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華家河鎮祝家樓村歷史上有一座“竹林別墅”,聽這名字就很有詩意,族譜中也記載了名字的來由——醉堂公作《竹林別墅敘》曰:“吾之家塾基址非不廣也,而囂塵未滌;棟宇非不新也,而喧嘩猶未凈。爰于村東北隅構一室,曰別墅。效王摩詰輞川故事,塾師趙君松亭矣,君等有竹林七賢之樂,因贈名‘竹林別墅’”。 ![]() 圖片來自網絡 一說王摩羯,大才子王維,自然第一想到那首著名的《竹里館》,族譜里提到的這個“輞川故事”確實也包含了這首詩,乃是王維自編的《輞川集》,也是王維山水詩的集大成。輞川在今陜西藍田縣終南山下,沒錯,《鐘南別業》這首詩也是很有名的。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看王大才子的描述,這里果然景色美如畫,有機會了一定去感受感受。 這個《輞川集》王維也寫了序,:“余別業在輞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華子岡、文杏館、斤竹嶺、鹿柴、木蘭柴、茱萸泮、宮槐陌、臨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欒家瀨、金屑泉、白石灘、北垞、竹里館、辛夷塢、漆園、椒園等,與裴迪閑暇,各賦絕句云爾?!?/p> 是不是瞬間想起幾首詩?原來這些都是地名呢,王大才子這么為當地旅游GDP考慮,難怪連大金主皇帝同志都“愛不釋手”。 不過我們往往知道王維作的,卻并不知道裴迪和(hè,四聲)的。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王維) 日夕見寒山,便為獨往客。不知深林事,但有麏麚跡。(裴迪) 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 來過竹里館,日與道相親。出入唯山鳥,幽深無世人。(裴迪) 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王維) 綠堤春草合,王孫自留玩。況有辛夷花,色與芙蓉亂。(裴迪) 這位和詩者,既是王維的超級大粉絲,也是王維的救命恩人。王維跑到終南山去過亦官亦隱的生活后,裴迪也跟了過去,兩人經常一邊飲酒一邊吟詩,小日子過的很嗨皮,堪稱世界好基友。兩人又是高富帥,簡直羨慕死旁人。 ![]() 圖片來自網絡 但好景不長,王維因“安史之亂”接受了安祿山強加的偽職,后來大唐軍隊平叛,接受偽職的官員們自然各個難逃死罪。這關鍵時候,好基友裴迪站了出來,拿出兩人在一起“互訴衷腸”的詩代王維表對大唐的不二忠心,暗含了“我天天跟著他,他想什么我還是知道的”的意思。 這首詩題目超級長——《菩提寺禁,裴迪來相看,說逆賊等凝碧池上作音樂,供奉人等句聲便一時淚下,私成口號,誦示裴迪》,別稱《凝碧詩》。全詩如下: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葉落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 皇帝本就愛惜王維的美貌,哦不,才華,正糾結到底該怎么處置這位“兩面派”,這下有詩為證,自然龍顏大悅,心說“這小子肯定還是愛我的”,不僅免了處罰還封了官。歷史上因禍得福的大才子不少,像王維這樣犯如此大錯還能全身而退封官加爵的恐怕也沒第二個了。你說他靠的是才華,我怎么覺得多少也靠點美貌呢~ 退一步想,假如當時王維就是沒寫這首詩,再假如基友怕惹事上身沒敢仗義執言,我們是否還能欣賞到后來大才子的更多詩作呢?所以平時還是多寫點詩,多往外傳傳,指不定什么時候就能救場呢?。▏烂C臉.jpg) 當然他的這位好基友是出了大氣力的,真能算上生死之交了。有人可能要為這位好基友打抱不平,王維大詩人的名號自然海內外皆知,然而這位好基友的各種信息——生卒年、字、號均不詳。不過“近朱者赤”,得虧傍了”詩佛“這棵大樹,裴迪才能留下這些與王維唱和的詩作傳世,據說他和“詩圣‘杜甫也私交甚好,這朋友圈氣場夠強,不然恐怕連名字都難留下呢。 |
|
來自: 瀟瀟雨ekg9m5f4 > 《文學一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