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爐是明代著名的文物之一,其做工精細,十分珍稀,從鑄造開始,就十分炙手可熱。 但鑒別真假宣德爐,卻是中國考古學中的'懸案'之一,目前全世界沒有一件被確認為真品! 在蘇州,就有一位仿制宣德爐的高手——陳巧生,今年61歲。 陳巧生出生于銅匠世家,為做宣德爐閉關8年,查遍古籍、試驗千次。 陳巧生的第一件仿制宣德爐,就被文物專家錯將其鑒定成了真文物。 他的一件仿明代宣德爐,曾被拍80萬港幣,至今保持著當代銅爐的拍賣最高紀錄。 連馬未都贊譽道“古有宣德爐,今有巧生爐” 陳巧生用古代最精密的失蠟法鑄爐,40多年來,恢復了幾百種經典宣德爐器型。 畫稿 把蜂蠟、牛油、松香配置成的蠟料煮成蠟液 搪蠟 將蠟液分七次澆入母模,均勻搖晃,使蠟液凝固在母模的每一個角落。 蠟的形狀代表了銅爐最后出爐的形狀。 制作蠟模 雕刻凝固后的蠟模,蓋口的咬合,出煙的設計等都在這一步完成。 掛沙 將炭灰和細泥按比例調成泥漿后,涂在蠟模表面,再在表面掛上粗細不等的石英砂。 高溫焙燒下,模殼中的蠟模變成蠟液流出,內部形成空腔,再將熔化的銅水倒入其中。 在一爐一模的鑄造法中,任何風險都是不可承受的。 鑄造完畢后、清洗、打磨、作色,每一步都要做到極致。 圖為博山爐。在古玩界的名聲大噪的陳巧生,常有人請他幫忙鑒定真偽。 一次,有人出價5萬,只求陳巧生對買家說一句“這是老的”,卻被陳巧生斷然拒絕了。 有人說“這人不上路子”,但陳巧生認為,人的德行更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