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0 趙維婷 中國中醫

新時代中藥傳承與創新研討會現場。
“中醫藥傳承創新不只是中醫藥工作者的事,應該鼓勵多學科交叉融合,打破界限,歡迎其他領域科研隊伍加入。”4月1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在由清華大學藥學院主辦的新時代中藥傳承與創新研討會上說。清華大學中藥研究院今日成立。 中藥研究院由清華大學藥學院牽頭發起。“我們希望能發揮清華多學科交叉和國際化優勢,推動中醫藥發展。”清華大學藥學院院長丁勝介紹,中藥研究院將依托清華大學在藥學、化學、生命科學、信息科學等領域的優勢,將現代生命科學的研究方法與中醫藥理論相結合。 “中醫藥有自己獨立的科學體系。”在采訪中,丁勝反復提到的一個詞就是“包容開放”。他強調,中藥研究院并不會完全沿著西醫理論體系和標準開展研究。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遵循中醫藥自身特色優勢,持續用不斷深入的科技手段研究理解,也是中藥研究院的重點之一。研究院成立后會首先在道地藥材質量標準數據化方面進行探索。 “從大科學角度切入,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運用各種現代科技手段挖掘中醫藥精髓,這條路走得還不夠,而這恰恰是清華的優勢。”中藥研究院首屆科學顧問委員會主任任德權認為,目前中醫藥研究離不開三個路線,一是沿中醫藥自身理論體系繼承發展,即發展“純中醫”;二是在現代醫學理論視角下研究中醫藥;三是從大科學角度切入,推動中醫藥自身現代化。“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再現代化還是中醫藥。” 中藥研究院首屆科學顧問委員會成員還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可冀、陳凱先,中國工程院院士肖培根、俞夢孫、王廣基、黃璐琦等。當天,專家們還圍繞中醫藥傳承創新中的機遇與挑戰,以及中藥研究院的建設方向進行圓桌討論。 
“希望研究院針對當前大家最關切的問題選擇課題,比如病毒性感冒等傳染病,高血壓等慢性病。聚焦常見病、多發病,尤其是現代醫學治療出現瓶頸的疾病。”陳可冀建議對中藥的安全性、有效性多做研究。 “美國科學家發現中草藥提取成分漢防己堿可以治療埃博拉感染,發表在《科學》雜志上。這樣的重大成果不是由我國科學家發現的,很可惜。”陳凱先說,“中醫藥是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應在國家整體科技布局中進一步貫徹中西醫并重。” “實現中醫功效指標的可測量化是中醫藥現代化的關鍵。”任德權認為,是時候建立中醫影像學了,在已有四診儀,實現“望聞問切”客觀化、量化的基礎上,運用大數據手段研究脈象的影像等,將有利于消除中醫藥傳承和國際化中的障礙。“實現中醫藥從文字信息時代到數字量化時代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下一步,清華藥學院還將依托中藥研究院在現有的本科生、研究生課程中增加中醫藥內容,在與中文慕課平臺“學堂在線”合作建設的“健康中國”頻道上,增加中醫藥科普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