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手法首先最重要的是觀念,
觀念如果不到位, 你學的手法,
只會把它當作一般的推拿按摩在用吧了!
各位學員:
我相信你們今天要來看手法之前,多多少少都已經聽過我的演講。 因為我有一個規定,如果沒有聽過我演講的,我是不教手法的,因為當你觀念不清楚的時候,學了這個手法我怕各位會誤用。
而且健康重要的是觀念,其次才是手法。
有了正確的觀念,你就不會把這一套當作是一種按摩、舒服的。它甚至瞭解了之後,原來病有些都可以很簡易的處理的。所以希望大家在學手法之餘,也常常能夠在觀念上常加薰修,這樣對各位絕對會有幫助的。
這一套手法,我已經用了好多年,不斷在修正,修正到很簡單。而目的無非是要讓各位很快學會,所以各位如果以前不管學過指壓按摩或經絡推拿,我希望心態上最好都能歸零,這樣才能夠學到一些好東西。
在學習的過程中,一般容易出現的,比如互相練習的時候,把對方揉痛了,揉痛了一定要很清楚的告訴對方,這個痛如果是因為位置對而用力過大,那麼這些痛 一般兩三天會消失的,你一定要告訴對方,要不然對方可能以後就不給你推揉了。
如果對方進一步問,那痛了還能不能繼續推揉呢?答案是很簡單:可以,但這時候你的力量一定要很輕,因為他的痛是在表層、肌肉層,最好還要鼓勵患者要溫敷,這樣患者就能夠很安心的,在下一次給你繼續用原始點來按推。
學習了原始點之後,我希望大家也能夠把這一套幫助周圍的人,因為人都是一個學習的,學習是多方面的,最重要是要把自己的格局學的更越來越大。當你幫助了別人之後,我相信你學習就會更踏實,這是很重要的。在學習過程中,如果有人糾正你,我希望大家也能夠很謙虛的去接受。
最後我要告訴各位的,現在你們接下來要看的這個片子,是很多人花了很多心思,然後各種因緣具足了,才能拍成的。所以今天有這麼好的片子,大家一定要抱著一種感恩的心來學習,相信你們一定可以學到很好的東西。
謝謝各位。
張釗漢疼痛醫療基金會
原始點找法及按推之力量、時間與次數
原始點大多位於骨旁處,有規律地分佈在一條脊椎(頸部、上背部、下背部、薦椎部)及其餘七處部位(頭部、肩部、肘部、手背部、臀部、踝部、足背部)。每一部位原始點都有明確的涵蓋範圍,共同遍覆全身。故應用時只須知道癥狀發生位置為何處原始點所涵蓋,即可按推該處原始點,從中找到需要處理的原始痛點,而不須分辨病名(參考【各部位原始點涵蓋範圍示意圖】) 。
其中脊椎兩側原始痛點找法的基本原則是:
癥狀位置
身體前面 ----> 原始痛點找 ----> 後面脊椎兩側之痛點
脊椎旁邊 ----> 原始痛點找 ----> 中間脊椎兩側之痛點
脊椎下面 ----> 原始痛點找 ----> 上面脊椎兩側之痛點
找到原始痛點後,按推力量須由輕而重以測定最適宜的力度,以略感疼痛為宜;過重如強烈疼痛感,則易造成傷害;太輕而沒有酸痛感,則效果不佳。對於虛弱者,手法更要輕柔,甚至只能用指腹或掌根慢慢做舒緩處理。按推時間則因病情不同,很難加以規定,也許幾秒鐘,也許二、三十分鐘,甚至更久。但無論按推時間長短,只要癥狀減輕即可停止操作,期間要注意補充內外熱源。重病者一天可按推兩次;輕癥者可兩三天按推一次,也可每天按推一次當作保健。每個點按推約 3 秒,可來回處理 2—3 遍??傊?,按推之力量、時間與次數,都應視病情需要而定,並以患者能承受為宜。
手法操作應遵循如下三項原則:
(1)安全原則,即按推不可太重、太久、太頻繁。
(2)有效原則,即位置精準,見效即止。
(3)經濟原則,即施作者以最省力的方式,讓患者承受最小的痛苦,而達到解癥的效果。
-患處可溫敷不可按推,但此患處若剛好位於其它癥狀相對應的原始點上,為解決其它癥狀,應先按推此患處相對應的原始痛點,再按推與此患處重迭的原始痛點。原始點若有傷口或腫脹,亦不可按推。
-有極少部分患者,在癥狀相對應的原始點找不到痛點,可往上延伸尋找。
-五種常用手法:手肘法、腕骨法、食指法、拇指法、拳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