的根在脾上。

    2、痛風急性期表現(xiàn)為紅、腫、熱,疼痛還比較重,應該盡量把熱除了,把紅除了,把腫除了,把痛除了。但怎么除法?

    3、痛風是個濕熱的表現(xiàn)。

    4、在痛風發(fā)作的急性期,用清熱、活血、利濕的藥有效,但這個方法不足以治愈痛風。痛風的根還在脾上。

    5、我們先看濕熱是怎么形成的。所謂熱,是氣郁而化熱。這個熱是郁熱。郁熱是什么?就是體內(nèi)的氣停在那兒,這是熱。濕怎么來呢?濕是因為體虛郁熱容易化濕。因此,這個熱因為郁,而濕可以加重熱的形成。脾氣虛的人本身就氣機旺,再加上濕阻,很可能某些部位出現(xiàn)了不通,不通就容易產(chǎn)生熱。這時候紅、腫、熱、痛恰好說明人體的正氣還比較旺。旺要干什么?要把這一塊通開,正邪處在交爭狀態(tài),這時候去清熱利濕恐怕會傷陽氣,可是癥狀能暫時減弱,但不可能治愈。

    6、用附子來通是為什么?因為附子通絡,以通為主,佐加利濕的藥物,再加一些黃芪補氣,這樣就能促使人體,或者幫助人體盡快把這一塊不能的組織給破掉,破掉以后濕氣就不存在了。如果你去照顧這個濕和熱,在用藥上,用了燥濕的、清熱的藥,往往是苦寒的藥,苦寒的藥通常會更傷正氣。

    (此非李可方:痛風用三妙散加青黛、木瓜、雞血藤、當歸、赤芍,效果也很好。)

     

    主治:關節(jié)疼痛;下肢關節(jié)腫痛。

       《金匱要略》之“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第五:“諸肢節(jié)疼痛,身體  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桂枝芍藥知母湯:

        桂枝四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生姜五兩,麻黃二兩,白術五兩,知母四兩,防風四兩,附子二枚(炮)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胡希恕講解]

        “諸肢節(jié)疼痛”,就是四肢的關節(jié)全都疼痛。

        “身體  羸”就是畸形和瘐,身體不是那么勻稱,它是有些地方畸形。“腳腫如脫”,腳腫得很厲害,“如脫”,它疼得厲害,不光有水腫,也疼啊,“如脫”就是行動不方便。“關眩短氣”,這都是里有濕,有飲,有水腫。

        胃有停水,人就頭暈,所以我們在臨床上常遇到了,這個人頭暈,咱們有苓桂術甘湯,還得利尿。頭暈,這個水往上去,常常有氣上沖的毛病,由于氣往上沖,水攜氣一起往上沖,所以寒水在上,也即在胃,再有沖氣,影響頭腦,就頭暈、頭眩或者頭沉,這都是水在心上,這就在胃。那么同時有水,它也短氣,它壓迫橫膈膜,呼吸困難,尤其往上沖的時候,最厲害,我們講苓桂術甘湯,在《傷寒論》里頭,“氣上沖心”。“溫溫欲吐”,胃有水啊,它要吐的。“溫溫欲吐”并未吐出來了,古人“溫溫”與“慍慍”通用。“人不知面不慍”這是《論語》上的一句話,就是惱怒、煩惱,我們現(xiàn)在說這個惡心,令人煩惱,就是這個惡心,老要吐,可是不吐,所以它就叫“溫溫欲吐”。

        那么我們根據(jù)上邊講的,這個方子治關節(jié)痛濕邪特別重,腳腫如脫,所以他有桂枝芍藥湯主之。那么這個方子治關節(jié)痛,尤其這個腳特別腫,挺好使,這個我常用。

        這里頭飲也盛,水也盛,外邊的水氣也有,所以這個方子,腳氣上沖這種情形,它有用的機會,主要是桂枝,它是治氣上沖的。

        我們看看這個方子,[桂枝四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麻黃二兩,生姜五兩,白術五兩,知母四兩,附子二枚(炮)]。我們臨床上遇到惡心得厲害,多加生姜,后世稱其散寒,其實不是,它是祛水氣,、降逆,所以生姜有這個作用。這個方子仍然是桂枝湯化裁而來,去大棗,大棗有些壅滿,這個地方它往上沖,甘藥不要太多,所以把大棗去了。另外,合用麻黃、防風散外邪了,用桂枝這個方子,主要目的加上麻、防祛外邪。一方面祛外邪,一方面治氣往上沖,不是光用麻黃劑,桂枝用量特別重,由于惡心得厲害,所加生姜加量。知母不但能夠解煩,同時它能祛水,尤其是去下邊的水,由于“獨足腫大”,所以它擱上知母、附子、術,我們講過了,它是祛濕解痹的,它能除皮膚外水氣,那么這個方子最常用啊,一方面能夠解所謂風邪,同時偏于祛水氣。我們要是浮腫,祛水劑沒有不用麻黃的。不用麻黃,無表證則已,有的話,更得擱麻黃。但是呢,一方面,擱知母,更能加強祛水的力量,這個方子常用,不一定得是關節(jié)都疼痛,如果下肢關節(jié)腫痛,這個也好使。

    主治:痹痛(最重方),治腳氣疼痛,不可屈伸。

        《金匱要略》之“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第五:“病歷節(jié),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

        烏頭湯方:治腳氣疼痛,不可屈伸。

        麻黃、芍藥、黃芪、甘草(灸)各三兩,川烏五枚(嗲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烏頭)

        上五味,嗲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納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盡服之。

        [胡希恕講解]

        “病歷節(jié)不可屈伸”,周身關節(jié)疼痛,尤其是“不可屈伸”,疼痛得厲害,它疼痛以至于不得屈伸啊,拘攣痛,“烏頭湯主之”。這個烏頭湯,治這個痹痛,是最重的方劑了。

    不過這個方劑做得非常好,主要有個烏頭煎。這個方劑里頭,他用麻黃、芍藥、黃芪、甘草、烏頭,他用的是川烏,不要擱草烏,草烏毒太大了,五枚,那么在大烏關煎中他說“大烏頭五枚”把它弄碎,拿蜜把它煎了,“蜜二升”就是兩小碗蜜,把這五個烏頭擱在里面煎,煎取一升,兩碗剩下一碗了。這個烏頭就別要了,烏頭的成分就溶解到蜜里了,所以叫烏頭煎。這就一個藥,治寒疝,治疼,由寒而致的痛。它有前四味祛外邪,用烏頭煎就治歷節(jié)病。

        另外還有一個烏頭桂枝湯,他用桂枝湯加川烏,也是這個做法,也是合用烏頭煎,那是治桂枝湯證表證而有這種歷節(jié)痛,所以身疼痛,“諸藥不能治”。

        如果無汗,惡風還厲害,是黃芪的關系,雖然無汗,但是未虛,就是正氣不足于表,要不然他不擱黃芪。用麻黃、芍藥、黃芪、甘草,發(fā)汗祛邪,同時用川烏來止痛。蜂蜜它就治痛,甘草都緩解痛。烏頭和附子一樣,就治濕痹,拘攣不得屈伸,疼痛,一味藥就治,蜂蜜擱在歷節(jié)里是有道理的,一方面加強鎮(zhèn)痛的作用,一方面它制烏頭毒,古人用藥啊,都是從經(jīng)驗來的。這個烏頭要拿蜜煎之后,它這個瞑眩狀態(tài)就輕,我們平時給人開附子,這個病人說吃這個藥,好暈,那就是附子毒,可這沒關系,就象喝啤酒似的。要是用五個烏頭啊,那或者他要吐,你要擱上蜜煎呢,就沒有這此問題了,它解毒,所以古人有藥啊,也是從經(jīng)驗來的,這么用還增加它的效能,治他的痛,同時還去它的毒,這個地方都很好,后世的方藥都不講這些。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桃子视频在线播放WWW|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搜索|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被黑人伦流澡到高潮HNP动漫| 国产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日本一卡二卡3卡四卡网站精品| 精品人妻伦九区久久AAA片|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清高APP| 国产在沙发上午睡被强| 免费现黄频在线观看国产|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VA片在线播放 |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大豆网|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综合|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7777米奇 | 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 国产迷姦播放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无码综合在线| 少妇私密推油呻吟在线播放|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直播| 亚洲香蕉网久久综合影视| 国产丰满美女A级毛片| 又色又污又爽又黄的网站| 无码熟妇人妻av影音先锋| 欧美XXXX黑人又粗又长| 国产性一交一乱一伦一色一情| 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不卡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MD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自拍中文字幕| 亚洲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中文字幕V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岛国岛国免费v片在线观看| 亚洲另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9青青成人A在线| 91福利一区福利二区| 亚洲人成无码WWW久久久| 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模人人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