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是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的一個詞語,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從中醫實踐來看,上火是人體陰陽失調的結果。感觸外邪,或人體生理機能亢奮,就會呈現出陽盛陰衰的熱證證候。 火性炎上,所以上火的具體表現一般在頭面部居多,如咽喉疼痛、面紅耳赤、鼻腔熱烘、嘴角發爛、口干舌燥、牙痛、口腔潰瘍等均屬于上火的表現癥狀。 雖有大同,卻也存在著差異。即人體各部位雖相通,但每個部位也是不同的,所以每個部位的表現也不盡相同。 1.生氣易上肝火 肝主情志。所以肝火產生的原因主要和情緒有關。 一旦肝開始上火,就容易壓不住火、老想生氣。對于這種癥狀,有個很通俗易懂的說法,叫做肝火旺。 有調查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上肝火,尤其是中老年女性,上火后持續的時間也會更長。自愈的時間也比較長,這與女性的心思細膩、敏感程度有很大的關系。 很多女性經常生悶火,悶悶不樂,堵在心里,就會出現肝郁結,肝郁日久化火就產生了肝火。另外,還有一種容易引發肝火的途徑就是外感風熱之邪。如春秋季節,風熱之邪入侵肝臟,導致肝火旺,夏冬則是更容易引起暑熱和寒邪。 2.夏天容易上胃火 胃火屬于臟腑之火中的腑火,是胃熱熾盛化火的病變。 主要有三個原因造成: 肝火犯胃:胃火熾盛,容易導致肝胃不和,所以很多人一生氣就會胃疼。 熱邪犯胃:主要是胃受熱邪侵襲,這種癥狀在夏天普遍多見,尤其是在桑拿房里更容易出現。 吃得過于辛辣、嗜酒:像辣椒、羊肉、狗肉等大魚大肉吃多了,就很容易產生濕熱。 胃火的癥狀,主要表現是牙齦腫痛。此外,如果你有胃火,千萬不要被你越來越能吃的食欲欺騙了。《黃帝內經》有云:“熱能消谷”。表明犯有胃火的人,老會覺得熱,食欲會大增。 3.多補易上心火 中醫講究喜怒傷心,喜和怒超過了度就易引發心火。 此外,天氣炎熱和過食辛熱的食物,如辣椒、桂皮、芥末、香菜、花椒等,容易上心火。還有人鹿茸、人參等溫熱的補品吃得過多,都會導致心火。 口舌生瘡是判斷心火的重要標志。實心火的突出表現是面色嘲紅,總感覺身體發熱。另外,人還容易心煩,口渴,失眠、口舌潰瘍,舌苔發黃,舌尖發紅。 心火旺盛的時候可以吃點蓮子和蘆根,便于清心瀉火。由陰虛導致的心火旺,癥狀則是不同的,最明顯是感覺心跳不舒服,平時會有心悸、盜汗,顴骨發紅,舌紅少津等。 4.咳聲大一般是肺火 肺火亦稱肺熱,淋雨或風寒最易引起肺熱。一般體質越好、陽氣越盛的人,在感染風寒后更容易導致肺熱郁結于體內。 當上了肺火以后,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咳嗽,而且聲音很大。實火的人往往氣喘,呼吸聲很粗,吐的痰又稠又黃;虛火的人痰比較少,但痰中可能帶血絲,而且聲音嘶啞,有盜汗,人也會越來越消瘦。 5.腎火即為虛火 腎火一般是有腎陰虛引起,腎火是沒有實火,只有虛火。腎火的主要表現為眩暈耳鳴,失眠健忘,脫發,腰酸疼,咽干口燥等。 男性上腎火則易遺精;女性火大了則有可能導致閉經。 降腎火的關鍵就是滋陰養腎!腎火不同于其他臟腑,不能以泄法對之,而應采取滋陰養腎的方式,進行陰陽平衡調理。 人身體上火主要就是以上幾種,相信大家可以根據對應的癥狀來判斷自己屬于哪個部位上火,再辯證祛火,不要胡亂調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