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了,個人對朝鮮戰爭純軍事部分進行分析歸納17 白天必須撤離。 除非戰局特別有利,否則志愿軍一般在黎明的時候結束戰斗。已奪占的陣地如果位置過于突出,難以堅守時,也只能放棄。 (4)影響 依靠靈活的戰術和聯合國軍的疏忽大意,志愿軍在第一、二次戰役中取得了很好的戰績,但卻難于殲滅美軍和英軍,原因有:一是志愿軍缺乏制空權,難以在白天對運動中的聯合國軍實施打擊,只能在夜間對聚攏在一起的聯合國軍野戰陣地實施攻堅;二是由于火力相差懸殊,陣地攻堅能力不足,導致每次都要等到被圍之敵彈藥耗盡后才能殲滅,耗費時間較長: 第一次戰役中的云山戰斗,美騎8團3營,雖然營指揮所遇襲,營長重傷,但還是在志愿軍的圍攻下堅持了3天,最后因彈藥耗盡突圍,兩天后再度被包圍,被殲滅; 第二次戰役東線中的新興里戰斗,美第31團戰斗隊(由31團3營、第57野戰炮營、32團1營組成),被志愿軍圍困了4天,炮彈耗盡,在突圍過程中被殲滅; 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英軍的格洛斯特團第3營被志愿軍圍困4天,彈藥耗盡,被殲。 從第三次戰役開始,敵人對志愿軍的作戰方式已有防備,聯合國軍的防線也日益嚴密,滲透戰術的效果越來越有限;而火力上的差距卻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彌補。隨著戰局的發展,志愿軍越來越難以對美軍實施有效的打擊。 4、美軍的進攻與志愿軍的防御 (1)美軍的進攻 A、陣地進攻的標準模式[63] 美軍陣地進攻的標準模式是:先由炮兵和空軍對目標高地進行火力準備,而后由步兵前往奪占,如果遇到守軍的射擊,則呼喚火力轟擊敵所在位置,而后步兵繼續前進。 猛烈的火力支援:在遭到守軍熾密火力射擊時,美軍步兵連會就地據守,并以迫擊炮轟擊守軍火力點。緊接著,上級野戰炮兵會對同一位置進行轟擊。如果有空中管制官隨行,則在炮火結束后,飛機會繼續對同一位置進行攻擊。 效果:在第二次戰役東線戰場中,如果只是炮擊,那么一等炮擊停止,志愿軍的武器馬上就會恢復射擊。但如果是空中攻擊,則志愿軍的陣地會沉寂12至25分鐘。 陣地清剿 在志愿軍采用坑道戰術之前,陣地清剿對美軍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對付曲射火炮難以摧毀的工事和暗堡,美軍一般依靠無后坐力炮就能解決;少部分需要步兵直接攻取的工事,美軍也會以絕對優勢的火力壓制工事內的守軍,而后以手榴彈解決。由于火焰噴射器會給操作者自身帶來很大危險,美軍似乎并不喜歡使用。 美軍步兵過于依賴火力 美軍一位步兵營長認為:“我們為求萬無一失,在太多的場合使用了空軍和炮兵。我曾經在率部攻打山頭的時候呼叫空軍和炮兵,而我當時并不肯定射程內是否存在任何敵人。在戰斗中,我們為保證士兵的生命交納了過高的‘保險費’。有時,十個敵軍步兵就可能擋住我軍一個完整的團級縱隊,直到一個營的火炮、坦克和所有支援武器準備完畢,能夠協助少數步兵前進為止。” B、美軍坦克的攻擊 由于缺少反坦克武器,在運動戰階段,志愿軍無法應對美軍坦克的突入。 第四次戰役的漢江南岸防御戰中(1.25~2.16),美25師連續6日(2.5~2.10)以坦克部隊突入志愿軍縱深,有時達10公里,給志愿軍造成了極大的損失:據美軍統計,“僅在戰場上確認的尸體就有4251具”,而美軍僅“亡約70人,傷約220人”。[64] 但由于李奇微謹慎的“直線戰術”,突入的美坦克部隊都于當天撤回出發陣地,并未對志愿軍防線的穩定性造成太大影響,美軍的戰線一天依然只推進1~2公里,志愿軍在漢江南岸的阻擊依然堅持到了2月16日。[6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