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簡稱“浙”,省會杭州,因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又稱浙江)而得名,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陸域面積10.55萬平方公里,下轄11個地級市,包括37個市轄區、19個縣級市、32個縣、1個自治縣,2016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590萬人。 鄞州區,隸屬于浙江省寧波市,為寧波市六個市轄區之一,地處中國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東部沿海,是寧波市的中心城區之一。 鄞州區歷史悠久,大約在原始社會末期,至遲在夏朝初,“鄞”已成為確定的地名。夏商時屬“東夷”地,春秋時期屬越國地,戰國中期屬楚國地。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設置了鄞縣(治今奉化區西塢街道白杜村)、鄮縣(治今鄞州區五鄉鎮同岙村)、句章縣(治今江北區慈城鎮王家壩村)三個縣,今鄞州區域分屬鄞、鄮、句章三縣。西漢時,仍分屬鄞、鄮、句章三縣。新莽天鳳元年(14年),鄮縣改為海治縣,鄞縣改為謹縣。東漢初年,謹縣復名鄞縣,海治縣復名鄮縣,仍分屬鄞、鄮、句章三縣。 東晉時,孫恩起義軍攻破句章縣城城山渡(今慈城南郊);隆安五年(401年),劉裕在鄞江橋修筑句章新縣城,叫小溪鎮(今鄞江鎮)。隋朝開皇九年(589年),廢鄞縣、鄮縣、余姚縣,把鄞、鄮、余姚、句章之地總稱為句章縣,縣境相當于如今寧波、舟山兩大地級市,縣治仍在小溪鎮。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句章縣被分析,以原鄮縣地、鄞縣地、句章地設鄞州,以原余姚縣地設姚州;武德八年(625年),廢鄞州,改為鄮縣,縣治仍設在小溪鎮;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將鄮縣分為慈溪、翁山(今舟山定海)、奉化、鄮縣四個縣,增設明州以統轄之,縣治、州治均設在小溪鎮,這也是明州建州的開始;大歷六年(771年),鄮縣縣治移到三江口(今寧波城區),明州州治仍在小溪鎮,州、縣分為兩城;長慶元年(821年),明州州治遷到了三江口,而鄮縣縣治又遷回到小溪鎮。五代后梁開平三年(909年),改鄮縣為鄞縣,縣治從小溪鎮遷到三江口。 此后,歷兩宋、元、明、清,鄞縣建制未變,先后隸屬于明州、慶元府、慶元路、明州府、寧波府。 民國十六年(1927年),劃出鄞縣縣城及城郊六七里地設立寧波市,寧波市直屬于省,鄞縣也屬省轄,互不管轄。民國二十年(1931年),撤銷寧波市建制,并入鄞縣,寧波重新成為鄞縣縣城。 1949年6月,從鄞縣析出城區及近郊設寧波市;1958年12月29日,鄞縣建制撤銷,所屬地域均劃歸寧波市。1961年12月15日,鄞縣恢復建制,從寧波市劃出,歸寧波專區管轄;1970年,寧波專區改為寧波地區;1983年,寧波地區與寧波市合并,成立地級寧波市,鄞縣屬寧波市管轄。 2002年,撤銷鄞縣,設立寧波市鄞州區。 2016年9月14日,經國務院批準,將原江東區管轄的行政區域劃歸寧波市鄞州區管轄;將寧波市原鄞州區管轄的集士港鎮、古林鎮、高橋鎮、橫街鎮、鄞江鎮、洞橋鎮、章水鎮、龍觀鄉、石碶街道劃歸寧波市海曙區管轄。 鄞州區總面積1380.54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1327.04平方公里,象山港水域面積53.5平方公里),下轄14個街道、10個鎮,2016年末常住人口125.7萬人。 PS:鄞州區的“鄞”,正確讀音是:yín,你讀對了嗎? |
|
來自: 昵稱VChmUhmv > 《漢風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