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 劉 勰
奇氣鐘莒國,飄然降文星1。
洋洋三萬言2,千秋萬世名。
定林3寒窗苦,落筆超群英。
美文五十篇4,皇皇巨著成。
大義攔車馬5,“良寶”終取定6!
為政有清名,“門閥”阻通行7。
無奈遁空門,寂寞伴余生。
才高竟何施,千春傷我情!
“文心”遭冷落8,“風骨”長回應9。
明清始放光10,現代研討精11。
美學冠中西12,盛世慰先靈13。
(洪舜記于甲午仲冬)
注釋:
1、文星指劉勰,其祖籍山東莒縣,古稱莒國。
2、《文心雕龍》計37000余言。
3、指定林寺。
4、《文心雕龍》計50篇。
5、劉勰為推廣《文心雕龍》,胸懷大義,不計榮辱,在大街上攔住大文學家沈約的車馬。
6、“良寶”指《文心雕龍》,沈約讀后肯定了其價值,劉勰因此名揚天下。
7、指黑暗的“門閥”世族統治阻礙了劉勰政治才能的進一步發揮,其很不得志,因劉勰出身低微。
8、指《文心雕龍》誕生后千余年長期遭受冷落,不為封建統治者看好,
9、《文心雕龍》闡述的“風骨”論等創作理論卻有強大的生命力,得到有識之士的長久回應。
10、指《文心雕龍》在明清之際開始得到社會的更多注意和研究。
11、指《文心雕龍》在現當代的研究討論更加精深。
12、 指《文心雕龍》的美學價值可以和西方亞里士多德的《詩學》相媲美。(魯迅語)。
13、指在百家爭鳴的盛世,《文心雕龍》才凸顯其不朽價值,先靈劉勰可以得到安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