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共鳴才是最關鍵的,如果文章沒有激活共鳴就不要說你的文章是一篇好的文章,只有可以產生共鳴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而這也是檢驗的唯一標準。 什么是共鳴?共鳴就是我看到你的文章是不是和我有關,所以所有的文章要與“我”有關,和我沒關系,我就不看,這也是大家經常說的“關我什么事”。 所以說一個好的文章一定是要有共鳴點,來建立與“我”有關的傳達方式形成文章的內容,不然文章就是自娛自樂的,沒什么意思。 共鳴就是今天我有賺錢的項目帶你一起賺錢,最近有什么好事咱們一起去做,或者說主意:“某某事情要注意,小心被騙,”這都是共鳴點。 感覺與我有關和事實與我有關是倆回事,就相當參與不等于參與感,便宜和占便宜是倆回事,可能我們以為自己占便宜了,但可能只是找到占便宜的感覺。 比如說我們說:“搶紅包了,每個人可以搶1000的大紅包”,那人就會和瘋了一樣,或者說你站在一個老的家屬院說:某超市所有商品包括衣服,菜,生活用品,打2折,那些大媽肯定也和瘋了一樣,因為他感覺和自己有關。 大多人都會有一種感覺就是“感覺占不著便宜就等于吃虧”,但參與真和自己有關嗎?我想未必,參與是不等于參與感的。 那么如何激發共鳴點我們從四個角度來說: 1. 從社會自身所處的階層來說:假如你是大學生,你就找大學生的共鳴點,你是上班族,或者你是創業這,從自身所處環境和階層尋找共鳴點。或者說最近朋友圈一直傳的很火的一個詞“焦慮”而這個焦慮怎么辦?或者如何賺錢是一個共鳴點。 2. 情感的共鳴點:情感的共鳴點有非常的多,而最厲害的就是惻隱,比如說:一個小孩被欺負了,或者一個窮人被一個富人欺負了,而我們的社會是講道德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弱勢群體。 如果弱勢群體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整個社會就會群起而功之,或者說愛國主義情懷之類的的話題,為什么電影《紅海行動》那么火,其實電影里面表達了很多的共鳴點,我是中國人,我為它自豪,自豪感就是我們要找的最重要的自豪感,或者去年很火的《前任三》電影,就是有很多年輕人愛情里所遇到的共鳴點。 就比如說我們很多人怕,怕自己老,怕自己的健康問題等等,就是一個情感共鳴點,那這樣健康類的產品就能解決他的共鳴點。 或者說恐懼,有壓力,同情,慈悲,愛,恨之類都是情感的共鳴點。 3.價值共鳴點;價值共鳴點就是我給你已給免費的課,或者錄音等等,收費的課程我免費給你,或者商品打折了,或者給別人說一些他還沒有領悟到,或者他還沒有發現的,你告訴他,也就說對別人有增益有補益,這也是共鳴點。 那些很火的戀愛教學,或者母嬰類的,為什么好多人去關注去閱讀一樣,因為這些直接洞穿共鳴點,就好比有些人找不到對象那么這就是最直接的價值共鳴點。 4. 道德共鳴點,以前我經常看電視,有一個欄目叫《道德觀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其實里面經常有一些案例,讓觀眾去評判里面的道德觀問題,和價值管問題。 其實我們生活中就有很多共鳴點,比如我們看電影看的投入,激動,流淚,揪心,而這些就是我們要找的共鳴點。 其實只要我們做自媒體不管從哪個方面入手,只弘揚社會的的正能量,批判社會的那些糟粕,這樣才會有共鳴,會有閱讀量,這樣粉絲才會持續的增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