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學說是哲學,是地球上一切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 五行學說和陰陽學說一樣,也是一種哲學思想 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 五行學說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之間的運動變化而生成的。同時,還以五行之間相生相克的關系來闡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靜止的,而是在不斷的相生、相克的運動之中維持著協調平衡。這就是五行學說的基本定義,是辯證唯物的哲學思想。 那我們如何理解五行中的五個元素呢?——從特性 木的特性:古人稱“木曰(yue)曲直”。“曲直”,實際是指樹木的生長形態,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為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于木。例如:以五臟配屬五行,則由于肝主升而歸屬于木; 又如:日出東方,與木的升發特性相類,故歸屬于木; 再者:肝屬于木,則肝主筋和肝開竅于目的“筋”和“目”亦屬于木。 火的特性:古人稱“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溫熱、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為具有溫熱、升騰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火。例如:心陽主溫煦而歸屬于火; 又如:南方炎熱,與火的炎上特性相類,故歸屬于火; 再者:心屬于火,則心主“脈”和“舌”亦屬于火。 土的特性:古人稱“土爰稼穡”,是指土有種植和收獲農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為具有生化、承載、受納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土。故有“土載四行”和“土為萬物之母”之說。 例如:脾主運化而歸屬于土; 又如: 脾屬于土,則脾主“肉”和“口”亦屬于土。 金的特性;古人稱“金曰從革”。“從革”是指“變革”的意思。引申為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等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金。例如:肺主降而歸屬于金; 又如:日落于西,與金的肅降特性相類,故歸屬于金。 再者:肺屬于金,則肺主“皮毛”和“鼻”亦屬于金。 水的特性:古人稱“水曰潤下”。是指水具有滋潤和向下的特性。引申為具有寒涼、滋潤、向下運行的事物,均歸屬于水。 例如:腎主水而歸屬于水;又如:北方寒冷,與水的特性相類,故歸屬于水;再者:腎屬于水,則腎主“骨”和“耳”、“二陰”亦屬于水。 這樣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五行學說了,用具體的實物來比劃五行中的五個元素,運用五行中的關系解釋大自然的運行規律和平衡。 |
|
來自: 昵稱11935121 > 《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