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神好轉,不覺疲勞,面有光澤。 沈某,男,54歲。2007年03月診斷為惡性淋巴瘤,化療數周期后。10月09日就診,疲勞乏力,晨起口苦,惡心不欲食,兩手指麻木,肚子不適,怕冷,容易受涼感冒,膽固醇、甘油三酯偏高,舌暗,脈細乏力。予柴苓湯:柴胡10g、黃芩6g、制半夏10g、黨參12g、生甘草6g、白術12g、茯苓15g、豬苓15g、澤瀉15g、肉桂6g、桂枝6g、干姜6g、紅棗30g。10月16日復診,感覺精神好轉,大便日一次成形,能外出散步一個小時而不覺疲勞,臉上有光澤,沒有感冒,舌暗胖苔薄。原方繼服。 2)食欲改善,大便成形,化療反應減輕。 蔡某,女,58歲。卵巢癌,有腹水,化療兩周期后。2007年08月04日就診,食欲不振,嘔吐四次,三天沒有吃飯?;熎陂g大便稀溏。予柴苓湯:柴胡10g、黃芩6g、制半夏10g、黨參12g、生甘草3g、白術20g、茯苓20g、豬苓20g、澤瀉12g、肉桂6g、干姜6g、紅棗20g。服藥第二天食欲好轉,精神狀態轉佳,大便正常。之后“什么都喜歡吃”。09月04日復診,手術后又行化療一周期,多食則嘔吐,舌暗胖潤。原方改生白術30g、桂枝6g、紅棗30g。09月25日化療結束,口干,腿麻,沒有干嘔、食欲不振等反應,患者感覺效果不錯。同一病房的其它人,化療反應一次比一次嚴重。 3)加減調理,生活質量提高,生存時間延長。 吳某,男,62歲。2002年07月行胃癌手術,后多次化療。2004年01月15日就診,口苦,返酸,舌體胖大有齒印。予柴苓湯:柴胡6g、黃芩6g、制半夏6g、黨參10g、生甘草3g、茯苓20g、豬苓20g、澤瀉15g、白術15g、肉桂5g、干姜6g、紅棗12g、白芍12g、枳殼10g。服藥自我感覺良好,體重增加,舌淡苔薄有齒痕。原方去白芍、枳殼,加枸杞子20g、砂仁5g。中藥繼服,加減調理,體重穩定。2005年01月,臉色紅潤,舌淡紅潤苔薄滑,又化療三次。2005年10月,柴苓湯原方加麥冬15g,一周兩劑。2006年02月,時有燒心感,返酸噯氣,舌淡紅苔薄,轉方半夏瀉心湯加減。2006年10月,殘胃癌侵犯至肌層,食管隆起性質待定。再行化療,貧血、體重下降,轉方炙甘草湯加減。2007年01月,殘胃切除手術,心慌氣喘,體力不佳,炙甘草湯加減調理。2007年03月,肺轉移,咳痰帶血,形體瘦弱,04月病情惡化。中晚期胃癌,生存期一般在兩年左右。該患者長期中醫藥調理,生活質量較好,生存時間延長,術后存活四年有余。 從上述的案例看來,小柴胡量應偏小,五苓散量要偏大可能才行 經方醫案八則1、腰椎間盤突出癥 某女,45歲。腰部酸重已月余,右下肢亦拘急酸痛,攝腰椎CT提示腰椎間盤突出癥。頭暈乏力,腰部怕冷,得暖則舒,便溏,日解3次,大便 不盡感。近一周來因盆腔炎在外院抗炎補液治療,仍有小腹隱痛。舌淡苔白,脈沉細。予甘姜苓術湯合當歸芍藥散方。川芎10克,當歸12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蒼術20克,茯苓30克,澤瀉30克,干姜15克,炙甘草10克,懷牛膝30克。五劑。復診:腰腿痛明顯好轉,腰部怕冷減輕,小腹隱痛感消失,大便成形。原方再服五劑,諸癥若失,停藥。 2、眩暈癥 某女,42歲。頭暈已月余,每次眩暈數秒鐘,每天發作次數頻繁。西醫予疏通腦血管等治療半月無好轉。精神狀態尚好,余無所苦,平時易便 秘??紤]系腦血管痙攣,呈一過性腦供血不足,試投芍藥甘草湯解痙治療。赤芍30克,白芍30克,炙甘草15克。五劑。復診:頭暈止,囑再服 五劑鞏固。 3、腸粘連 某男,21歲。二年前腸梗阻術后并發腸粘連,以后反復發作性腹痛,西醫診斷為不完全性腸梗阻,腸粘連。就診時臍周陣發性痛,大便不暢,舌淡苔薄黃,脈浮大。其人體瘦膚白唇暗,腹肌堅緊,為桂枝體質無疑。施以桂枝加大黃湯。桂枝12克,白芍30克,生姜10克,大棗20克,炙甘草10克,生大黃10克。三劑。藥后得暢便多次,腹痛好轉。改方為小建中湯改善體質,桂枝12克,白芍30克,生姜10克,大棗20克,炙甘草10克,粽子糖15粒,囑堅持服用一段時間。經隨訪近大半年來未復發。 4、濕疹 某男,56歲。腰背部紅色癢疹已半年,外院皮膚科診斷為慢性濕疹,服用中西藥物無好轉。其人體壯,腰背部散在紅色丘疹,有抓痕。舌暗紅苔薄。有高血壓病史。予荊芥連翹湯加減。荊芥10克,連翹20克,川芎10克,當歸10克,生地10克,赤芍10克,黃芩10克,黃連5克,黃柏10克,山梔10克,柴胡10克,薄荷6克,白芷10克,枳殼10克,六一散15克。五劑。藥后癢疹好轉,再服十劑而愈。 5、神經性耳鳴 某女,30歲。兩耳交替性耳鳴兩月。形體壯實,有過敏性鼻炎病史。晨起口苦,進食后易脹,噯氣,睡眠時感胸悶心悸,夢多。經來第一天則發頭痛,經量少,色暗。大便干結,易疲勞。舌淡苔薄,脈沉。予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合梔子厚樸湯,五劑。復診:耳鳴好轉,睡眠轉佳,腹脹噯氣止。改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合桂枝茯苓丸,五劑。復診:耳鳴止,疲勞感減輕,此次經來量增加,仍有頭痛,原方繼續鞏固。 6、蛋白尿 某男,46歲??谥邢?,乏力半月。既往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腎炎蛋白尿病史。查尿常規:蛋白+2,肝功能,甘油三脂偏高。 其人體胖腹大軟,舌胖苔薄,脈沉。予五苓散加牛膝。茯苓30克,豬苓20克,澤瀉30克,白術20克,肉桂10克,懷牛膝30克,七劑。復診:口咸乏力好轉,復查尿常規蛋白陰性。囑五苓散打粉堅持服用較長一段時間。 7、頭痛 某女,27歲。頭痛惡心三周。頭痛有規律性,每日傍晚約18時起出現前額、兩側顳部頭痛,惡心欲吐,至夜間約22時痛止。平時下蹲后站力即感眼前發暗,頭暈,每次經來提前一周,經來第一天伴有腹痛。舌淡紅胖,苔薄,脈沉緩。予當歸芍藥散合苓桂味甘湯加減。川芎12克,當歸12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白術20克,茯苓20克,澤瀉30克,桂枝10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6克,吳茱萸12克。五劑。藥后規律性頭痛消失,頭暈好轉。 8、失眠,多汗,盜汗 某男,58歲。一周前感冒后出現煩燥失眠,自感皮膚灼熱,頭頸部汗多,口干口苦,心悸耳鳴,便秘乏力,舌胖苔白膩,脈沉細。既往有高血壓病史。予大柴胡湯加減。柴胡12克,制大黃6克,黃芩10克,枳殼10克,制半夏10克,白芍10,干姜6克,大棗20克,茯苓15克,生石膏45克,生龍骨30克,生牡蠣30克。五劑。復診:煩燥失眠心悸均有好轉,皮膚灼熱感消失,仍有口干苦,頭頸部多汗,入夜盜汗,白天畏寒,便溏,每日一次。舌苔白膩,脈沉。予柴胡桂枝干姜湯。柴胡12克,桂枝12克,干姜10克,黃芩10克,炙甘草6克,生牡蠣30克,天花粉12克。五劑。復診:畏寒多汗盜汗均止,乏力好轉,稍有口干苦,睡眠欠佳,予溫膽湯善后。 1、芍藥甘草湯治療眩暈正是看了“一過性眩暈和芍藥甘草湯”這張帖子受到的啟發。 2、防風通圣散和荊芥連翹湯都適用于陽熱體質,而前者里實、里熱更顯著。此案患者沒有里實證,而荊芥連翹湯對于皮膚病表現為熱證,瘙癢,有炎癥、化膿傾向,如毛囊炎,痤瘡等效果不錯,還可加入六一散,生石膏加強清熱效果。 3、案七頭痛患者非柴胡體質,也非半夏體質,她皮膚白皙,身材勻稱,說話溫柔,應該是桂枝體質。四逆散適用于柴胡體質的低血壓,對于女性體位性低血壓用苓桂劑、當歸芍藥散的機會也很多。而吳茱萸和半夏是治療頭痛的專藥,兩者都可以出現惡心嘔吐、吐涎沫,如何區別我也分不清,有時我用小半夏湯和吳茱萸湯合用。我想如果是典型的半夏體質,那就該用半夏劑吧。 4、案八是外感病,看過胡老的書,覺得套用六經辨證容易掌握。該患者是體力勞動者,體格粗壯,皮膚黝黑,性格內向。據其癥狀,感冒后出現煩燥失眠,口干多汗,便秘,這是陽明病。而口苦,耳鳴是少陽癥,所以考慮少陽陽明合病,故用大柴胡湯加味。這里我有個疑問,看胡老用大柴胡湯的醫案,用的很活,好像對于腹證不太講究(有些有腹證的描述),那是否可以不講大柴胡湯腹證,而據其少陽陽明合病的機理投方呢?二診:口干苦,便溏,是寒熱錯雜,白天畏寒是有表證,故想到柴胡桂枝干姜湯,況且原文說能治頭頸部多汗。三診:見其食欲、睡眠欠佳,舌苔膩,想到用平和的溫膽湯化濕健脾安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