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病,當然要給孩子服藥。但是許多家長對待喂藥給孩子吃這件事情并不夠“專業”,常常犯了錯誤而不知。這包括喂藥方法、儲存藥物方法及使用一些成藥的常識等。一些家長或者是出于想少花錢,或者是出于對子女過分溺愛,在兒童防病、治病、保健等方面都存在不少誤區,個別時候所以還發生不少問題。其主要癥狀有下面幾個方面: 誤區之一:家庭擅自用藥。最近幾年來因醫療費用急劇上漲,有一些家庭存在怕上醫院,特別是怕留醫住院的心理,孩子生了病后不問緣由,便自己在家中找土方子,或者自己到醫藥商店“抓藥”,甚至找出以前自己吃剩的藥給孩子服用,這樣治療盲目性非常大,僅是圖僥幸。結果輕者延誤了治療時機,重者引起藥物中毒。 誤區之二:家長想當然多藥同用。孩子得病,一些家長以自己以前病患和孩子對比,接下來“對癥下藥”。如感冒,則給孩子服用阿司匹林、速效傷風膠囊等藥品,服一種不放心,就“三管齊下”。要知道,上述感冒藥主要成份為抗過敏藥,聯合使用易引起過多而中毒。 誤區之三:求越心切,亂加劑量。一些家長對孩子的病況不視輕重、不遵醫囑,也不閱讀藥品使用說明書,誤以為多食總比少吃見效快,結果使孩子服了成年人的藥量,如此會嚴重影響兒童的身體健康。 誤區之四:用一只普通湯匙或者茶匙來量藥水喂給孩子吃,而不用專門為孩子而設的量藥水用的試管型匙。隨便用一只平經常使用的匙來喂藥水,因為劑量不準影響治療效果。試管型匙的容量為5mL,但是一般的茶匙容量為4至9mL不等,見議最好是用試管型匙喂孩子吃藥。 誤區之五:沒有按說明書的要求在吃藥前搖勻藥水。搖勻藥水的目的是將各類成份混合在一起,要不然,開始吃的三分之二藥力不夠,到最后吃的三分之一又藥力過強,對孩子不利。 誤區之六:使用已過期的藥物。每類藥物有它的有效或者安全日期,已過期的藥物是有害無益的。必需形成習慣先看看藥物是否已過期,如沒過期才可喂給孩子吃。最安全的做法是每3個月清理一回藥箱或者藥柜,丟掉已過期的藥物。如果不敢肯定是否已過期,為安全起見,寧愿棄掉,不要怕浪費。 誤區之七:孩子服用藥物已數日,仍沒見病況好轉,您卻依然繼續給他服用該藥。如果孩子吃了這些藥已2至3日,還沒見好轉,就應當停止服用這些藥,及早帶孩子去看大夫。 誤區之八:亂給孩子進補。一些生活比較富裕的家庭或者獨生子女家庭,為使嬰兒快長大,長時間給孩子吃補藥或者滋補飲料,這樣極容易使孩子出現肥胖或者性早熟等副作用,影響兒童的正常生長發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