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受苦了!” 我簡單的一句話,讓對面的大小伙子淚流滿面。 A先生說,他一直是一個積極上進(jìn)、認(rèn)真生活的人。而妻子對他只有指責(zé),說他不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最讓他受不了的是,在他罹患疾病動手術(shù)時,以及現(xiàn)在仍在擔(dān)心疾病復(fù)發(fā)時,她依然對他冷漠以對。 他想不明白,一向積極向上的自己,為什么會有如此糟糕的婚姻。 ”這段婚姻,是不是激發(fā)出你身上很多負(fù)性的東西,這個自己,是你不喜歡的?“ 他點(diǎn)頭,淚水更多。 的確會有這種情況。一個朋友告訴我,與男友在一起時,她經(jīng)常會情緒崩潰,甚至?xí)沟桌铩6埃恢笔且粋€非常溫和的人。 有時,你的伴侶會讓你變成“另一個人”。這個人不是更好的自己,而是更壞的自己。你不想維持婚姻,是因?yàn)槟銦o法接受婚姻中這個不美好的自己。 這是因?yàn)槟悴恍矣龅搅艘粋€極其糟糕的伴侶?倒不見得。 我相信,如果A先生的妻子來到咨詢室,一定會講述一個不同版本的故事。在那個故事里,那個極其糟糕的伴侶可能就是A先生。 2 除非夫妻同時前來咨詢,否則咨詢師很難有機(jī)會看到同一個故事的另一面。但有時,咨詢師有機(jī)會從不同的側(cè)面看類似的故事。 B先生談了很多次戀愛,卻遲遲沒有走進(jìn)婚姻。在每一段關(guān)系中,他都是真誠的。他如實(shí)告訴對方自己的情感經(jīng)歷,在不能許給對方一個婚姻時,他也明確告訴對方。他的痛苦是:沒想娶一個女人卻與她談情說愛,覺得自己是個十足的騙子。特別是,看到對方為此痛不欲生時,他更覺得自己可恨之極。 在兩個成年人之間,有言在先,雙方自愿,怎么看也不能說B先生是個騙子。 我甚至覺得B先生的自責(zé)與真誠,在這個虛榮與虛偽盛行的時代里,還挺難得的。 但另一次咨詢經(jīng)歷,讓我看到了這類故事的另一面。 C女士有一個男友,兩人在一起非常開心。有時,兩人手拉手走在街上,男友一時興起,將她背在背上飛奔,她開心地大叫,仿佛回到了童年的時光。她說,這些美好的情景,讓她終生難忘。 但她的男友,是別人的老公。 C女士并不苛求男友給她一個婚姻承諾,只要能與他在一起,她就知足了。但是,她懷孕了,這讓她頓感惶恐無助。她知道不能要這個孩子,但又渴望擁有自己的孩子。她更渴望男友陪在她身邊,讓她不再如此惶恐無助。可是,他做不到,因?yàn)樗凶约旱募摇?/p> 對此,男友極其自責(zé)和痛苦。甚至,流淚,恨自己不能承擔(dān)起男人的責(zé)任。 兩人也是有言在先,雙方自愿。但這卻讓C女士感到雙重痛苦:不僅在特殊的時刻男友不能陪在身邊,自己也沒有理由去指責(zé)那個男人,因?yàn)檫@種生活是她自己的選擇。 3 心理咨詢,看起來就是咨詢師在聽來訪者講一個不客觀的故事。在故事中,來訪者一般是“受害者”,對方往往是一個十分糟糕甚至非常可恨的人。這當(dāng)然不是客觀真相,但這是來訪者的“真相”。 我們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主觀世界中。對一個獨(dú)立的個體來說,這個主觀世界,就是你真實(shí)的世界,你的愛恨情仇都發(fā)生在這個世界之中。 我們越是了解一個人的主觀世界,就越是理解TA的痛苦。 所以,在咨詢室里,對錯不重要,痛苦才是真正重要的東西。而所有的痛苦,都值得尊重。 就是因?yàn)橥纯鄾]有被看見,我們才會如此地孤獨(dú)和絕望。 咨詢師不是基于事情的對錯去支持來訪者,來訪者也不是來讓咨詢師評理的,TA需要的是,有人能理解他的痛苦。 痛苦被看見,療愈就開始發(fā)生。所以,一句“你受苦了”,就讓一個男人淚流滿面。 而我越做咨詢,越感覺到:眾生皆苦。 咨詢師雖然有機(jī)會看到硬幣的兩面,但仍會有角色的局限性。比如,在咨詢室里,咨詢師能深深理解一個露陰障礙者的痛苦與恐懼,但在公園里看到一個露陰障礙者時,一樣會充滿厭惡,甚至?xí)?bào)警。畢竟,除了主觀世界,我們還共同生活在一個真實(shí)的客觀世界里。在這個世界里,我們必須遵守它的規(guī)則。 我們更期待在婚姻和家庭中,更多的人能夠不再執(zhí)著地糾纏于對錯,而是看見對方真實(shí)的痛苦,并將TA擁入懷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