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戰陣地進攻首先應采用多次炮兵的急襲射擊殺傷對方人員,破壞工事、障礙物,武器裝備,打擊對方的戰斗意志。兩次急襲射擊間還要穿插進行破壞射擊、監視射擊,以直接摧毀防御工事和妨礙對方的觀察、修補工事。在進攻方進行火力準備時,最后一次急襲后炮兵會向縱深延伸射擊,以阻止防御方的預備隊增援一線,防御方通常隱蔽在工事中,等炮擊停止步兵沖鋒時再返回陣地,如果返回過早,會暴露在對方炮火下遭到嚴重的傷亡;如果返回過遲可能被對方壓制在工事內無法出來被殲。 攻擊一方步兵應利用炮兵火力準備的效果,掌握好時機,迅速在障礙物中開辟通路,接近對方的防御工事,盡量縮短步兵的沖擊距離,以便在防御方未完全做好戰斗準備時一舉突破防御陣地。炮兵火力準備結束時機太早,或步兵速度太慢,都有可能造成步炮脫節,如雙方交火的距離很近,炮兵火力往往會把正在作戰的雙方步兵一起消滅,造成不必要的傷亡,但卻會因守軍兵力傷亡殆盡而二梯隊能夠輕而易舉地奪取陣地。萬不得已的時候,一般不會采用, 坦克與步兵對抗時占有明顯的優勢。但是坦克視界受限難以全面掌握戰場情況,比較容易受到對方各種反坦克兵器的打擊,如果有步兵掩護,坦克和步兵的威力都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進攻方會在防線上尋找2~3個火力薄弱或地形有利的地點試探進攻。一旦發現有缺口,立刻投入預備隊快速通過火線,并且在防御方預備隊趕到前控制突破口。一般防御方會將機槍發射陣地設置在防線的兩翼或者反斜面不易被炮火壓制的區域,對于敵突入陣地的分隊形成側射。 在陣前幾十米的距離內,當進攻一方的步兵突然遭到機槍火力的密集射擊和大量手榴彈的密集轟擊,這一次攻勢基本就被瓦解了,攻擊方的步兵要么就地臥倒,要么在火力掩護下迅速后撤,總之繼續沖擊除了增大傷亡外沒有多少作用。在重機槍響起之后,攻擊方應就地隱蔽,通過火力偵察或試探性的攻擊,尋找機槍陣地,使用曲射火力壓制和直瞄火器摧毀火力點,再以主力發起沖擊;也可反復進行小規模的沖擊,消耗防御方的彈藥,等到其彈藥消耗將盡之時,再以主力猛烈沖擊一舉奪取陣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