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不吵架的婚姻, 沒有從頭到尾完美合適的兩個人。 有的夫妻日子越吵越甜蜜, 有的則兩敗俱傷分道揚鑣, 區別到底在哪兒?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能夠找到自己愿意共度一生的伴侶,是一種珍貴的緣分。 然而,進入婚姻之后,際遇卻開始變的不同: 有的夫妻可以一起攜手走過坎坷不平,白頭偕老,有的夫妻卻把婚姻視為愛情的墳墓、絕望的深淵。 想要挽救婚姻的人們開始讀書、上課,努力學習婚姻保鮮技巧,卻失望地發現自己的婚姻并沒有因此得到多少改善,不過一場徒勞。 實際上,沒有不吵架的婚姻,也沒有天生就完美合適的兩個人。所有人的婚姻,都是在吵鬧磨合中過來的。 但矛盾和分歧并不是讓我們婚姻不幸福的根本原因。對于婚姻來講,真正的致命傷只有兩個。 把握好這個原則,避開這兩個傷害婚姻的雷區,就可以讓日子越過越順。 01 很多人的家庭中,是拒絕討論感受的,這些夫妻過著貌合神離、只談論事情的日子。 拒絕談論感受的家庭會有很多口頭禪,如: 我想一個人靜靜; 我們都不要把情緒帶回家; 和你說了也沒用; 我不想討論這個事; 我沒事兒。 李萍有一個人人羨慕的好老公,大張名校博士畢業,為人穩重內斂。 然而,結婚一年多來,她卻沒能從這段婚姻中得到多少幸福感,因為大張無論發生什么事都不告訴她,每次問他“今天感覺怎么樣”,他總回答說:“我挺好的。” 李萍聊自己的事時,他的回應也非常簡短。她特別希望丈夫能和她說說心里話,但是他卻從來不說。 有一次,大張因為工作失誤受到通報批評,這么大的事情,他回家后愣是一個字沒提,甚至臉上沒有流露出一絲不高興。 還是大張的同事擔心他出事,悄悄給李萍打了一個電話,叮囑她多開導他。 李萍心里很不是滋味,對大張說:“明明咱倆是最親近的夫妻,你出了事居然是別人告訴我的!你就這么不信任我嗎?” 大張解釋說:“我不是不想告訴你,我是怕你擔心。就算告訴你,也解決不了問題,還讓你跟著著急上火,何必呢?” 李萍說:“至少,我可以陪著你啊。” 大張毫不猶豫地說:“不用!我工作上的事你又不懂,我自己一個人靜靜就好了。”說完,他走進了書房。 當書房的門關上時, 李萍覺得他們之間的心門也關上了。 我們很多人,都在這種:不談論感受的家庭中長大。在童年時,父母就常常不允許我們表現負面情緒,動輒訓斥:“不許哭!”“不可以發脾氣!” 漸漸地,我們與內心的感覺分離,排斥負面情緒。當我們進入婚姻后,也不愿意和伴侶分享情緒與感受。 很多人,尤其是男人,錯誤地認為不把情緒說出來是不讓伴侶擔心。 事實上,不分享情緒和感受,伴侶反而更加擔心,而且會感覺被丈夫排斥在外:你不認為我可以與你同甘共苦,你把我當成外人。 有的夫妻約定“不要帶情緒回家”, 這是一種特別危險的做法。 首先這種約定是做不到的,因為人很難完美地控制情緒;其次,有的夫妻為了遵守約定,會先找一個地方疏導、宣泄自己的情緒,然后再回家。 如果宣泄情緒時,遇到一個善解人意的異性,就很可能會外遇。 很多婚外情的起因是: 沒法把心放在家里。 因為對方無法感受自己、安慰自己, 所以只能在外面找補和填補。 人類是情感動物, 人的情感需要, 是一生最重要的需求。 拒絕談論感受的破解之道: 拿上文中的案例舉例,如果想要在這樣的婚姻中,慢慢打破丈夫不溝通感受的問題,作為妻子,李萍首先要拓展對溝通的理解: 例如不說話、沉默也是一種暴力溝通——在表達不高興、心情不好、壓抑。 其實,無論是量比還是重要性,非言語溝通如肢體、表情、行為等傳達的信息量都遠超語言。 針對大張的情況,李萍可嘗試先繞過言語溝通,用行為療法的策略。 應急可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不勉強他表達感受,但找一些事情讓他做,以達到分心的目的; 也可以用自己的實例示范表達感受,比如表達自己遇到了什么煩心事講給他聽聽,讓他幫忙出主意等,讓對方知道:這樣是可以的、是安全的、是被接納的。 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方面來改善這種情況: 一方面培養兩人的共同愛好和其他方式的連接。 另一方面找到適合大張的間接方式來表達感受和抒發情緒,如散步、運動、旅行等。 如果他喜歡靜、無言的活動,那么攝影、繪畫、書法等也是非常好的選擇。 關于其他方式的聯結和溝通,重點強調身體接觸和愛撫,帶著愛、心疼地撫摸他的后背或擁抱,即使不說話,也會起到巨大的安慰作用。 02 很多人認為:夫妻間遇到問題了,晾一晾、忍一忍,等過段時間就好了。 可是,晾著忍著,真的能解決問題嗎?我們心里都很清楚:不能。 晾著、忍著、壓抑,是導致很多家庭突然崩盤的原因,有的人覺得伴侶愛翻舊賬——原因也是因為這事在對方心里從來就沒真正解決過,并且,情緒的壓抑,也是造成身體疾病的罪魁禍首。 不處理的矛盾的家庭也會多口頭禪,如: 家和萬事興,忍一時風平浪靜。 我不都給你道歉了你還想怎樣? 夫妻沒有隔夜仇; 我忍了你幾十年了! 我不想和你說話! 你給我閉嘴! 雅雯深信,她和丈夫阿成之所以沒有離婚,完全是她夠能忍。 阿成脾氣急、孩子氣、愛玩。結婚后,雅雯希望阿成下班后回家,兩個人一起吃飯、聊天,飯后可以散散步。 可是,阿成更喜歡和朋友一起玩。 雅雯一說這事,阿成就發火,沖她大吼大叫:“我是跟哥們兒在一起,又沒有找女人!你怎么這么嘮叨?煩死了!” 阿成的妹妹想借5萬塊錢,他一聲招呼都沒打,就借了出去。 雅雯氣得不行,可是她覺得丈夫根本無法溝通,除了忍耐,她想不出別的辦法。 日子對她來說,就是熬著、耗著,身心俱疲。 除了雅雯,李東也很苦惱,妻子米娜經常一言不合就冷戰。 前兩天,他們計劃旅行,李東想去西藏,米娜想去韓國。李東說了一句:“韓國有什么好玩的,你去韓國就是為了購物!” 米娜的臉就拉長了,冷冷地看著他一言不發,之后連續3天沒和他說話。 李東只好第101次道歉:“我錯了,我應該聽老婆大人的話,咱們去韓國吧!” 米娜淡淡地說:“好吧,我原諒你了,下次不許再犯!” 聽見這句話,李東忽然覺得很不舒服,我有什么需要讓她原諒的呢?為什么她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憑什么? 看著米娜,他忽然覺得當初心動的感覺在漸漸消失。 這兩對夫妻的苦惱,都是由于我們從小就缺失了一堂重要的人生課——有效處理沖突。 面對夫妻沖突時,要么一味忍讓,只求息事寧人,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要么是用情緒發泄,彼此熱戰或是冷戰。 一味忍讓的結果是維持“蘋果皮”式的和諧——婚姻看上去很和諧,內核已經腐爛。 一味忍讓的后果是讓不滿累積,直至矛盾徹底爆發,婚姻無法挽救。 很多中年夫妻鬧離婚時,都常說一句話:“我已經忍你幾十年了!” 而無論是熱戰還是冷戰,這種情緒發泄的方式,既不能清晰地表達自己,也不能了解對方的需要。 而且更無益于解決矛盾,最后讓夫妻關系疏遠,婚姻破裂。 不會處理矛盾的破解之道: 婚姻要求夫妻必須要有長久相處之道,而這其中,如何處理分歧、矛盾和沖突是重中之重。 理想的狀況是兩人結婚前就對此有預見,然后協商出一旦出了狀況兩人如何處理。 即對處理方法和過程進行約定,而不是將每件事的對錯講清楚。 約定項目不足的,婚后要隨時補充調整。如果婚前沒有做這個功課,婚后越早開始越好。 例如約定: 出現問題不許離家或者冷戰; 有矛盾必須在24小時內溝通解決; 涉及到夫妻利益的事情必須商量決定; 不能說離婚、分手等極端話語; 有的夫妻則更明確: 吵架不過夜, 吵得再兇睡前必須擁抱和解。 03 夫妻間的沖突不可避免,然而,我們可以不斷的提高處理沖突和矛盾的能量,讓關系一直保持和諧和親密。 不能讓沖突就在情緒層面終止。人有情緒在所難免,可吵架之后若不找到解決辦法,吵架就只會帶來壞情緒和傷害。 所以,吵完之后,我們還是要與對方理性反思和協商、約定。 許多沖突只是源于夫妻喜好不同,而不是原則問題,不要將事情惡意擴大。 例如,雅雯喜歡兩人相處,而阿成喜好和朋友相聚。只要不抱著對方一定要聽我的,他一定要滿足我的觀念,兩者不是必然形成沖突。 在這個世界上,幾乎一切的事情都可以用溝通來解決。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傾聽對方的意見,從中找到一個平衡點。 在婚姻中,不忘自我成長。我們很多人都會將原生家庭的問題帶到婚姻中,并且要求伴侶無條件的滿足,這時就會引發很多矛盾。 為自己負責,療愈自己的創傷,看到自己某些需要背后的真實情感,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不把自己的情緒強加給對方。 成長、理解、互相尊重,是和諧的親密關系必不可少的一環。 在關系中,做一個真實的人。說出自己的真心感受,而不是一味的違心壓抑。其實你虛偽的壓抑,對于自己和對方,都是另一種更嚴重的傷害。 學會好好說話,學會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一味的指責、抱怨、攻擊。 暴力溝通與冷暴力結出的惡果,絕不會是雙方在矛盾最初所期待的結果。也就是說,你的對婚姻的期待,會被你親口毀滅。 婚姻中的兩大致命傷,是大部分夫妻最終導致婚姻破裂的根源。 婚姻是兩個人的事情,希望天下的夫妻都能用尊重、負責、成熟、積極的心態去經營婚姻。 彼時,你會發現,婚姻絕不是愛情的墳墓,白頭偕老更不是傳說,幸福隨時伴你同行。 來源: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