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與人好好相處,與同學,與朋友,與老師,與父母,但是與人相處有的人終其一生也沒有學會。 茫茫人海中,能夠相遇靠緣份,而相知卻要靠真心。我們不能強求所有的人都喜歡自己,魯迅說,人生得一知己足以,如果你今天知己遠不一止一個,是不是就相當富有了? 所以,不要強求所有的人都和自己有緣,也不要強求所有的人都和自己相知,只要我們珍惜喜歡自己的人,足矣。 ——綠水無憂 我的好友Z遇到了困惑,找一個她認為交往多年的朋友訴苦,朋友既沒有感同身受她的痛苦,也沒有給她解惑減壓的建議分析,Z說自己很受傷,相比于之前的困惑,相處多年的朋友的淡漠讓她更困惑。 我問了Z一句:你確定她是你的朋友,而不是熟人? 熟人和朋友是不同的,不要以為和你相處了多年的人就一定是你的朋友,有時候交往了幾十年的人也許僅僅是個熟人而已。 而朋友,可能是一見鐘情的相交,可能是尚未謀面的神交,可能是遠隔千山萬水的知音,也可能是相知多年的故友,但無論什么時候,你們的心是相通的,這一點也正是熟人所代替不了的。 熟人一定是不止交往一次的人,點頭之交我們肯定會說“我們不太熟”。熟人也會是交往很長時間的人,多年的同事,多年的鄰居,都可能是熟人。熟人也會是對我們有過幫助需要我們記住感恩的人,出門辦事總會問一下,那里有熟人不? 但是熟人代替不了朋友,熟人沒有義務對你的心情感同身受,熟人不需要為你的情緒買單,熟人不需要一定從你的角度思考問題。熟人就是相識多次大家有需要可以互相幫助的人,簡稱就是你的人脈! 為了朋友兩肋插刀,這是對朋友的情感的表達。其實真正的朋友并不需要你為他去插刀,但是朋友是危難需要時可以隨時挺身而出的心,一個傷心轉身時站在自己身后的人,只是非常遺憾的是,我們經常會發現這種要求其實很難。 曾經在一個微信群里與人發生了爭執,群里有很多熟人,有人勸架,有人辯解,有人看熱鬧,當然還有人和稀泥,最后結束時有個人發了紅包表示爭執結束,可是在搶紅包的眾人中我看到了一個朋友,一個多年的朋友!在整個事件的爭執中,她自始至終沒有說一句話! 本來就是爭執,我不一定是真理的一方,但是當時我的表現有點情緒激動,我自我安慰認為這個朋友保持沉默的原因可能是不贊同我的觀點,我在等待她私聊我,哪怕給我說兩句安撫的話,哪怕讓我知道她感受到了我心情不好,都可以,可是都沒有! 是我對朋友要求標準太高了嗎? 我們年齡在增長,人脈也在積累,我們總是希望朋友越多越好,總是覺得多個朋友多條路,可是朋友哪是那么容易就遇上的,朋友是心靈上的互通,感情上的交融,這種互通和交融是雙方面的,如果不是,那么,你們不論交往多久,也只是恰巧在同一個空間而已。 想明白了這一點,當我們失去一個所謂的朋友時,就不會那么遺憾,那么傷心。 在一次多人聊天聚會上,有一個同事講到了我其中一個朋友,剛開始也就是正常的女人間的八卦,但是越說越離譜,話也越來越難聽,我只好正顏厲色說,別講了,這人是我的朋友。話題戛然而止,場面一度很是尷尬。 事后一個當天在場的同事埋怨我,當時干嘛那么情緒化,其實大家都是熟識,隨便聊聊沒啥呀?我回答:因為你們講的這個人和你們只是熟識,和我卻是朋友。 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有女人的地方就有八卦,沒有人背后不說人,也沒有人背后不被人說。與共同的朋友聊共同的敵人,那是放毒,與共同的熟人聊共同的熟人,那是八卦,與共同的朋友聊共同的熟人,那是解壓。最不應該的就是對一個熟人聊他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一定會挺身維護朋友的,哪怕是背后說,也NO! 所以,朋友是這個世界的稀有產品,不是可供我們揮霍炫耀的奢侈品,更不是隨處可見取之不竭的日用品。 在這個物質利益越來越充斥的社會,我們越來越發現朋友的珍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為你的朋友,不要對所有的人都那么強求,也不用為自己的錯位認識而傷心,轉身回頭,你的朋友還在那里! 相識一場是緣分,緣深緣淺看路程,這條路走著走著有些人就散了,而我堅持認為能散去的只是熟人,不是朋友。 關注 農林思政 讓思政課更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