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藝術與宗教相結合的時候,宗教藝術也成為了一種美的信仰。 布達拉宮唐卡是在松贊干布時期興起的一種新穎繪畫藝術,即用彩緞裝裱而成的卷軸畫,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歷來被藏族人民視為珍寶。 布達拉宮唐卡內容繁多,既有多姿多態的佛像,也有反映藏族歷史和民族風情的畫面。 唐卡是一種宗教繪畫,受隋唐時期盛行的“凈土變相”佛教學說影響,將佛學經典用圖形的形式來記錄與傳承,以鮮明的符號和強烈的色彩描繪各種佛教故事,使得佛學的普及變得更加容易。 也正是因為宗教的關系,在藏地幾乎無人把唐卡視為單純的藝術作品,他們把唐卡視為某種超自然神力的承載物,也是人能夠獲得庇護的法門之一。 如此敬畏之心,難怪在藏地藝人們會受到來自他人的格外的尊敬,難怪唐卡在藏族同胞眼中是如此的珍貴。 唐卡的繪畫材料除了使用礦物質顏料以外,也用各種世俗的珠寶、玉石、玻璃等,唐卡的制作過程本身就具有修行化,儀式化的特點,所以更加要求制作者與觀賞者的虔誠、靜心、執著。 在唐卡的繪制技巧上,與隋唐時期中國畫的游絲描和鐵線描相仿。這些佛畫技法為當時的吐蕃藝人運用到唐卡繪畫中,甚至,我們所熟悉的青綠山水畫法也有所體現,你若仔細觀察布達拉宮唐卡樣式壁畫“紅山宮”中背景山水,似有以墨線勾勒,再加以石青石綠設色,略施點染之跡。 無疑唐代的敦煌莫高窟佛繪便是唐卡初生之時最好的學習典范。南朝畫家張僧繇曾用朱、青、綠三色,吸收了印度古畫技法“凹凸法”,畫出了具有立體感的“凹凸花。反觀現存世唐卡中的花卉描繪技法,即與之有沿襲之嫌。 宗教儀式用品比較有意思的是,唐卡的制作藝人從不在作品上落款,更沒有蓋印的雅趣。 因為唐卡首先是宗教用品,其次才是藝術品,不落款,是為了避免凡世之氣褻瀆了佛像,影響了佛像對人的神秘護持。作畢還要請高僧行開光之儀,在佛像的額、頸、背等部位書寫佛教箴言,增加作品的宗教效能。 畢竟唐卡具有祈福護持的效益,在旅游時也許有人會購買留作紀念,那么在收藏唐卡時除了基本的保養外,還要注意其中儀式禁忌。 如:一般來說唐卡盡量減少隨身佩戴的次數,即使隨身佩戴,也是放進噶烏中保存,切忌隨意在他人面前展示。并且將菩薩請入家中后,定需好生供養,畢竟心誠則靈,可不要有所懈怠。 作者:子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