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綜合體建設將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需要以完善的基礎設施為基礎,但元立方金服研究人員認為,目前地方政府財政壓力大,資金缺乏是田園綜合體建設的最大障礙,而在當前我國農村,僅僅依靠農民的力量來解決資金缺乏的問題是不夠的,采用PPP模式,可以通過發揮政府資金的 “杠桿” 作用,撬動社會資本,有效解決田園綜合體建設中資金不足的問題,通過競爭性方式擇優選擇具備項目經營能力和履約能力的社會資本,將農村的資源優勢與社會資本在資金、籌劃、運營等方面的優勢結合,更好的推動田園綜合體發展。 一、田園綜合體采用PPP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一)田園綜合體PPP項目具備良好的運作條件 首先,PPP模式不僅是一種投融資模式,也是一種全新的項目管理理念,政府推廣PPP模式的目的是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從建設內容上看,田園綜合體不僅建設具有經營性質的設施,還承擔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質設施的建設,因此研究人員認為,田園綜合體項目符合政府推廣PPP模式的根本目的。 其次,PPP 模式已在我國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領域廣泛運用并且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田園綜合體通過PPP模式進行建設,可以明確政府部門和社會資本各自的責任和義務,有利于降低田園綜合體建設過程中的各種風險,提高田園綜合體建設的效果。政府通過招標方式引進綜合實力強的社會資本參與田園綜合體的建設。 綜合實力較強的社會資本一般都具有先進的管理能力、豐富的建設經驗,可以有效提高田園綜合體建設整體風險控制能力和水平。另外,社會資本根據自身的先進技術手段、風險控制能力,可以對田園綜合體建設的風險進行有效識別并制定對應的風險管控措施,從而整體提高田園綜合體PPP 項目的風險處置水平。 再次,目前政府主推的PPP項目,主要是經營性較強的項目,即以“使用者付費”為基礎的項目。PPP模式興起的初衷是為了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田園綜合體項目通過一部分或者全部的使用者付費,來償還企業的投資成本和投資回報,而非以地方政府財政資金來支付,可以有效減少政府的債務負擔。在政府財政資金緊張,同時也缺乏專業運營管理能力和經驗的情況下,引入社會資本具有較強的必要性。從以上三個角度研究人員認為,無論從公益性、經濟性還是效益性的角度來考慮,田園綜合體項目都適宜采用PPP模式進行運作。 (二)田園綜合體PPP 項目具有相關的政策支持 在城鄉一體化的格局下,田園綜合體順應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是實現中國鄉村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的新模式,因而得到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17年5月31日,農業部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落實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政策的通知》,大力扶持休閑農業發展。該《通知》還指出,引導社會各類資本投資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 通知還特別提出,積極創新財政投入使用方式,探索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綜合考慮運用先建后補、貼息、以獎代補、擔保補貼、風險補償金等,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向田園綜合體建設。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加大金融支持田園綜合體建設力度,積極統籌各渠道支農資金支持田園綜合體建設,同時PPP模式也是田園綜合體發展的不二選擇。 二、田園綜合體PPP模式運作方案設計 PPP模式下的田園綜合體建設,以“市場化運作”為機制,政府做好引導和政策支持,在規劃設計、文化傳承、環境保護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社會資本通過資源整合、招商管理、智慧化運作提供全生產產業鏈服務。 (一)田園綜合體PPP項目組織結構 田園綜合體PPP項目的參與主體包括政府、開發商、金融機構及咨詢設計、工程施工、招商運營等專業企業。 政府通常是田園綜合體 PPP 項目的主要發起人,政府通過給予特許經營權、政策扶持等措施吸引社會資本,保證項目順利進行。在田園綜合體PPP 項目中,政府的職能主要表現在確定社會資本、授予特許經營權、政府補貼、融資支持基金、項目保證、質量監管、價格監督等方面。 社會資本可以是一家企業,也可以是多家企業組成的聯合體,與政府合作成立特別目的公司SPV(Special Purpose Vehicel)作為PPP項目實施主體,要負責項目融資,建設、運營與維護、財務管理等全過程運作。 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支持和信用擔保。金融機構通常指為 PPP 項目提供資金支持、信用擔保的銀行等機構;金融機構也能作為社會資本參與項目投資。田園綜合體項目的投資規模較大,社會資本以及政府的直接投資比例較小,通常大部分資金由金融機構提供。 借鑒國外經驗,導入服務PPP項目的專業咨詢機構,田園綜合體 PPP 項目參與者眾多、資金結構復雜、周期長、風險眾多,因此在項目全生命周期內需要咨詢公司為項目運作提供相關咨詢。咨詢機構的主要職能包括提供政策咨詢、融資方案咨詢和風險管理咨詢等,對田園綜合體全程建設進行監督管理。 |
|
來自: 昵稱35641324 > 《經濟戰略及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