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5月21日 罕見老照片 總第874期 老照片是歷史永恒的凝固 上海商人,照片大約拍于1860-1862年之間。 上海是中國的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也是世界上規模和面積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上海擁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蘊,1843年后上海成為對外開放的商埠并迅速發展成為遠東第一大城市。 本期老照片從上海1860年代一張照片說起,娓娓道來上海這100多年來的滄桑與巨變。 這里有百姓的平常生活,有城市的雕梁畫棟,每一張照片都記錄著這座城市曾經的有過與記憶。 德蘭/文 1869年,上海外灘。 1870年,上海外灘風景。 1870年代,上海,獨輪車(照相館內擺拍)。威廉·桑德斯(英)/攝。 1870年代,上海龍華寺塔。 1875年,上海,剃頭店。威廉· 桑德斯/攝。 1870年代,上海圣三一堂。 上海圣三一堂由英國建筑師設計,1869年建成,是上海早期最大最華麗的基督教教堂。 1870年代,上海人用的雨具。威廉· 桑德斯/攝。 上海,街頭小販和獨輪車。威廉· 桑德斯/攝,大約拍攝于1863-1888年之間。 1870年代,上海,公堂(雇用模特擺拍)。威廉· 桑德斯/攝。 1870年代,上海,李鴻章肖像。威廉· 桑德斯/攝。 1870年代,上海舊城儀鳳門。威廉· 桑德斯/攝。 上海城墻建于明朝中葉,以防御倭寇。照片中的儀鳳門,又稱大西門,城門口高懸匾額,門兩側貼著很多告示和廣告,有三個獨輪車夫在''爬活''。 1870年代,上海外灘公園。威廉· 桑德斯/攝。 1870年代,上海,兩位鴉片鬼在家里吸食。威廉· 桑德斯/攝。 1870年,上海,戴枷的囚犯(雇用模特擺拍)。威廉· 桑德斯/攝。 1870年代,上海,挑擔商販。威廉· 桑德斯/攝。 1870年代,上海,古董商人 。威廉·桑德斯(英)/攝。拍攝場景經過精心設計,意在表現中國古董商人的儒態。 1870年,上海,農民耕地。威廉· 桑德斯/攝。 1870年,上海,算命館(雇用模特擺拍)。威廉· 桑德斯/攝。 1870年代,上海,販賣野味。威廉· 桑德斯/攝。 1870年代,上海,擺地攤賣梨(室內擺拍)。L.F. Fisler/攝。 1870年代,上海,背小孩的婦女。威廉· 桑德斯/攝。 1870年代,蘇州河的石橋。 蘇州河,黃浦江支流吳淞江上海段俗稱,有時也泛指吳淞江全段。 蘇州河沿岸是上海最初形成發展的中心,催生了幾乎大半個古代上海,后又用100年時間成為搭建國際大都市上海的水域框架。 1870年代,上海,婦女紡織。威廉· 桑德斯/攝。 1870年代,上海第六馬路。威廉· 桑德斯/攝。 1870年代,上海,某棉紗廠內景。 1875年,上海,清軍士兵。威廉· 桑德斯/攝。 1880年, 上海,從南京路看外灘。 1880年代,上海,某婦人肖像。 1880年,上海法租界公董局大樓。 1880年,上海的棉紗廠。 1880年,南京西路。 1880年,洋涇浜。 洋涇浜,原是上海的一條河浜,位于從前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之間,后來被填成一條馬路,即今天的延安東路。 19世紀中期起,就在這條河的兩岸形成了“洋涇浜英語”。即那些沒有受過正規英語教育的上海人說的蹩腳英語。 它的特點一是不講語法,二是按中國話“字對字”地轉成英語。 1880年代,上海早期的建筑風光。 1880年代,上海跑馬場內游客。 1890年代,上海南京路街景。 1890年代,繁忙的外灘碼頭。 1900年,上海海關。 1900年,上海,黃浦江上的擺渡舢板。 1900年,洋涇浜邊的公園。 上海租界洋人消防隊。照片大約拍于19世紀末。
1901年,醇親王載灃訪問德國,返途經過上海南京路時的情景。 清末,上海火車站。 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警長將兩位嫌疑犯拷在一起,照片大約拍攝于1900-1910之間。 1908年5月2日,上海,舢板和汽船。邁耶/攝。 1910年代,上海蘇州河。 1910年代,上海豫園茶樓九曲橋。 1910年,駛在上海法租界的有軌電車。 1911年,革命軍占領上海后,江南制造局大門的情形。 微 言 大 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