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闌尾的超聲,大家在網上也沒少討論它的超聲手法: 一般來說,正常闌尾位置在髂前上棘與臍連線中外1/3處,可稍偏右上,偏左不多見,個別有達肝下,這兒不介紹特殊位置闌尾 先定好體表位置,然后探頭局部橫切,先在偏右部位找到盲腸,特點是寬大、內容物較多且活動頻繁,然后探頭慢慢向左移,同時探頭輕微做小幅度扇掃,發現與盲腸相連的一小管狀結構后,延其長軸查找有無盲端出現,如有則是闌尾,其表現還會有: (1)適時觀察,位置固定不動; (2)加壓探頭其不能被壓扁; (3)橫切之為類似同心圓結構; (4)CDFI:可見其壁出現血流信號;如為發炎之闌尾,當探頭加壓時局部疼痛明顯,更甚者超聲可見其周有暗區(膿性滲出),闌尾正常時腔內沒有什么東西,當有炎癥時一般會有糞石樣強回聲,絮狀中等回聲(炎性產物) (5)如果是發炎之,其附近還會有腫大之淋巴結 以前的資料發來與大家共享 一、掌握闌尾超聲的基礎,基本上是結腸的解剖結構及超聲表現,闌尾是一圓形管狀器官,一般長約5~7cm,直徑0.5cm左右,而成人的闌尾更細,約0.2~0.3cm,一般闌尾從由里向外分黏膜層(超聲顯像呈低回聲),黏膜下層(高回聲)(這一層很重要),環肌層及縱肌層(低回聲),漿膜層(高回聲),從外到內就是高低高低,正常闌尾一般不顯示(腹部探頭如能顯示20%,你就是高手中的高手),偶爾可見,一般闌尾的超聲正常直徑是6mm,不超過7mm。 二、 (1)急性單純性闌尾炎為病變早期,闌尾主要改變是充血、水腫和白細胞浸潤,腔內無或積液不多,闌尾輕度腫脹。闌尾輕度腫大,炎癥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層,黏膜可有小潰瘍或出血點,黏膜充血,故超聲圖像以黏膜增厚為主。外徑超過0.7cm。聲像圖特征:①闌尾輕度腫大。②闌尾黏膜下層(高回聲)較薄。③闌尾縱切面形態似臘腸樣,橫斷面呈“靶環”狀。④闌尾腔內呈均勻的弱回聲(闌尾腔內只要出現回聲,就一定有病啦)。 (2)急性化膿性闌尾炎闌尾腫脹明顯,壁各層均受累,并形成小膿腫,闌尾腔內積液,漿膜層高度充血并有膿性滲出物。闌尾腫脹、增粗,外徑在1.0cm以上。 聲像圖表現: ①闌尾明顯腫大。 ②黏膜下層明顯增厚并連續性欠佳,呈高回聲。 ③闌尾縱切面呈臘腸樣,橫切面呈“靶環”形,闌尾腔內呈線樣低回聲或無回聲。 ④闌尾區邊緣呈弱回聲或無回聲,且不均質。 (3)壞疽性闌尾炎闌尾壁缺血、壞死,常有穿孔,并有較多滲出液。各層壁壞死,炎性滲出,壁明顯增厚,并且厚薄不一,層次不清,局部可穿孔,形成腹腔積液,闌尾腫脹更明顯,外徑可超過1.5cm。 聲像圖表現: ①闌尾明顯腫脹。 ②闌尾黏膜下層的高回聲帶部分消失或完全消失。 ③闌尾縱切面呈管狀,橫切面呈“靶環”形。 ④闌尾腔擴大并呈低回聲或無回聲。壁增厚且層次不清,壁厚不一,闌尾周圍液暗區明顯,闌尾壁可見連續中斷,橫徑≥1.5cm,常與化膿性闌尾炎不易區分。 (4)闌尾周圍膿腫 闌尾區呈低回聲,夾有帶狀回聲的混合性包塊。且部分患者可在暗區中央發現已壞死的闌尾,呈不均勻的條索狀強回聲。 急性闌尾炎的間接聲像 ①闌尾腔內有糞石。 ②炎癥累及回盲部,回盲部局部腸壁水腫增厚。 ③闌尾腔內積氣,常提示為產氣菌感染。 ④右下腹腔積液。 ⑤腸系膜水腫增厚和大網膜包裹包塊。 ⑥右下腹局部膿腫形成。 ⑦穿孔并發腹膜炎時,可見腸麻痹引起的腸管擴張、蠕動弱或消失。 得注意的是由于高頻探頭穿透力的限制,對肥胖者檢查不理想,此時可用低頻探頭擴大圖像倍數來顯示,探頭加壓也可以拉近與闌尾區的距離。闌尾為管狀結構應與正常腸道回聲、網膜回聲相鑒別,腸道同樣呈“雙邊影”,但有蠕動,且其遠端與周圍腸道相通無盲端,而網膜回聲縱斷面似為管狀,但其橫斷面為非同心圓結構。闌尾的位置隨盲腸而變異,如盲腸后位闌尾則由于腸氣干擾顯示很困難,對異位闌尾則需要擴大掃描范圍。對于女性患者,右下腹發現混合性包塊時鑒別診斷尤為重要,需排除異位妊娠、卵巢囊腫尤其是畸胎瘤蒂扭轉、附件炎性包塊等。 總結: 因內膜層回聲低并與腔內回聲相同,故之腫大時,內腔是擴張的,原因就是內膜層增厚和分泌物增多之故,但粘膜下層因是高回聲,而能顯示,這就是闌尾炎分型與病理類型對應關系基礎 一型------卡他性(單存性) 1、輕度腫大 2、粘膜下層較薄 3、縱斷面如臘腸形,橫斷為為靶環狀 4、內部均質弱回聲 二型------化膿性 1、明顯腫大 2、粘膜下層明顯增厚,回聲更強 3、縱斷面為臘腸形,橫切圓形 4、內部回聲不均 三型------壞死型闌尾炎 1、明顯腫大 2、粘膜下層無明顯進一步增厚,但可以出現一部分消失 3、縱斷面仍為管狀或臘腸形,橫斷為圓形 4、管腔內片狀低回聲或無回聲 四型------膿腫型闌尾炎 1、粘膜下層完全消失 2、其它同三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