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不同國家之間,經常會出現因為某一觀點看法不同而進行唇槍舌戰的激烈場面。辯論家們便是如此,他們在另一個戰場為自己的國家爭取利益,而這樣的辯論家在中國歷史上很早就有。最有名的當屬戰國時期的蘇秦、張儀,他們利用自己的縱橫之術做到了“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在出使東吳時就有“舌戰群儒”的精彩辯論。 在面對別的國家使者具有高超的辯術怎么辦?一般來說只能派出自己這方最具辯才的人去對陣了。但是己方的大臣都不敢迎戰,該怎么辦?這位皇帝說派出了大字不識的文盲出馬。 公元960年,趙匡胤在大臣的簇擁下“黃袍加身”當上了皇帝。繼承了后周強大國力的建立北宋,緊接著開始了統一天下的戰爭。北宋采用“先易后難,先南后北”的方針逐步襲占荊湖、攻滅后蜀、滅亡南漢。到了公元970年,北宋著力要對付的就是當時割據江南的南唐了。 此時南唐的統治者是后主李煜。李煜大家都比較熟悉了,詩詞皇帝一個。他在詩詞界中可以說是個神話,但作為皇帝卻是個笑話。鑒于南唐和北宋巨大的國力差距,李煜公元961年即位后,就采取尊奉北宋的政策,當然暗中也是一直在備戰。到了公元971年,北宋滅亡南漢后,李煜甚至取消南唐國號,自降為“江南國主”,不再稱帝。他對北宋做到如此誠懇,希望可以做北宋的永久藩屬國。 但趙匡胤志在統一天下,讓李煜主動來北宋都城汴京降宋。李煜雖然不是個好皇帝,但投降他也是拒絕的。雙方之間就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經常派出使者周璇。 這些使者中,有一位叫做徐鉉是當時南唐著名的學者,他十歲就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徐鉉后來參與修訂了《說文解字》,編纂了《文苑英華》。可以說在才學方面他絕對是當時數一數二的。如此好的人才,李煜自然不會放過讓他為國出力的機會。 于是,他派出徐鉉出使北宋。那個時候,作為它國出使的使者,朝廷是要派出大臣一路相陪的。以往大臣都爭先恐后的爭取這個為國效力的機會,但這次,所有大臣都慫了,他們覺得跟徐鉉辯論肯定要丟丑吃虧。左右大臣你推我,我推你,沒有一個愿意去迎徐鉉。宰相也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于是只得跟趙匡胤請示。 老趙也沒法,但是總得要有人去,他想了想,對宰相說:給朕找十個不識字的殿侍者過來。宰相也不知道他賣得什么葫蘆,于是照做。太監找了十個大字不識的殿侍者,把他們的名字寫在了紙上。趙匡胤看后隨意勾選了其中一個殿侍者,說到:就是他,讓他去。大臣們都不知所措,這皇帝葫蘆里究竟買的什么藥? 被點中這個殿侍者硬著頭皮終于接到了徐鉉,徐鉉這個大學者肯定不會放過表現的機會,于是一通宏篇大論,滔滔不絕的講得左右人驚嘆不已,但這個殿侍者沒有一點表情,只有點頭。徐鉉心里就打鼓了:這個人究竟什么來頭,我已經講了這么久了,他反應不是很好啊。徐鉉心里沒底,不知道對方的深淺。接下來的幾天,他一路邊走邊聊,哪知殿侍者老是一副表情,就是不跟他搭話。連續走了幾天后,徐鉉已是筋疲力盡,再也不發表他那些“宏篇大論”了。大臣們都辯不贏的徐鉉,就這樣活生生被大字不識的文盲給辯“倒”了。 徐鉉后來多次出使北宋。公元974年,北宋攻打南唐時,還曾出使過兩次。雖才學無敵,不過在辯論時,都被趙匡胤嗆到了。對付這些套路多的人,有時候不按套路出牌,就把他們打蒙了。
|
|
來自: qiangk4kzk8us4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