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華古今名將,最享盛譽者非關帝莫屬。從三國時的“漢將軍”,到明朝萬歷年間被封為“三界伏魔大帝”、“關圣帝君”,再到清朝道光年間加封為“關圣大帝”,一千八百年來,可謂“威風蓋世”。 提起關帝,很多人腦海中馬上就會聯想到《三國演義》里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的紅臉將軍形象,也正如三國中描寫的那樣,自古以來,關帝就因忠義仁勇符合道教“功德成神”之金標準,成為著名本土神靈之一,并隨著中華文化的傳播神威浩蕩,海內共尊,在大陸、港澳臺和東南亞甚至有華人的地方都備受尊崇。 上海城隍廟關圣殿 那么,關帝的神職都有哪些呢? 首先,關帝能護佑一方百姓、辟除邪穢。 關帝一生忠勇無敵,正直不阿,尤其容不下奸佞之人和事,因此誠心禮拜關帝,能夠扶正驅邪,民間常用關帝做門神。 關帝形象之門神 其次,關帝身兼武財神一職,招財護財,生意興隆。 歷代生意人多供奉關帝為武財神,取義關帝上馬辟邪安基業,下馬迎賓招財運,不僅能夠招財更能護好基業,同時,關帝本身是忠信仁義的化身和代表,這些美好品質也都是經商中不僅是商人間也是商人與顧客間都需要遵守的美德和規則。 關帝形象之財神像 同時,因關帝以忠義聞名,也成了一個維護秩序的正義化身。 經常看港臺影視劇時,我們都會發現,那邊的警察都有拜關帝的習慣,往往警察出警前都要給關帝上幾炷香,就是看重關帝能夠守護忠誠和秩序。 關帝一生,忠肝義膽,桃園三結義后,追隨劉備成就三國鼎立,譜寫了一段肝膽相照又克己復禮的歷史佳話。 在道教信仰中,關帝還有司命祿,助科舉,治病除災,驅邪避惡等“全能”法力,成就了今天關帝信仰影響之深和范圍之廣。 如今,深入挖掘道教關帝信仰及其文化,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忠誠、信義、仁智、勇武等精神,而這四種精神同樣蘊涵著中華文化的倫理、道德和理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誠信、友善等要素不謀而合,值得大力推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