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是什么?存在于人體何處?有哪些作用?是通過什么途徑實現的?這不但是醫學界研究的課題,也是老百姓非常想了解的奧秘。 先看看教科書上的解釋: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經,有路徑的意思,經脈是經絡系統中縱行的干線,大多循行于深部;絡,有網絡的意思,是經脈的分支,循行于較淺的部位,有的還顯現于體表,經脈有一定的循行路線,而絡脈則縱橫交錯,無處不到,網絡全身。傳統醫學認為經絡有別于神經、血管、淋巴等,但后者現代醫學都有其解剖的實體,而經絡沒有。網上有解釋,經絡是氣的運行通道,因為氣無形,所以經絡無形。教科書上說,經絡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肢節,溝通內外上下,調節體內各部分的一種特殊通路。 經絡學說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積累了經驗,并結合當時的解剖知識,逐步上升到理論基礎上而形成的。并詳細的把經絡分為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此外,還有十二經別。且各自都有具體走向、交接、分布規律、表里關系及流注次序。好佩服古人的偉大! 十二正經之一“足陽明胃經”循行路徑 就像我們所學過的哲學,有些東西雖然抽象,看不到、摸不著,但確實存在。它和有實體的神經、血管、淋巴等的區別是:相同點都是載體、通道。不同點是走向、循行均不同,所承載的東西也不同。它是運行氣血、聯系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宏觀調控系統。 奇經八脈之一“督脈”循行路徑 經絡在生理上有溝通表里上下,聯系臟腑器官;通行氣血,濡養臟腑組織;感應傳導及調節人體各部分機能等作用。 經絡學說在臨床上可以應用于解釋病理變化、協助疾病診斷,以及指導臨床治療三個方面。 不斷的努力和提高自己是我們的宗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