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 儒家講,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比手钦邩飞剿?,仁智者動靜相融,仁智者樂而壽?!爸钦摺钡闹腔郛斎缢`活。若藏于地下則含而不露,若噴涌而上則清而為泉;少則叮咚作樂(yuè),多則奔騰豪壯。水處天地間,或動或靜;動則為澗、為溪、為江河;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濃如酒。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參天地之化育,救民生于水深火熱之中。夫水者,啟子比德焉。遍予而無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jù)皆循其理,似義;淺者流行,深者不測,似智;其赴百仞(rèn)之谷不疑,似勇;綿弱而微達,似察;受惡不讓,似包;蒙不清以入,鮮潔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萬折必東,似意。是以君子見大水必觀焉爾也。” 釋 釋就是佛,佛家講,心止如水,真水無香。 佛家講,心止如水,真水無香。水動則摧古拉朽,當頭棒喝,頓悟成佛。水靜則默化潛移,潤利物細無聲。做心鏡則可查心靈之污染。水可洗心,去除浮躁。 《大般涅槃經》曰:“是身無常念念不住,猶如電光暴水幻炎,亦如畫水隨畫隨合。”《大般涅槃經》還將生命的流逝比作瞬間幻滅的水泡:“若是行者為生滅法,譬如水泡速起速滅,往來流轉猶如車輪,一切諸行亦復如是?!薄峨s阿(ē)含經》也有水泡之喻:“諸比丘,譬如大雨大泡,一起一滅。” 禪語曰:“善心如水”水利萬象萬物,“善心”備焉。水憑滲透性強而滋潤生物;水靠浮力大而可行舟船;水憑流動不息而改善環境,讓地球充滿生機;水可降溫,水可去污;水可驅動機器,水可以發電生能……水的作用無數,水之善心無邊。 道 道家將上善若水。 中國古代哲學圣賢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于無之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span> 老子對孔子說道:“水基于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sāi)必止,決必流,善守信也;洗滌群穢,平準高下,善治物也;以載則浮,以鑒則清,以攻則堅強莫能敵,善用能也;不舍晝夜,盈科后進,善待時也。故圣者隨時而行,賢者應事而變;智者無為而治,達者順天而生。”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莫之能先。水是世間最柔弱的,然而,矛盾總是向她的反面轉化。柔弱的往往能戰勝剛強。以柔克剛,便是水的道性使然。 水利萬物而不爭,水善處下,故為大。??勺糇C。水至凈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