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示 〔2017〕9號 《攀枝花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30年)》(2017年修編版本)公示說明 一、規劃期限 近中期 2011年—2020年(扣除已實施年份) 遠期 2021年—2030年 遠景展望至 2050年 二、規劃范圍 市域規劃范圍——即攀枝花市行政區域范圍,包括現狀東區、西區、仁和區、米易縣和鹽邊縣,總面積約7440平方公里。 城市規劃區——城市市區的東區、西區,仁和區的仁和鎮、金江鎮、前進鎮、總發鄉、大龍潭鄉、中壩鄉、福田鄉、太平鄉以及紅格鎮、益民鄉、新九鄉、二灘國家級森林公園、大黑山省級森林公園,總面積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鎮體系規劃 (一)人口規模 預測2020年市域人口143萬人,城鎮人口105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萬人,城鎮人口127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81.94%。 (二)城鎮規劃空間布局 以產業布局為依托,以礦產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旅游資源開發、特色農業的產業化發展為動力,以成昆鐵路沿線為發展軸,以中心城區、攀蓮鎮為重點,以桐子林鎮、漁門鎮、紅格、平地鎮為次重點,依托大田、布德、格薩拉、丙谷、普威、白馬、永興為主要增長極,其他各鎮政府所在地為次要增長極,最終形成“以攀枝花中心城區為中心,軸向布局,成群發展”規模等級布局合理的城鎮群體。 空間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鎮發展片區: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區為核心,包括桐子林、紅格兩大外圍組團和布德、同德、福田、新九等鄉鎮;東北部以米易縣城為核心,包括白馬組團和丙谷、普威、得石、撒蓮、埡口等鄉鎮;西北部以漁門為核心,包括永興、格薩拉、惠民等鄉鎮;南部以平地為中心,包括大田鎮、大龍潭等鄉鎮。 四、中心城區用地布局規劃 (一)城市性質 攀枝花的城市性質為:川滇交界毗鄰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南亞熱帶風光的宜居城市;以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為主的現代特色工業城市。 (二)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 2020年城市人口91萬人,城市建設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設用地109.99平方米/人; 2030年城市人口109萬人,城市建設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設用地111.40平方米/人。 (三)建設用地發展方向 城市主要以仁和溝、金沙江為軸向南延伸。 (四)功能空間布局結構 未來的攀枝花市呈現特色鮮明的“都市環+放射組團”的“陽光型”城市結構。 (五)城市功能分區 城市中心城區功能結構為“一心兩軸四片”: “一心”:以機場為中心的城市綠核; “兩軸”:以沿金沙江的東西向軸線和沿仁和溝的南北向軸線為發展軸線; “四片”:由炳草崗-仁和的江南片區、弄弄坪-瓜子坪的江北片區、格里坪-清香坪的城西片區和金江-團山-馬店河-立柯-迤資的城東片區組成的組團式城市空間。 1.江南片區:由炳草崗、渡仁(含橄欖坪、那招、干壩塘、樂弄等城市新增用地)等功能區組成。本片區是城市中心區,重點發展商貿金融、文化娛樂等配套設施,提升中心區的服務功能,完善城市職能。完善市級行政辦公、博物館、劇院、科技館等行政、文化公共服務設施。在干壩塘一帶設置城市中心,在炳草崗、那招設置片區中心。 2.江北片區:由弄弄坪、攀密組成,以發展選礦業、稀有金屬冶金為基礎,集生活、生產、物流及其它相關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型的城市片區。規劃期內應強化污染治理、減少環境污染,逐步搬遷與工業用地緊鄰的居住用地;隨著攀密地區礦產資源的枯竭,遠期考慮工業用地搬遷的可能性。江北片區中心設置在東風。 3.城西片區:清香坪及以西城市規劃用地。該片區西部重點發展煤化工和建材工業,并配套居住和服務設施;東部以改善居住環境、完善服務配套為主。城西片區中心設置在清香坪。 4.城東片區:由青龍山-金江和團山-馬店河-迤資一線用地組成。該片區的團山-馬店河-迤資主要以釩鈦產業和電冶化工產業發展為主,青龍山、金江是其后勤服務中心,并集中發展倉儲物流業。該片區是攀枝花未來城市工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城東片區中心規劃在金江鎮。 為加強空間管制,保障規劃可操作性,將規劃區尤其是中心城區周邊地帶分為禁建區、限建區、適建區和已建區,用于指導各項開發建設行為。 禁建區: 分為絕對禁建區和相對禁建區兩類 (一)絕對禁建區 包括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緩沖區、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Ⅰ級保護林地等地域。 (二)相對禁建區 包括Ⅱ級保護林地、飲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文物保護范圍、基本農田保護區、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公路建筑控制區、電力線路保護區、地質災害危險性等級為大的區段,以及其他對城市生態環境、空間布局、城市安全等有重大影響需控制開發但不屬于國家、省相關法律法規明文保護的地域。 限建區:城市規劃區內海拔高度 限建區內應嚴格保護原有地形地貌,控制開發量;嚴格限制與水利建設、環境建設無關的設施及建筑在濱江路以外的沿江區域落戶,已建設的污染企業要逐漸遷出;嚴禁片區內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向金沙江、雅礱江、大河等排放。 適建區:城市規劃區內海拔高度 重大項目建設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認真執行環保政策,落實各項污染防治措施,嚴禁過大改變地形地貌,選擇適當施工方式,防止水土流失;加強各片區間的綠化緩沖帶的建設,提高綠化率,使人工建筑掩映在綠樹叢林之中;因基礎設施如道路、停車場的建設而產生的景觀創傷面必須通過工程措施加以修復,并盡量與造景相結合。 已建區:城市規劃區內的現狀建成區。 進行舊城更新與改造,增強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根據產業布局,保持現有較為大型的企業,整合有污染的中小型企業,統一治理;強化建設現有工業用地與城市建設區之間的防護隔離綠帶,提高廠區環境質量;整合現狀質量較好的居住小區,完善生活服務設施,形成有濃厚生活氣息及優美景觀的生活服務中心;逐步搬遷污染嚴重、經濟效益不高的工業企業,將土地逐步置換成第三產業用地;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綠地建設,以行政辦公、體育文化設施等的建設帶動區域發展。 (一)規劃目標 通過規劃、布局,使城區綠地逐步向四周延伸,外圍防護綠帶緊密環繞,中心綠地均衡布局,構筑一個人居環境安全、優美、舒適的生態良好的“山水城市”,創建國家生態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實現“藍天、青山、綠色家園”的總體構想。 至規劃期末,城市綠地總量達到19.32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設用地的16.08%。 按照“環圈圍繞,點面結合,大小配置,綠廊聯系”的思路,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形成“群山環繞、山水連城”、“一心、二環、三帶、多點、多廊”的綠地結構。 “群山環繞”:攀枝花中心城區被大黑山森林公園、蘇鐵自然保護區、寶鼎煤炭采空修復區、蘭尖(朱)礦山修復區、巖神山森林公園等山體環繞,是改善城市環境、改善城市下墊面空氣環流狀況的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綠色屏障。 規劃在保持現有大黑山森林公園、蘇鐵自然保護區、巖神山森林公園基礎上,加大對寶鼎煤炭開采區和蘭尖(朱)礦開采區整治力度,修復裸露山體,增加城市“綠肺”產能,為市民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 “山水連城”:城區用地呈長條狀,背山面水的用地特征,規劃通過山水間的通廊連接山的綠色和水的藍色,協調“山、水、城”之間的關系,打造山水連城的城市特征。 一心:保安營飛機場是城市制高點,是城市出入口和展示窗,是城市綠化建設最為重要的區域,圍繞保安營機場山體綠化、景觀風貌打造,形成城市綠化核心。 二環:城市四周山巒環抱,特色鮮明,規劃依托周邊山體建設郊野公園、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和生態林帶等,形成城市外圍的生態綠環;另外,依托城市外圍高速(攀大高速、京昆高速、麗攀高速等)綠化防護綠帶串聯生態綠地形成城市外層生態綠環。 三帶:結合金沙江、雅礱江、仁和溝兩岸形成的三條濱江綠化廊道。 多點:依托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生態修復區、城市公園等綠地重點建設區形成的多個城市綠化次核心、綠化節點。 多廊:連接山水之間的多條山水通廊。 (一)構建綜合交通體系 完善航空、鐵路、公路交通、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構建全國性交通樞紐。 對外交通應加強攀枝花與成都、昆明等中心城市的交通聯系,優化攀枝花對四川涼山州地區、云南北部地區的交通輻射。 優化交通樞紐之間的快速連接和轉換、重要交通節點的客貨運分流。 城市內部交通應注重片區間快速交通的建設,各片區內部應強化道路網絡的完善。 (二)客運樞紐 按照地域平衡分布的原則,結合城市發展總體規劃,規劃建設攀枝花市綜合客運中心、攀枝花市客運南站(即火車南站長途汽車站)、攀枝花汽車客運西站和旅游客運站。 (三)貨運樞紐 貨運樞紐:根據城市用地總體布局和交通設施布局,改、擴建金江、格里坪、密地貨運樞紐,新建總發、魚塘、馬店河貨運樞紐,同時結合需要在各片區設置區域物流配送中心。 (四)城市道路交通結構 城市道路形成“兩環兩橫多聯”的主骨架: “兩環”: 外環:攀枝花繞城高速公路環,中心城區交通保護殼,分流過境交通; 內環:中心區以及各大片區之間的快速直接聯系通道,區域快速通道。 “兩橫”為內環主干路向西區的聯絡通道: 一橫:西區北通道; 二橫:西區沿江通道。 “多聯”:以內環主干路為支撐,構建多條向各城市片區輻射的聯絡型主干路,尤其在瓜子坪片區規劃炳瓜大橋,與密地大橋構建小環線。 (五)橋梁 城區規劃建設炳草崗-瓜子坪大橋、大水井大橋、青龍山跨江大橋、釩鈦產業園區跨江大橋、迤資跨江大橋。 炳草崗-瓜子坪大橋:連接炳二區與瓜子坪。 大水井大橋:位于西區,連接清香坪與陶家渡。 青龍山跨江大橋:連接青龍山與三堆子。 釩鈦產業園區跨江大橋:連接釩鈦產業園區團山片區。 迤資跨江大橋:位于迤資片區。 (六)步行系統 注重利用山地城市的自然地形的特點,通過梯道連接不同高程的臺地,以此加強城區的縱向交通聯系。步行梯道與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人流集中的地段設置人行地道或結合城市建筑設置人行天橋,滿足市民的安全要求。公共活動場所、人行道、過街天橋、地下通道等地段必須考慮無障礙設計。 (七)城市軌道交通 結合城市結構性主干路設置軌道交通,滿足城市交通需要。 規劃攀枝花軌道交通環線、示范線,并預留西區線的建設通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