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后臺留言,咨詢各種各樣的育兒問題,言語之間透露著深深的擔憂。擔心自己這個或那個沒做好,耽誤了孩子。 我總是告訴他們“take it easy”,只要和孩子保持親密的關(guān)系就好。這是多年來,我從川爸和公公婆婆身上獲得的體悟。 家里上有老人、下有3個孩子,公公婆婆忙著掙錢、養(yǎng)家糊口,對每個孩子的照顧是有限的,更別提課業(yè)上的輔導了。但他們懂得尊重孩子、關(guān)鍵時刻百分百支持孩子。幾十年來,川爸、兩個姐姐和父母的關(guān)系一直非常親密,無話不談。 就像診療心理學家Nadene van der Linden說的,親子關(guān)系才是檢驗父母好壞的根本標準,有這7個跡象就說明你是好的父母,把孩子養(yǎng)的很好了。 看了那么多書、文章,還常常反省、改進,都是為了我們的終極目標——成為好的父母。 可怎樣才算好的父母? 是用孩子的成就來衡量,還是用別人的稱贊來認可?亦或在和別的父母的比較中,尋求安慰? 診療心理學家Nadene van der Linden說,我們應(yīng)該停止尋求外界的認可和比較,應(yīng)該從孩子身上,從他們的生理、心理和情緒上來判斷我們是否做對了。 有這7個跡象,就說明我們已經(jīng)做的很好,是很棒的父母。 1. 孩子愿意在我們面前展現(xiàn)各種情緒 很多時候,孩子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會發(fā)脾氣、大喊大叫,讓我們很頭疼。但是,孩子愿意或能夠在我們面前無拘束地表現(xiàn)生氣、傷心、愧疚、害怕等等情緒,是個好信號。 這說明,他感覺和我們在一起是放松和安全的,不用擔心被批評和責罵。 孩子在我們面前隱藏自己的情緒,才是需要擔心的。這往往表明,他對父母缺少足夠的信任,他和父母之間的關(guān)系存在問題。 所以,當孩子有情緒時,告訴他們不用害怕表現(xiàn)自己的情緒,鼓勵他們說出來,幫助他們慢慢學著控制情緒。 千萬不要關(guān)上和孩子進行情緒交流的大門。 2. 孩子受到傷害或遇到困難時,會首先尋求我們的幫助 當孩子受到傷害或遇到困難,首先從我們這里尋求安慰或建議,這表明孩子和我們之間已經(jīng)形成基于信任的強烈聯(lián)結(jié)。當他們感到無助時,他們知道哪里可以找到安全和溫暖。 這正是家的意義,而對于他們來說,我們就是家。 所以,無論何時何地,給予孩子無條件的信任;永遠傾聽他們的問題,不管多大多小。以后才不會懊悔:“孩子,為什么你在外面受了傷害,不告訴我們。” 3.孩子愿意和我們分享想法和感受 孩子愿意這樣做,表明我們之間的親子關(guān)系是開放、坦誠和親密的。 有些父母在和孩子溝通時,無意識地犯了一些錯誤。對孩子表達的想法、感受反應(yīng)過度,或是過于嚴厲,不允許孩子評價、批評自己。 父母一方絕對的支配地位,得到的結(jié)果只是孩子被迫的服從;而健康、平等的交流,換來的才會是雙方的相互尊重。 4. 不批判孩子、不給孩子貼標簽 好的父母不會給孩子貼上“淘氣”、“丑陋”、“懶惰”、“貪婪”、“肥胖”、“壞”等等這樣的標簽,也不會用“女漢子”、“娘娘腔”來定性孩子。 俗話的“愛之深、責之切”也得講究分寸和技巧。過多批判,特別是帶有標簽、定性意味的批判,不能幫助孩子改正問題,反而會讓他變得越來像“標簽”那樣。 所以,當孩子做錯事情時,一定要“對事不對人”,聚焦“壞”的事情,不要擴大化、給孩子貼上“壞”的標簽。 5.鼓勵孩子追求自己的興趣、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孩子善用自己的特長,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會獲得成就感。他們專注某件事情,不是因為被要求,只是因為他們的興趣、自己愿意去投入。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自然學會堅持、習得專注,并獲得滿足。 所以,不要為孩子指定“興趣”,來完成我們未盡的夢想。給他自由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去滿足自己的興趣,他才能獲得內(nèi)心的幸福。 6. 為孩子制定適當規(guī)則,并要求嚴格遵守 孟子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好的父母會為孩子設(shè)置規(guī)則、劃定邊界,并要求他們嚴格遵守。不懂、不遵守邊界和規(guī)則的孩子,很容易成為人見人不愛的“熊孩子”。 需要設(shè)置規(guī)則和邊界的范圍很廣,包括生活習上的基本規(guī)則,早睡早起、早晚刷牙、勤洗手等等;也包括品質(zhì)、道德的邊界,尊重別人、不說臟話、不拿別人的東西等等。 7. 跟孩子道歉,并及時彌補過錯 跟孩子道歉,這其實在告訴孩子,我們在乎他勝于自己的面子。 和孩子開誠布公地談一談,承認自己的錯誤,并告訴他我們愿意彌補。問問他想要什么補償,真正考慮到他的需要和想法。 還記得前段時間那個新聞嗎?一位北大畢業(yè)的美國留學生,寫下萬字長文數(shù)落父母,12年春節(jié)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 他控訴說,父母對他的愛和付出,都是為了控制他;看似事無巨細的“關(guān)愛”之下,其實從來沒有獲得過父母真正的尊重和支持。在親子關(guān)系中,他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只有目的性的控制,所以他選擇逃離,切斷了和父母之間的一切聯(lián)系。 其實,如果我們也回頭找尋成長的印記,回憶父母對我們的教養(yǎng),最深刻的記憶是什么? 往往也不是父母教我識的漢字或傳授的道理,而是和他們度過的親子時光,是和他們之間或親密或疏離的關(guān)系。 所以說,孩子的漂亮、聰明、好成績、好事業(yè),這些外顯的結(jié)果并不是判定父母的根本標準,和孩子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關(guān)愛的親子關(guān)系才是。 當我們用心經(jīng)營親子關(guān)系,信任、尊重、支持并保護孩子,我們就是好的父母。當孩子長大了,他和我們之間依然無話不談、親密無間,我們就成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