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臨床表現: 大多數膀胱癌患者以血尿就診。間歇性、無痛性肉眼血尿是其典型和常見癥狀,一般表現為全程血尿,終末加重,出血量與腫瘤大小、數目、惡性程度并不一致。分化良好的乳頭狀腫瘤可有嚴重血尿,反之,分化不良的浸潤性癌血尿不嚴重。非上皮性腫瘤血尿較輕。早期膀胱癌較少出現尿路刺激癥狀。若膀胱癌同時伴有感染,或腫瘤位于膀胱三角區時,尿路刺激癥狀可以較早出現。此前,還必須警惕尿頻、尿急等膀胱刺激癥狀,提示膀胱原位癌的可能。當膀胱癌較大或者腫瘤阻塞膀胱口時,可出現排尿困難,尿潴留。晚期膀胱癌可捫及下腹部浸潤性腫瘤,嚴重貧血、浮腫等。 膀胱癌辨證分型治療 (1)濕熱下注型膀胱癌 主證:血尿,伴尿頻、尿急、尿痛,腰背酸痛,下肢浮腫,或腹滿納呆,或心煩口渴,夜寐不安,舌苔黃膩,舌質紅,脈滑數或弦數。 治法:清熱利濕、涼血止血。 方藥:八正散(《和濟局方》)加減。 生大黃10g 方義:方中以梔子、生大黃、生薏苡仁等清熱消腫; 萹蓄、車前子、木通為利尿之要藥,與滑石、瞿麥等配伍有清熱利濕的功效;佐生地黃、小薊、土茯苓、生側柏葉、甘草梢及蒲公英等以清熱解毒涼血、活血、止血,增強抗癌之力。 加減:尿血重或伴有血塊者加三七10g,白茅根20g,仙鶴草20g;腹滿納呆重者,加積殼15g,雞內金20g。 (2)脾腎兩虛型膀胱癌 主證:血尿,呈間歇性、無痛性,伴腰膝酸軟、倦怠乏力,或伴納呆食少、消瘦,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治法:健脾補腎、溫陽止血。 方藥:腎氣丸(《金匿要略》)加減。 熟地黃15g 方義:方中以熟地黃、懷山藥、山茱萸補脾腎,壯先后天之本,以扶正抗癌;以肉桂、附子補陽,使陰陽互補,增強抗癌之力,茯苓、牡丹皮、澤瀉等滲利脾腎,使補中有瀉,補而不膩;加血余炭、仙鶴草止血;上藥共用,有健脾補腎、溫陽止血之功,是扶正抗癌之劑。 加減:伴氣血虛弱者加人參10g,黃芪25g,白術12g;陰虛重者加女貞子30g,旱蓮草30g,枸杞子30g;陰虛有熱者去制附子、肉桂。 (3)淤毒蘊結膀胱癌 主證:血尿,尿中可見血塊,或尿惡臭帶腐肉,排尿困難或閉塞不通,少腹墜脹疼痛,舌質暗有瘸點;瘋斑,脈沉細。 治法:清熱解毒,通淋散結。 方藥:龍蛇養泉湯加減(《北京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方》)。 龍葵30g 方義:方中以龍葵、蛇毒清熱解毒、散結;燈心草、土茯苓、白英,清熱解毒,利濕通淋;苦參清熱燥濕助利濕通淋;海金沙、白茅根通淋止血;上藥共用,有清熱解毒,通淋散結的作用。 加減:熱重者加大青葉、蒲公英各30g,尿液混濁者加瞿麥15g,萆薢15g,萹蓄12g;大便干者加生大黃12g,芒硝6g;疼痛重者加延胡索20g,澤蘭15g;伴乏力、消瘦、納呆者加黃芪30g,白術15g,當歸15g。 膀胱癌飲食調攝療法: 在平素正常飲食情況下,應適當的進行飲食調理。常用的配方如下: 1. 白英豬瘦肉湯,鮮白英20克、豬苓20克,赤小豆50克,紅棗30克,豬瘦肉150克。將豬瘦肉去油脂,洗凈,斬塊;赤小豆用清水浸漬半天,至發脹為度,洗凈備用;其他用料洗凈。將全部用料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文火煮1.5~2小時即成。調味供用。清利濕毒。 2. 膀胱癌血尿方:白花蛇舌草30克、小薊30克、薏苡仁100克、兔肉150克、蜜棗5枚。將免肉去油脂,斬塊;薏苡仁用水浸軟;其他用料洗凈。將全部用料(小薊除外)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文火煮1.5~2小時;再放入小薊,再煮30分鐘。調味供用。清利熱毒,涼血止血。 3. 膀胱癌莪術湯:莪術8克、三七8克、當歸10克、紅棗10枚、羊肉150克。將羊肉去油脂,洗凈,斬塊;三七切片;其他用料洗凈。將全部用料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文火煮1.5~2小時。調味供用。祛瘀止血,散結消癥。 4. 桃膠沒藥冰糖飲:桃膠30克,沒藥20克,冰糖30克。先將桃膠、沒藥揀雜,洗凈,涼干或曬干,研成粗末,備用。將冰糖研成粗末,與桃膠、沒藥粗末同放入蒸碗,加清水適量,拌和均勻,入籠屜,上籠,大火汽蒸20分鐘,取下即成。早晚2次分服。活血益氣,通淋止痛。本食療方適用于膀胱癌下腹部疼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