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芭莎藝術
29歲是人生的黃金時代。而29歲的藝術家巴齊耶,正值創(chuàng)作的巔峰,在他身上已經(jīng)可以窺見大師的影子。倘若他再畫幾年,藝術史上便會多一個傳奇。然而,突如其來的戰(zhàn)爭打破了一切,巴齊耶為國犧牲,成為了另一種傳奇...... 巴齊耶《游泳者》,布面油畫,1869年 這位出生于富裕家庭的印象派畫家,在普法戰(zhàn)爭爆發(fā)的時候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戰(zhàn)場: “路易拿破侖向普魯士宣戰(zhàn), 不想法國戰(zhàn)敗必須入伍, 而我無法接受別人為我做這件事情。”
當他的家人和朋友知道此事后,大家都驚呆了,沒人知道他為何如此選擇。開始,雷諾阿還開玩笑說,他的朋友選擇加入這個特殊的團隊是為了“保留他心愛的胡須”。 但得知巴齊耶并非兒戲后,雷諾阿急忙寫信勸阻道:“你是一個愚蠢的人,竟然做出這種承諾,你既沒有權利也沒有義務!Merde!Merde!Merde!(粗口)” 梅特爾也寫信給巴齊耶說:“親愛的,我唯一的朋友,我收到了你的信,你告訴我你剛剛注冊了,你瘋了......!你為什么不咨詢你的朋友?愿上帝保護你。”
▼ 充滿希望與理想的清瘦 富家子弟對于當時的戰(zhàn)爭都避之不及,更何況還是一名出生于當時法國上流社會家庭中才華橫溢的畫家。 而巴齊耶這樣的做法讓人們驚訝之余也扼腕不已,一個富裕公子同時又是極有才華的印象派年輕畫家居然選擇了戰(zhàn)場?!
正是出于人們無法理解的原因,巴齊耶其實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堅持著自己清瘦的理想。從來不會畏懼現(xiàn)實社會的殘酷,這其實也是他能想出創(chuàng)辦印象派畫展的原因。 小時候就被父母設定為醫(yī)生的發(fā)展路線,因為優(yōu)越的社會地位更能奠定他們家族的聲譽。但是巴齊耶卻在學醫(yī)不久后卻放棄了大好的前景,一心投身于自己所堅持的藝術。
他的信仰從來不是博取名聲,巴齊耶也從不認為自己的生命會更高貴,所以戰(zhàn)事來臨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意識到國家受到威脅,他感到在所不辭。 在繪畫上的熱情書寫了他的倔強,這不是他的任性。在戰(zhàn)爭面前的毫無畏懼表達了他的耿直,熱愛的藝術的他,堅信的是理想。 弗雷德里克·巴齊耶 1841-1870 在戰(zhàn)爭年代,上帝過于繁忙,忘記了眷顧這個年輕的藝術家。也許是在作戰(zhàn)的間隙,巴齊耶都不曾放棄野外的繪畫創(chuàng)作,這讓他分了心。負責堅守勃艮第的巴齊耶被敵軍一槍擊中,死于1870年11月28日,此時的他才29歲。
這幾乎是所有畫家風華正茂的歲月,也是創(chuàng)作傳世作品的大好時光。如果像莫奈一樣持續(xù)創(chuàng)作到八十多歲,巴齊耶的作品一定也會被廣為傳頌。 不過,巴齊耶本人也許并不認為這是一種遺憾,能夠做出選擇,為國而戰(zhàn)的他才是圓滿的。相信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生命和全部經(jīng)歷,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 沒有他也就沒有了印象派 他在印象派的創(chuàng)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逆勢而上總是會遇到頻頻阻力,但從不屈服于外界的巴齊耶卻總是那么耀眼。 當所有印象派藝術的畫家都在為自己的畫作無法入選沙龍的時候,巴齊耶提出了要辦展覽的點子。
由于當時法國藝術界都只接受由沙龍來展覽并出售畫作,畫家的所有創(chuàng)作必須要經(jīng)過沙龍的文化大臣甄選,才有資格在那里展出。 但如果這群印象派畫家的畫作一直沒有在人們面前出現(xiàn)的機會,他們就沒有辦法被人所欣賞,也更加不可能打破原來默守陳規(guī),只會一味贊頌神話或皇家的繪畫風格。
可以說沒有巴齊耶這位朋友,莫奈很可能會因為迎合社會的需要,而創(chuàng)作取悅他人的作品。為了支持莫奈和印象派的其他畫家繼續(xù)堅持自我的創(chuàng)作,巴齊耶開始出錢購買莫奈的畫。 這在古今中外都是罕見的,我們無法想象同一畫派中的畫家會為了印象派發(fā)展,給予其他畫家經(jīng)濟上的支持。
我們所知道的印象派圈中其他畫家們,僅僅是在精神上互相支持對方,至于是真的為了印象派還是個人發(fā)展也都不得而知。 巴齊耶《在弗斯滕貝格街的工作室》,布面油畫,80×65cm,1865年 巴齊耶《在維斯康蒂街的工作室》,1867年 巴齊耶先后建立了六間自己的工作室。有了屬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空間,巴齊耶呼朋喚友,莫奈、雷諾阿、西斯萊都曾蹭住過他的畫室。
這還不足以展示巴齊耶的好客與仗義,他還不時為朋友們支付模特的傭金,甚至親自上陣做模特。1865年,莫奈在舍依(Chailly)畫《草地上的午餐》時,曾寫信給巴齊耶,請他過來當模特,擺幾個姿勢,巴齊耶二話不說立馬跑去。
一次,為了解莫奈的燃眉之急,巴齊耶更是以2500法郎從莫奈手中買下《花園中的女子》,遠遠超過當時的市場價。當莫奈的畫作有所進展,賣出油畫獲得傭金,巴齊耶也會興奮地寫信告訴自己的兄弟。很多時候,巴齊耶更像是藝術家的贊助人。
莫奈在回憶中寫道: 巴齊耶對自己分享他的所有,第一次遇到他,就是真心朋友了,而他本該功成名就。 最終在1874年4月15日印象派的第一次展覽終于舉辦了,這是在巴齊耶過世的四年之后,由莫奈、雷諾阿、德加等一起籌辦的。 而被認為他們之中最有天分的巴齊耶,他卻不在他們中間了。
▼ 撿起最明媚溫和的時光 19世紀末,古典主義占據(jù)了法國藝術圈主流,官方沙龍仍然是通往成功的必經(jīng)之路。早期的巴齊耶還停留在畫人體模特和臨摹盧浮宮大師作品的階段。
1863年,在好友莫奈的鼓勵下,巴齊耶終于不再把自己限制在工作室中。他跑到楓丹白露,在真正的自然中創(chuàng)作。
1864年,巴齊耶再次隨莫奈到翁福勒(Honfleur)寫生。在給母親的信中,巴齊耶興奮地寫到:“每天五點起床,一直畫到晚上八點。這里就像天堂,沒有什么地方能找到比這更美麗而茂盛的田野。”
在野外,巴齊耶真正找到了自己繪畫的方向。在給父親的信中,他寫道:“我確實希望,我做任何事情,至少能夠不復制別人的優(yōu)點。”主題單一的古典主義無法再限制他,對自然微妙的光影變化和精致的色彩感覺為巴齊耶開辟了新的道路。
巴齊耶對戶外寫生的愛一發(fā)不可收。每年冬天,他都會去自家位于南法的莊園閱讀和作畫。藝術評論家Edmond Duranty回憶到:“每年春天,巴齊耶先生從南方返回,都帶著充滿綠色與陽光和畫作。”在那里,他創(chuàng)作了最出色的繪畫之一——《家庭聚會》。
南法陽光充足,使巴齊耶的風景具有雕塑般的質感。在他的畫面中,很少見到莫奈作品中的霧氣與光線散射。畫家、雕塑家、詩人和藝術評論家Zacharie Astruc稱贊巴齊耶:“光線飽滿度令人驚嘆,描繪了充滿陽光的戶外的獨特印象”。
人們看到了他筆觸的溫潤中和,以及最早從畫作中看到了巴黎資產(chǎn)階級的生活。 陳丹青曾毫不吝惜地贊美巴齊耶:“他是一個早熟的天才,他很年輕就具有馬奈和德加那樣堅實的造型,同時他又有雷諾阿和莫奈那樣,把握豐富色彩和微妙光影的能力,一上來他就有這個能力。”
巴齊耶的人物與風景相得益彰,融二為一卻不失各自的特色。
在過去的歷史中,裸體畫只有附會于《圣經(jīng)》和神話故事中才得以登上大雅之堂,世俗的裸體畫則被認為有傷風化。巴齊耶很討厭這種風氣,他無意在畫中加入小天使或神話色彩的情境。他畫裸女,只是單純地去表現(xiàn)女性身體的美感。
在巴齊耶的眼中,男性的身體也是美的,他從根本上改變了藝術史中對裸體的視角。在社會較為封閉的時代,很少有藝術家像他一樣描繪男性。不同于米開朗基羅雕塑般的力量感,巴齊耶筆下的男人有男性的青春活力,也有女性的柔美細膩。因此,很多人也認為他有同性戀傾向。
在巴齊耶眾多的作品中,要稱最著名的莫過于下面這幅畫室了。從中能很清晰地看出當年印象派誕生時候,他與莫奈、雷諾阿等各位年輕藝術家的樣貌。 巴齊耶《畫室》,布面油畫,1870年 很少有畫家會以畫派的誕生以及同仁在畫室作為繪畫題材,特別是大場面的群像組織,這樣的技巧與實踐在印象派當中都只有出自巴齊耶。 能在19世紀還沒有電燈的室內,逆光創(chuàng)作而畫出如此明亮的室內,并且把畫中人物一個一個刻畫,并把群像組織得如此和諧均衡,實屬不易。 而這幅傳奇的畫作現(xiàn)在就掛在奧賽美術館二樓的主展廳,也就是今天開幕的巴齊耶作品展所在的美術館。
《畫室》描繪的實際地址是拉孔達明街9號,這個距離奧賽美術館不遠的地方。 《巴齊耶畫室》中的巴齊耶 透過巴齊耶的畫布,看到曾經(jīng)的印象派畫家們多么勇敢坦然,只畫屬于他們自己快樂的背后是有多么的不易。 他的《畫室》就像一個早晨,像一個日子,是我們所有人都有過的青春記憶。 ——陳丹青 在漫長的藝術史中,巴齊耶就像一小簇煙花,以年輕的生命綻放一瞬。誰說這樣不偉大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