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手媽媽在剛照顧寶寶時,都會顯得手足無措,因為他們搞不清寶寶究竟有什么需要。之前我們也一直認為小嬰兒什么都不懂,但有研究表明,嬰兒的一些行為和動作,是在傳達自己的意思。嬰兒的體態語言有很多媽媽可以細心觀察,根據孩子的一舉一動來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能更好的給孩子貼心的照顧!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日常生活中,嬰兒比較常見的5種“嬰語”,新手媽媽掌握后,就能讓孩子少受罪! 1、吮吸舌頭或嘴唇,表示餓了:當寶寶在睡覺的過程中,不停的吸允自己的舌頭和嘴唇時,或者把自己的小手往嘴里塞,并伴隨著啼哭,其實這是小寶寶向媽媽發出信號,是說自己餓了。這時媽媽就應該給孩子補充能量了。 2、寶寶癟嘴,表示受委屈了:當小寶寶撅著小嘴,看起來很委屈時,這是寶寶要啼哭的前兆。這種情況下,就可能是因為媽媽沒有滿足寶寶的需要,這時媽媽就要盡力觀察,是不是寶寶還沒有吃飽,或者寶寶的身體有什么不適。如果排除這兩個后,就說明寶寶只是想讓你多關注他一下,可能寶寶感覺自己受到了忽視,于是感覺委屈。 3、對媽媽愛理不理,表示困了:如果寶寶前一秒還玩得很歡騰,和媽媽互動的還很好,下一秒突然開始躲避媽媽的目光,不停的打呵欠,或者瞇著雙眼不理睬媽媽,其實這就是寶寶在表達困了。這時媽媽最好給寶寶一個安靜的環境,讓寶寶好好休息。 4、眼神無光,表情呆板,可能生病了:寶寶健康時,眼睛會明亮有神、轉動自如,如果突然發現小寶寶的眼神,變得黯淡無光、有些呆滯時,可能就是寶寶的身體健康出現了問題。這時媽媽一定要特別留意,如果發現問題,應該及時帶寶寶去醫院檢查。 5、撅嘴表示小便、紅臉橫眉表示大便:當寶寶出現撅嘴的表情,是表示要小便了,當寶寶出現紅臉橫眉的表情時,就說明寶寶要大便了,這時父母應該及時幫寶寶解決需求。所以爸媽可以根據觀察寶寶的嘴形變化,來了解寶寶大小便的信號,時間一長,摸清規律后還能有效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和養成良好的習慣。 |
|
來自: 張夢露iooog3bu > 《寶寶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