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偉簡歷 吳新偉,男,1978年10月生于浙江慶元。 麗水學院中國青瓷學院副教授。 揚州大學兼職碩士研究生導師。 浙江省“2011”龍泉青瓷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 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畫MFA。 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浙江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 研究方向為中國畫、龍泉青瓷,獲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省哲學社科規劃項目以及市廳研究課題5項,在《美術觀察》《中國陶瓷》等專業核心期刊發表中國畫、龍泉青瓷研究論文二十余篇,獲青瓷國畫裝飾國家發明專利一項以及青瓷作品國內多項獲獎等等。 回看深浦停舟處·蘆荻花中一點燈 ——吳新偉花鳥畫品鑒 文/沈其旺 (麗水學院副教授/藝術學博士后) 新偉道兄拿來他近期的一些作品讓吾品評,卻之不恭。待畫卷展開,著實使我大吃一驚。驚嘆之余,惟兩字可表:妙哉! 《甘露》45x50cm 2018 閱新偉的畫,一股典雅的水墨韻味夾雜著洋溢在尺幅之間的書卷氣息,撲面而來!細細咀嚼,如啜陳年老茶,色質沉著而味道甘美!使我不由自主地想起香山居士的《浦中夜泊》詩句: 暗上江堤還獨立,水風霜氣夜棱棱。 回看深浦停舟處,蘆荻花中一點燈。 《賽人參》45x50cm 2017 詩人在深秋的傍晚停舟上岸,獨立四望。在習習的江風和霜氣侵襲之下,回望停舟處,茫茫夜色中唯見船里透出的一點燈火。空曠的四野里,江堤長繞,舟停深浦,蘆荻花在濃重的霜氣中隨風飄絮……多么凄美、開闊的意境!在當下紛繁蕪雜的畫壇迷霧中,吾以為新偉的畫恰似白詩里的“蘆荻花中一點燈”,射出了一束耀眼的光芒,令人產生幾多期冀與遐想! 《輕風》45x90cm 2017 總體來看新偉的水墨畫,既有清新純樸、典雅飄逸之靈氣,又有樸茂華滋、渾厚挺拔之凝重。其實新偉做人也是這樣:文雅樸實而又不乏詼諧幽默,平淡安靜而又充滿矯健靈動,真是畫如其人!浙西南大山深處的小山村,那里景色優美,民風純樸,這不僅培養了新偉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秉性,更是他藝術創作的不盡泉源。 《夜白》90x45cm 2017 新偉的繪畫風格多樣,題材豐富。近年以花鳥為主,工筆精雅,寫意飄逸。吾一向以為,寫意最難,然新偉的寫意小品,往往是寥寥數筆,則意趣卓然、怡人心智。清代惲南田在其《南田畫跋》中有云:“寫意畫兩語最微,而又最能誤人。不知如何用心,方到古人不用心處。不知如何用意,乃為寫意?!逼鋵?,“寫意”之內涵極為精奧微妙,它是畫家進入高層次的、獨抒己意的、自由自在的創造。莊子所說的“逍遙游”,即是—種無拘無束的、但又合乎規律的自我表現與展示。它與盲目的“任意”、無知的“隨意”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真正的畫人,唯有通過堅實的努力、全面的修養及多年的實踐,方能在筆墨精熟、體合造化的基礎上,逐步達到任意自如、隨心所欲的境界。新偉不僅具備學院里多年訓練有素的專業技能,還有一種對生活的虔誠和熱愛之情。吾以為,新偉正屬于行走在大自在藝途中的一類! 《浮香之四》90x45cm 2017 奇巧的構圖和精妙的筆墨相結合,往往能營造獨特的意象,這一點在新偉的作品里得到充分體現。在平時的寫生過程中,新偉能心氣平和地觀察,往往能抓住物象最靈動的一剎那之形態,手摹心繪,出奇制勝。清代方薰山在《靜居畫論》里指出“意奇則奇,意高則高,意遠則遠,意深則深,意古則古,庸則庸,俗則俗矣?!薄耙狻钡母叩停瑳Q定著“品”的優劣;同時,卻又取決于人的修養??鬃釉凇墩撜Z·述而》亦云:“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币晃划嫾?,如果心中無道、無德、無仁,其如何能“游于藝”?以齷齪之心、低能之智,其如何能抒寫高深之“意”?明代李日華在其《紫桃軒雜綴》中曾一針見血地指出:“若是營營世念,澡雪未盡,即日對丘壑,日摹妙跡,到頭只與髹采圬墁之工爭巧拙于毫厘也?!庇纱丝磥?,“意象”不只是中國繪畫的表現方法,而且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準則。李苦禪在《寫鷹隨感錄》也說:“不追尋極目所知的表象,亦不妄生非日所知的抽象,乃只要求以意為之的意象。”其實,“畫中有詩”的“意境說”早在宋代便崛起了,唐詩宋詞對意境的發掘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和審美價值觀。細品新偉的作品,不難發現一種清澄純凈、無物無欲的情懷和非功利、超理智的審美心態,這種境界非德藝雙馨者所能為。 《漫春》68x45cm 2017 在新偉的作品中,傳統水墨語言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本體意義。這種藝術取向驅使他投入全副身心而不計得失,甘于孤獨、耐得住寂寞而杜絕媚俗行為。他的許多作品里,畫面上極其簡約,往往僅有一兩枝花蕊、數枚小草和石塊等,這種精于心而簡于形的創作格局,并不是缺乏構成要素,而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創作境界。莊子云:“既雕既琢,復歸于樸。”本是對簡約最精辟的闡述,比如中國的明式家具就是集精華之靈氣,以簡單、厚實、精準、雅致為原則,將東方特有的審美觀念、獨立渾厚的氣質、凝練簡約的神韻賦予具象物體之上,它至今還影響著當下的審美理念。至于中國佛教“禪宗”學說,更是將空間凈落極至,以“空就是色,色就是空”的世界觀,一代代地超脫僧徒們的思想。在繪畫藝術王國里,新偉就是一個十足虔誠的教徒! 《玉雪香》90X45cm 2017 新偉在作畫前,常凝神靜氣、妙悟一番再下筆。故而他作畫時能心無旁鷲,出手迅捷,往往一氣呵成、筆墨淋漓!《中國古代畫論類編》中關于“明王紱撰(傳)”有云:“古人作畫,其精神貫注處,眼光四射,如兔起鶻落,稍縱即逝,后來作者精心臨摹,尚未易究其指歸,況率意改作乎?”新偉的畫,其線條的清晰性、速度感和力量感所構成的金石味,正是他對水墨古典形態的一種延續和發展。他的筆法既樸拙、凝重,又飄逸、輕盈,有橫空出世的氣概和大家潛質,更是令多少人不能望其項背。 《潤玉花》68x34cm 2017 深邃的思想、鮮明的觀念和執著的情懷,始終充盈在新偉的水墨世界里,他從不作無病呻吟之畫。一花一葉都體現出他的“思浩蕩”和“神飛揚”,是“暢神而已”而非“以形寫形”。宋代蘇軾曾詩云:“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說的就是評論畫的好與壞,不能光靠形態相似。到了清代,石濤又說“不似之似”,到齊白石講“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都表現出中國畫人不走極端的特點。一筆一畫都寄托個體生命的感悟,對萬事萬物的感受,也是個體生命對于大化的認識。宗炳在《畫山水序》中說:“圣人含道映物,賢者澄懷味象?!敝袊嫷暮诵拿}是要以精妙的筆墨來“含道映物”。新偉經歷一個長期的、艱苦的磨煉過程——無心而有心、無意而有意、無法而有法、無規律而有規律,現在已完全進入了自由的天地。 《披影》68x33cm 2017 東晉顧愷之曾提出的“以形寫神”,實際上非常接近古希臘的“按照應有的樣子去模仿”,即既解決形似的問題,同時又不照搬自然。不同的是,前者強調神即對象的活性,后者強調對象在形上的完美。盡管人類一方面不斷在趨同,另一方面不斷地分歧,但是趨同的程度和分歧的深度都是一樣的,這主要源于生存方式、精神信仰和文化淵源的差異。新偉在寫生和創作中,就很好地解決了“傳移模寫”這個問題,力爭做到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立意為象,以意造境,方能大象無形!新偉用他的作品,很好地詮釋了這一審美取向。 《泉上仙子》90x45cm 2017 清代查慎行曾寫道:“梅根已老發孤芳,蓮蕊中含滴水香。合作案頭清供具,不歸田舍歸禪房。偶然小技亦成名,何物非從假合成。”道理相同,繪畫雖是小技,但卻也能生發出人生之大道來。新偉筆下的山樹、云泉、花鳥、草蟲,皆能表現出主與客、我與物、形與神、意與道的合體,達到以小見大、立象盡意和以象載道之目的。《中庸》第二十七章《修身》里曰:“故君子尊德行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悲鴻先生從中選取并概括了“盡精微,致廣大”一語,用于指導繪畫藝術,這一經典詞匯也成為了新偉的座右銘。 《霜庭月空》90x45cm 2017 盡管傳統文人畫在其后期發展中強化了筆墨的自主效應,卻始終未曾越出現實功用的框架。就連齊白石的藝術取向也是以俗入雅,嫁接在民俗需求上。而新偉則不同,他恰恰表現為一種“為藝術而藝術”的學者風度,他的筆墨簡散、色彩明澈、布局疏朗而不失謹嚴之法度,畫面似有清氣馥郁,這樣的藝術語言無不體現出一種孤高自許的個體化狀態。黃賓虹在《論中國藝術之將來》曾說過:“筆墨歷古今而不變,所變者,形貌體格之不同耳。知用筆用墨之法,再求章法。章法可以研究歷代藝術之遷移,而筆法墨法,非心領神悟于古人之言論及其真跡之留傳,必不易得?!毙聜サ倪@種學者風度和藝術狀態,將維護藝術的高雅品位視為至上意義,傳統文人畫人格化的藝術志趣,被轉變為學術化的藝術志趣,傳統文人畫中帶有隱喻性質的人格美,被還原成單純、直接的富于抒情性質的自然美,新偉的繪畫由此獲得了一個高度自由和純藝術的支點。 《秋風》45x90cm 2017 新偉自幼酷愛書畫,天資聰穎,加上勤之持之,已是業績斐然,但是他身上卻有股永不滿足的精神。新偉的從藝道路,是簡單而又艱辛的。從偏遠的山鄉走向都市里的高校,一步一個腳印,從不浮躁。盡管沒有一蹴而就,卻能自適其志,取樂于畫,樂此不疲。他有一種良好的心態,整日里除了優游于自己的繪畫空間,偶爾打打球,基本沒有別的愛好。和新偉相識數年,每每外出應酬,皆是他開車把酩酊大醉的我送回家,讓我真是有說不出的慚愧和感動!他的身上確有儒道思想下的傳統美德——樸實敦厚、平淡務真,這種品德難道不正是我們每個學人必須具備的素養嗎? 《泉上無塵》68x34cm 黃賓虹在《論中國藝術之將來》中說到:“善哉!蒙莊之言曰:宋元君有畫者,解衣盤礴,旁若無人,是真畫者。世有庸俗之子,徒知有人之見存,于是欺人與媚人之心,勃然而生?!毙聜ゾ褪沁@樣的人:于友是好兄弟,于畫是真性情! 《遇韻》68x34cm 2017 新偉的作品里,筆墨總是清淡蕭散,十分空靈,似信手寫出又不乏文雅之氣,但卻非一般畫手所能企及;構圖總有奇思妙想;畫面上始終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浪漫主義情懷。這一切諸元素,正促使他由一個普通的畫家,向一個成熟的高端邁進。環顧當今的中國畫界,新偉的水墨畫就猶如“蘆荻花中一點燈”,既閃耀了自己也照亮了別人! 賓虹老有云:“技進乎道,人與天近。” 作品欣賞 《微風徐徐》198X270cm 2016南藝中國畫優秀畢業作品 《微風徐徐》198X270cm 2016南藝中國畫優秀畢業作品 《微風徐徐》198X270cm 2016南藝中國畫優秀畢業作品 《碧空遠影》2016年 《時有微涼》2016年 《晨趣》2016年 《相見亦無事》198x90cm 皮草宣 2015年 《庭有芬香》198x98cm 皮草宣 2014年 《一路芬芳》68x45cm 2015 《觀魚碧潭上》68x34cm 2017 《古林晨趣》198-90cm 皮草宣 2014年 素凈淡雅言清氣 文/ 李永強 (廣西藝術學院副教授 美術學博士) 新偉的花鳥畫清新雅致,極具生活情趣,有著典型的江南文人審美情趣與意味。他的畫不做作,不裝怪,不“唯新是從”,而是深入傳統,從傳統中汲取營養,從生活中感悟藝術,恬淡寧靜,優雅平和。 《問春何在》90x45cm 2016 新偉平時十分重視寫生,經常看到他在公園、鄉間寫生的身影,長時間的寫生使他練就了扎實的造型能力,掩映俯仰的花瓣、飛鳴跳躍的草蟲等等,在他的筆下生動逼真,惟妙惟肖。他對這些花鳥草蟲的形象已經爛熟于心中,無需草稿,隨手寫就,自得天趣。他的花鳥畫不是縱橫恣肆、奮筆疾書式的揮灑,而是造型準確、意趣十足式的娓娓道來,是溫情的,是清雅的,是平靜的,是自然的。 《夏日真品》45x90cm2017 他的花鳥畫設色十分講究,素凈淡雅,清氣十足。他基本不用絢爛的色彩,而多用淡色,或是色加墨的調和,增加色彩厚度與沉穩性,使得色彩不明艷,有一種淡淡清雅的感覺。 《秋心無塵》90x45cm 2016 他的筆墨功夫比較扎實,但沒有玩味筆墨游戲,而是將筆墨與造型進行了有機的結合,使得筆墨的趣味性與造型的準確性完美統一,使他的花鳥畫并沒有因為強調造型而失去了筆墨的韻味,也沒有因為追求筆墨而忽略了造型的嚴謹性。 《寒空》2016年 新偉的花鳥畫強調趣味,有著濃濃的生活氣息,畫中結網的蜘蛛,采花的蝴蝶、枝頭休息的蜻蜓、荷葉上尋找食物的天牛等等,這些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情景,躍然于紙上,使得他的繪畫與觀眾很親近,讓觀者有聆聽自然的感受,心曠神怡。 《自在心》2015 《絲絲涼意》20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