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有朋友在后臺留言詢問,手機都有F1.7、F1.6、F1.5大光圈了,為何虛化效果不明顯?相機F8的光圈都可以虛化明顯,為何手機做不到? 手機的超大光圈你別太認真 如今為了體現拍照的強大性能,手機可謂煞費苦心。超大光圈必然會拿出來說事。在單反變焦鏡頭上,F2.8的恒定光圈就是牛頭了,大三元,都是上萬的鏡頭??芍^光圈大一級壓死人,于是手機也會拿F1.5、F1.6拿來說事,不小不明真相的小白還真信。可此光圈非彼光圈。 關于手機鏡頭光圈是怎么回事?大家可以參考我們之前的文章:《手機真能實現可變光圈?與電子光圈有何不同?》,構造都不一樣,手機鏡頭上的光圈只是一個數值,而已! 盡管像三星S9,實現了可變光圈,跨出了可喜的一步,但與相機鏡頭相比,仍然連屁都不是。關于相機鏡的構造,你可以看看《漲知識:你知道相機鏡頭是怎么做的嗎》 我們先不管手機光圈值是怎么來的?相機鏡頭的光圈F值=鏡頭的焦距/鏡頭光孔直徑。就拿F1.8的50mm鏡頭來說,它的光圈孔徑要達到27.8mm。 手機因為輕薄化的原因,物理焦距也就是CMOS到鏡頭聚光點的距才4~6mm,算它6mm,做到F1.8,光圈孔徑也就3.3mm。所以有人說,手機和單反鏡頭的光圈即使一樣,孔徑也很小,也就相當于針眼吧,呵呵。 如果硬要像等效焦距那樣強行換算的話,也可以套用公式。 等效焦距=物理焦距×等效系數,這個等效系數=43mm÷感光元件對角線長度,43mm就是全畫幅相機的對角線長度(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歷史遺留原因,相機中的英寸并不能用我們常見的25.4毫米作為換算,而是用16mm)。 那么現在很多手機上采用的1/2.3英寸CMOS,換算成對角線長度就是7mm,與全畫幅的43mm相除,就可以得到大約8.1的等效系數,按這么算,手機的F2.0光圈實際等效全畫幅F16的虛化效果。 光圈就是一個比值,是相對值,不是絕對值。更不要說手機攝像頭與單反鏡頭結構的復雜程度是無法比擬的,鏡片鍍膜、玻璃材質都有所不同,單反變焦鏡頭因為需要糾正不同焦段相差,要使用更多的高折射率的玻璃,以及非球面鏡。而手機有6片鏡片已經是最高端的了。 虛化效果好不好?還得看有沒有“底” 玩過單反的用戶都知道,同樣的鏡頭在殘幅機身上和全畫幅機身上,虛化效果是有較大差別的。全畫幅的虛化效果明顯好于殘幅機身。一個原因在于,全副的“底”大。 雖然現在一些手機在不違背輕薄化的前提下實現了1/1.7英寸的“大底”,但這個尺寸相比單反相機采用的APS-C畫幅甚至全畫幅來說依然如同滄海一粟。 目前手機中感光元件最大的當屬松下的LumixCM1,該機搭載了2000萬像素1英寸圖像傳感器,不過帶來的問題是鏡頭碩大、凸出,有悖于智能手機輕薄化發展的大趨勢,所以智能手機底通常還是控制在1/2.3英寸左右。 其實這就是一部可打電話的相機 手機能不能虛化?能! 那么手機能不能玩虛化呢?能,拍微距!而且虛化效果非常明顯。說到拍微距,這到是成了手機的優勢。能用F2.0光圈達到單反F20光圈景深效果,而且還靈活方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