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必求于本,如果病因都認識錯了,治療起來肯定是瞎治,效果更不可能好。可病因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在對待這一點上,中醫和西醫的認識大相徑庭,當然治療方法也是大相徑庭,在這里,我們有必要撥亂反正,給大家一個正確的答案。 西醫對病因的認識來源于精密儀器的觀察,它不斷把人體進行分解,最后發現,疾病往往和細胞病變有著對應關系,于是,就想當然地定義細胞病變為病。與這種病因的認識相對應,西醫治病就是用外力來殺死病變細胞,如手術切除,射線燒死,藥物毒死。 中醫對病因的認識來源于系統間的類比,通過人體系統與地球系統的類比,中醫不僅認識到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潮汐效應),得出了疾病的外因是人與自然的矛盾激化,而且認識到了整體的普遍聯系(經絡系統),得出了疾病的內因是不平衡引起的整體管理失控。與這種病因的認識相對應,中醫治病靠的不是外力,而是整體的力量,因為細胞相對于整體來說,都是微不足道的,它們之所以病變,并不是細胞的原因,而是細胞所依賴生存的整體環境造成的,要想使病變細胞改邪歸正,就必須恢復整體的管理,而中醫就是這樣一門恢復整體管理的學問。 很多人可能問了,這與平衡有什么關系啊!原來,人體有一種普遍聯系方式,經絡學說描述的就是它。西方科學觀察不到,并不是它不存在,而是因為解剖方法造成了組織液的流失,使它觀察不到了。經絡是什么?中醫其實說得很清楚,它描述的就是以水為基礎的整體普遍聯系方式,生物之氣主要就是靠自由氫質子在水分子鏈上的快速遞進,通過包絡在無機離子周圍的有序水層的周期組織與離散來傳遞的。而西醫呢?只重視占身體30%的有機物,卻忽視了占70%的水,其實,生物能量(信息)主要就是靠同一種媒介——水分子的周期組織與離散來傳遞的。一旦認識到這一點,就知道平衡的重要性了,因為一旦媒介失去了平衡,信息就會在傳遞的過程中失真和變形,這樣一來,自然變化的信息就無法準確地傳遞到管理中心,而管理中心的決策也無法正確地在局部實施,人體的管理就亂了。所以,恢復了平衡,就等于恢復了人體的管理,人體的管理恢復了,一切疾病都可以迎刃而解。 西醫治病總是講究各種病名,與不同的病名相對應,各有不同的治病方法。而中醫呢?一切疾病都只有一個病根,那就是整體的不平衡,只要恢復了整體的平衡,一切疾病都可以得到有效治療。可現在的很多中醫呢?連這點都不知道,只知道學西醫的病藥機械對應,如此的治法,效果不好也在情理之中。 “將熊熊一窩,兵熊熊一個。”一個整體的管理,最關鍵的是一把手。中醫非常重視這一點,并把一切疾病的原因歸于一把手的糊涂。《內經》說得好:“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一切疾病都可以歸于心病,或者說偏心,更確切地說是血液對各組織的不對稱供應。血液總是優先供應某一組織,它就會功能亢進(熱),某一組織總是得不到血液的充足供應,它就會功能低下(寒),如果再在外在環境的影響下加劇了這種不平衡,使組織細胞功能亢進功能低下到一定程度,細胞就會發生病變,產生西醫學上所謂的疾病。 當然了,在中醫看來,細胞病變了當然是病,而且是較嚴重的病。而細胞病變之前的量變過程也是病,這就是中醫的長處,西醫只有細胞發生了病變,它才能夠檢查出來,而中醫則能夠在細胞病變之前就可以查出來。更重要的是,中醫根本不管它叫什么病名,而只管身體各組織是功能亢進還是功能低下,以及它們功能亢進或功能低下程度的多少!然后用對應的治療方法來使它恢復平衡,身體平衡了,整體的管理就恢復了,病變細胞就會在整體力量的控制下改邪歸正。這就是中醫的精髓。 人體是一個復雜的整體,確切地說,人體各處都是不平衡的,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那就很容易產生混亂。作為一個真正的中醫,就需要先抓主要矛盾,而針對某種主要矛盾的方子就叫經方。中醫治病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先治大的不平衡,然后再根據吃藥之后新的主要矛盾再去調理,這就是中醫上的一診,二診,三診,總之,一切疾病的治病大法就是恢復整體的平衡。 中醫治病的方法是豐富多樣的,但總的來說有兩大類,針對細胞的功能亢進,中醫就抑制血液對它的供應,缺乏了營養,它還亢進嗎?這在中醫上叫祛邪法;針對細胞的功能低下,中醫就增加血液對它的供應,得到了更多的營養,其功能自然增強,這就是中醫上的扶正法。中醫經常用復方,原因就在于人體各組織并不是單一的功能亢進或功能低下,而是有些組織功能亢進,有些功能低下,更重要的是,它們功能亢進或功能低下的程度不同,這就需要用對應平衡的藥來平衡它。即熱者寒之,寒者熱之。 具體的治病方法從人體管理的角度有以下幾大類: 第一,就是治心,心是人體的一把手,它管理著血液對各組織的不對稱供應,治心可以改變血液對各組織的供應,如果能夠使功能低下的組織優先得到血液,使功能亢進的組織得不到血液的充足供應,那么疾病就可以有效控制。 第二,就是治血,單位時間內的血氧關系著血液對各組織的分配,因此,通過治血的辦法改變血氧,可以有效地改變血液對各組織的供應次序,從而達到治病的效果。 第三,就是治穴位,穴位是人體周邊的小心臟,它關系著血液對下游各組織的分配。如果下游的組織功能低下,就用補法,增加血液供應;如果下游的組織功能亢進,就用瀉法,減少血液供應。這也可以有效地治療疾病。 第四,就是疏堵經絡。經絡上連血管,下連組織細胞,是細胞生死存亡的關鍵。如果細胞功能亢進了,就用中藥堵塞它的營養通道,如果細胞功能低下,就用中藥疏通它的營養通道,這是中醫最重要的治病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第五,就是針對細胞。細胞之所以病變,都是因為它所依賴生存的環境出了問題,所以,中醫針對局部的細胞,也是通過改變細胞所依賴生存的組織液環境來實現的。這不同于西醫的殺死病變的方法。 總之,中醫就是一門恢復人體管理的學問,只要恢復了平衡,恢復了整體的管理,一切疾病都可以得到有效治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