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地圖 沙撈越、沙巴以及夾在其中的文萊,本來都各有歷史,錯綜復雜。中國文獻上記載的浡泥國,基本就對應于今日之沙撈越。這些地方先后經歷了英國殖民和日本占領,直到1963年馬來西亞聯邦成立,沙撈越,沙巴以及新加坡與馬來亞共同組成馬來西亞聯邦。后來新加坡從中退出,獨立建國,而沙撈越和沙巴在一直留在了馬來西亞聯邦之中。 縱是如此,沙撈越和沙巴還是保留了許多自治權力,其中最重要的當屬移民自主權。外國游客拿了馬來西亞的簽證,在西馬暢通無阻。可要去東馬,還得再加蓋一個入境章。西馬的簽證并不等于東馬的簽證。馬來本國人去東馬也是如此。認識一個馬來籍的政治學者,家住檳城,經常發表政治言論觸怒了沙撈越政府,從此就不能再踏上沙撈越那片土地了。 東馬與西馬有著極大的不同,最直接一點就是人種族群的不同。西馬由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三大族群構成,馬來人占優勢。華人和印度人在比例上不及馬來人,但也占據相當比例,成為政治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在沙撈越,原住民伊班族人占多數,其次是華人和馬來人;而沙巴亦是由華人和原住民卡達山人及巴瑤人組成。這兩個州自然不會像西馬那樣處處可見伊斯蘭風情了。 事實上,這兩地的經濟命脈多掌握在華人手里,沙撈越尤其如此。華人從來擅于經營,這種情形在印尼、緬甸、柬埔寨都屢見不鮮。而且華人在這兩地的經營,早在百多年前就已開始。不妨舉個例子:詩巫現在是沙撈越的第三大城市,而在19世紀末,它還只是一個小漁村。1900年,中國福州的基督徒黃乃裳帶領數以百計的鄉親來詩巫開墾,經過幾十年努力,把詩巫變成了“新福州”。而且這里的華人多信基督教,與西馬的情形大不同。 沙撈越和沙巴礦產豐富,金銀銅鐵俱全,又有天然氣、液化氣,還覆蓋著大片大片的熱帶雨林,實在沒有理由不富。事實也是如此,早在90年代,馬來西亞林木出口創匯就已經超過傳統支柱產業錫礦和橡膠的總和。 而且沙撈越和沙巴另有一項優勢,即這兩州砍伐森林、出口原木較少受到馬來西亞林業部的控制,使得掌握土地的人可以靠自然資源致富。馬來西亞與其他鄰國一樣限制未經加工的原木出口,西馬雖有一些熱帶雨林,但不能像東馬一樣依靠伐木來賺錢了。 仔細研究東馬的經濟現狀,會觀察到很多有意思的現象。沙撈越州目前人口有240萬,人均GDP大約為1.2萬美元左右,高于馬來西亞1萬美元的人均GDP,這已是相當不錯的表現。而且我們要注意到,沙撈越人口中大多是生活在鄉村的伊班族人。他們的教育水平很低,收入水平也很低,顯著拉低了GDP。所以沙撈越華人的富裕程度很驚人,在世界范圍內都頗有名氣。西馬人說起沙撈越華人都羨慕不已。 同時再看沙巴的數據,情況就有所不同。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報告,沙巴州人口已達到320萬人,遠多于沙撈越,但其中的89萬或28%為非公民即非法移民。沙巴的人均GDP才5600美元左右,連沙撈越一半的水平都不到,即使在馬來西亞內部都要倒數。為何相鄰的兩州,經濟表現有如此之大的差異?回顧歷史,沙巴在1970年代曾經是馬來西亞最富裕的州之一,經濟表現之逼雪蘭莪。不到半個世紀,它已淪落到現在的模樣。 從表面看,非法移民問題一定對沙巴經濟造成巨大的沖擊。菲律賓的人均GDP只有2600美元,印尼的人均GDP是3500美元,都很低。沙巴雖然只有5600美元,已經顯著高于這兩個國家,存在很強的吸引力。從歷史來看,沙巴曾一度隸屬于蘇祿蘇丹國,地理上十分接近,所以菲律賓人一直有去沙巴工作的傳統。與此同時,印尼也從來沒有放棄爭奪沙撈越和沙巴這片北婆羅洲土地的努力。印尼與沙撈越之間隔著天然山脈和雨林,交通極為困難。但是它與沙巴之間的交通很便捷,促使很多印尼人前往沙巴打工。 沙巴與印尼的邊境線,還有海岸線,相對于三百多萬人口的政府而言,還是太長了。就像美國難以在邊境上堵住所有墨西哥偷渡者一樣,沙巴也無法堵住來自印尼的偷渡者。而菲律賓人更是很容易地乘坐快艇從任何一個小島進入沙巴,防不勝防。大量印尼和菲律賓人在沙巴都無法找到正當工作,加劇了社會的動蕩。 沙撈越和沙巴一直是馬來西亞政治上的心病。自從東馬加入聯邦,沙撈越的反政府游擊隊就一直活躍在農村,到上世紀70年代才繳械投降,之后的抗爭則轉為各種形式的社會運動。東馬地區對于馬來西亞的認同很弱,宗教、文化都有一定的差異,至今“沙撈越獨立”的呼聲不絕于耳。 影響沙撈越和沙巴對馬來西亞認同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州政府與聯邦政府之間的財政分配與資源控制。沙撈越人覺得,如果獨立自治,華人可以真正完全自由地決定礦產和資源的開發,那么沙撈越要比現在富裕很多倍。而沙巴人覺得,如果政府能真正有效改變沙巴的產業結構,推動基礎設施建設,使得沙巴不再完全依賴于初級產品的出口,那么就業問題可能有所改善,收入分配也隨之改善。正是由于這些限制,使得沙巴的產業水平很低,目前只能依靠“水清沙幼”的自然環境來發展旅游業。但旅游業似乎也推高了沙巴的消費水平,直逼首都吉隆坡。 從經濟發展的局限來看,沙巴所面臨的問題與蘇門答臘、緬甸等地的情況都很相似。雖然馬來西亞的人均GDP已經跨過1萬美元的關卡,可以被認為基本實現工業化。但沙巴一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 感謝作者梁捷授權轉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