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玩笑,有時也能體現人和人的差距。 一個惡搞視頻中,飯桌上一群人給領導送了個磚頭當蛋糕。 這位領導和一個下屬先后拿著餐刀,叮叮當當把磚頭敲得直響,繼而開懷大笑。 不同于往常的嘻嘻哈哈,視頻下點贊數第一的評論是:從放餐具的細節,就能看出誰是領導。 一個敲完磚頭,把餐刀規規矩矩地搭在盤子上;另一個,隨手把刀扔在了桌上。 無意之舉,卻讓人從細節之處看出,領導做事有始有終,相較之下,下屬則虎頭蛇尾。 用更專業的話講,是潛在的“閉環“思維意識存在差距。 1 職場中的閉環 決定一個人是否靠譜 “閉環”的理論根據是“PDCA循環”,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休哈特博士提出,被廣泛用于現代企業管理中。 “PDCA循環”將管理分為四個階段: 計劃(Plan) 執行(Do) 檢查(Check) 行動(Act) 這四個過程不是運行一次就結束,而是周而復始地進行。 Christoph Roser 一個循環完結,解決一些問題,未解決的問題進入下一個循環,如此階梯式上升,直到任務完結。 ▲保存圖片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有讀者留言說自己最近在趕畢業論文,因為在外實習,論文的進度總比別人慢半拍。 導師也很忙,兩人只能通過微信和郵件交流。而與自己不同的是,導師從來都會立馬回復修改意見,即便不能馬上回復,也會給到確切能回應的時間點。 小到標點安排,大到文章結構,這位老師每次的建議都條理清晰,且反饋有效性很強,提前安排規劃,指導著讀者按部就班地推進論文。 幾個月來,他從未失約。 讀者說多虧有這么靠譜的導師,才讓自己對畢業論文有了足夠的信心。 ▲保存圖片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PDCA中的“C”有四層含義:Check(檢查)、Communicate(溝通)、Clean (清理)、Control(控制)。 時刻讓任務涉及的雙方知道各自手中任務的完成狀況,這不僅是對彼此的督促,對于任務本身來講,一次溝通就是一次檢查點(checkpoint)。 曾在朋友圈看到HR吐槽,最讓人“恨得牙根直癢癢”的,是悄無聲息把事情搞砸了的人。 企業管理中,存在一種5W2H分析法,也叫七問分析法。 在開始一項任務前,最重要的是搞清任務的關鍵以及需求,從而明確什么可以優先,會遇到什么問題,有哪些事項一定要注意……先形成一輪自我可控的閉環思考。 等到需要和領導交待任務進展,如果實在有困難不能按時完成,就及時溝通,并給出能想到的解決方案,不能營造問題等別人來解救; 完成以后,主動告知領導及同事完成情況,最好附上自我體會和對經驗改進的總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