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4月3日,珍·古道爾生于英國倫敦; 幼年的古道爾對自然、動物和動物行為有著濃厚的興趣。 她二十多歲時,就前往非洲的原始森林; 為了觀察黑猩猩,在野外度過了三十八個春秋; 她致力于野生動物的研究、保護和宣傳教育; 為保護野生動物與地球環境,做出了不懈努力; 她成為了世界上擁有極高聲譽的動物學家; 她被英國媒體稱為:“奔走的特雷莎修女”; 生物學家史蒂芬·古德爾說: 珍的事業,是西方世界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珍·古道爾童孩時非常好奇; 4歲半的時候,因為想知道雞蛋是怎么來的,就鉆進了雞窩里。 7歲時,讀完《杜利特爾博士的故事》, 并下定決心,這輩子要到非洲去; 古道爾說:“和自由的野生的動物生活在一起……” 中學畢業時,家里沒條件供她上大學; 在媽媽的鼓勵下,她去了秘書訓練班,很受教益。 去非洲原始森林考察,成了古道爾的夢想; 沒有錢,就去當服務生、打雜,拼命賺錢積蓄。 23歲的時候,她見到了人類學家路易斯·利基教授。 博士很欣賞她對動物的熱愛與興趣。 聘用她當秘書,三年后,派珍去了岡比研究野生黑猩猩; 從此,她與黑猩猩就結下了深厚友誼。 26歲的古道爾第一次踏進非洲的原始森林; 在長達1年半的時間里, 她和黑猩猩始終保持100米的距離內,稍近一點,黑猩猩就會離去。 古道爾每天清晨5時起床, 在叢林中跋山涉水,跟蹤黑猩猩,露宿山里; 餓了,就吃黑猩猩所吃的野果充饑。 后來,黑猩猩終于接受她; 有一次一只小猩猩把手伸向古道爾,她激動無比。 有一次,在叢林里, 她忽然聽到了嗥叫以及折斷樹枝的聲音; 有件什么東西打她的頭上,使她疼痛不已。 她抬頭轉臉對著黑猩猩,它站在那里,擺好了對打架式…… 然而它沒有那么做,突然轉身向后,慢步退去, 還不時停下來向后面張望,; 帶著幼仔的母黑猩猩也悄悄地從樹上下來,也跟著逃離。 黑猩猩有惡劣的一面,它們的個子比人大,力氣也不小, 如果真的要將一個人置于死地,輕而易舉。 但是,從來沒有一只黑猩猩企圖殺死她,沒有敵意。 其實一開始,她只打算花三年時間在野地研究猩猩, 但后來,事實上,她卻花掉了自己的大半輩子。 在叢林生活的第7年, 她和國家地理雜志社派來從事攝影工作的攝影師凡拉威克結婚、生子。 珍·古道爾41歲時再婚, 第二任丈夫是坦桑尼亞的國會議員及國家管理局局長布萊瑟森, 那是一次“真愛的結合”。充滿甜蜜; 遺憾的是,布萊瑟森在五年之后因癌癥去世,這令珍哀痛不已。 古道爾每年兩次回去看望黑猩猩。 1960年,她剛到那里,菲菲還是“嬰兒”。 現在,它是族群中的“老祖母”,地位最高,擁有至高的權力。 平時,她已很少露面,但只要古道爾前去, 菲菲一定會出來看望她,不會忘記深情厚誼。 有時候,菲菲不緊不慢地走到她的面前, 還坐下來,互相凝視…… 在珍《和黑猩猩在一起》一書中, 她就講了黑猩猩弗林特的故事。 一般雄黑猩猩在八歲左右就會離開母親; 但黑猩猩媽媽弗洛,它的兒子弗林8歲多,每個晚上還要和媽媽睡在一起。 在老弗洛死后,弗林特悲傷不已,守著媽媽的尸體久久不離去; 弗林特的妹妹菲菲因為自己有孩子需要看護, 無法照顧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的弗林特;不久,弗林特死去。 古道爾說:黑猩猩有誠實、熱情和無私的性格。 它們的非語言交流異常豐富。 它們在不同情景里,用不同的手勢,它們也用接觸姿式。 它們親吻、擁抱、握手,聳肩膀、晃拳頭,拍對方的后背,百態千姿! 1960年,第一次來到岡比時, 古道爾就看見一只成年的雄猩猩用樹枝(去葉)掏螞蟻; 會使用制造工具的動物就是人?能不這樣定義? 其實,動物和人之間并沒有一條很明顯的界線; 要知道,人類和黑猩猩在DNA上只差1%; 如果需要的話,甚至可以互輸血液。 由于古道爾在這一領域的發現, 1965年她獲得劍橋大學頒發的動物行為學博士學位。 獲得博士學位的古道爾并沒有留在舒適的城市和實驗室, 而是回到坦噶尼喀湖畔的貢貝河自然保護區, 利用獲得的捐助,建立了貢貝研究中心, 對黑猩猩進行深入研究,追尋它給人類帶來的啟示。 在非洲,猩猩狒狒常被捕獲,被買去做寵物或者去演馬戲, 不幸的話,它將成為一頓晚餐,跑進了他人的肚子。 在非洲,20世紀還有200多萬只猩猩, 50年后,他們的數量下降到150萬只, 而且,只有5個國家超過5000只。 有的人不吃猩猩,也捕殺猩猩,因為可以換錢幣。 為了獲得小猩猩,母猩猩也被殺死; 雖然小猩猩比較好馴養,也可以賣個好價錢, 但小猩猩離開了母親,就很難存活,許多不幸死去。 如果在市場看見一只猩猩,往往意味著在叢林里死亡的猩猩有6只。 由于貧窮的與政治的動蕩, 導致非洲的很多國家保護動物的法律不能有效實施。 珍常常呼吁,既然有高昂的科學經費, 為什么不能讓猩猩過上好日子? 她走出叢林,為黑猩猩和所有可愛的生命做出最大的努力。 她給黑猩猩建立孤兒院;向全世界的人們講述野生動物的故事。 她被譽為:地球的母親;她得到過無數的獎勵。 她曾被評為:影響世界的十個人之一。 因為,她為研究黑猩猩奉獻了畢生精力, 使一個瀕危的物種免遭滅頂之災,有了“種族”的延續。 最重要的,是她改變了人類的定義; 她告訴我們,我們和動物沒有什么特別的差異 而且,她現在依然還在影響更多的人, 教育人們善待動物,因為他們是人類的朋友、鏡子。 快80歲的古道爾,晚年并沒有退休, 仍然從事各種保護動物、保護環境的宣傳工作, 在世界各地從事公共演講和籌款等公益,一直在堅持。 珍的演講似乎有種魔力,默默地凈化著在場的每個人。 看過珍年輕時的照片,你很難將一個瘦弱安靜的倫敦女孩, 和在叢林里與黑猩猩的生活聯系在一起。 然而,她的品行早已超越了常人對生命、孤單及恐懼的認知。 珍·古道爾研究會成立至今, 在全世界9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項目或辦公室。 從1994年的第一個“根與芽”小組在中國成立, 到1998年珍·古道爾開始她每年的訪華之旅, 到如今“根與芽”在中國的20多個省都有項目, 已發展了300多個“根與芽”小組,充滿生機。 思考和感想: 興趣是最好的入門老師。 如果對某一事物發生興趣、樂趣, 就不容易產生怨倦、乏力,而是堅持。 在原始森林里,古道爾能夠堅持38年的野外研究, 需要的是志趣、恒心和毅力。 有了志趣、恒心和毅力, 就可以戰勝在野外獨自一人時的孤獨和恐懼。 培養學習研究的樂趣與志趣吧, 它會引領你走向成功,創造人生輝煌的業績…… 作者:追夢1979 2015年12月16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