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9日,在中科院舉辦的第六屆學部學術年會上,潘教授指出,“利用量子規律,能夠使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實踐達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他認為,以量子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第二次量子革命也一定會帶來人類社會物質文明的巨大進步,同時也給我國一個從經典信息技術時代的跟隨者、模仿者轉變為未來信息技術引領者的偉大機遇。”(中國科學報 發布時間:2018/5/30 8:38:00) 從EPR佯謬誕生以來,量子“疊加態”長期困擾著物理學界,雖然有實驗結果要否定愛因斯坦的質疑,但是我們并不知道量子行為是什么規律。“疊加態”是根據實驗現象在理論上賦予給量子的“特性”,這個特性的內在物理才能算得上是量子規律,即使是否定定域實在的實驗,也談不上是量子規律。也就是說,如果認為疊加態是量子的本性,現有的實驗結果和理論研究還不足以說明這一點。 據我所知,潘教授打比如形容量子糾纏:“就像兩個小朋友,一個在北京、一個在上海,他們相距這么遠,卻能在同一時間擲出同樣的骰子。”這個事實是客觀的,任何人都絕對不可能否定它。 但是,這種現象不屬于超距作用的范疇,也不是“疊加態”的物理內涵。當然,也屬于量子的詭異現象之一,并且可以作出符合量子本征行為的解釋。一旦揭開了奧秘的面紗,中學生也是可以理解的。 也許是我被現象模糊了視野,出現了錯覺,所以非常好奇:不知道潘教授所說的量子規律是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