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潛水游世界第2202次分享,類別【潛水安全】。潛水美文伴你潛游世界。如果你希望收取潛水資訊,請關注訂閱號divetheworld; 如果你還對優惠潛水套餐和行程感興趣,請關注服務號divetheworld_s 記得在考OW時,雖會有潛伴意識,但由于自己技術問題,能跟緊教練或是DM已經很好了,潛伴沒跟上,而我一點也沒察覺到,時常發生。當OW畢業后,我跟潛伴一起去fun dive,沒有了教練在旁,我一下子就意識到潛伴就像生死之交,可靠的潛伴在問題和危險來臨時,會相互照顧,相互支持。
而資深潛水教練老周就潛伴這一問題寫下他的見解和分析,不僅是讓你懂得如何尋找潛伴,也是告誡自己怎樣成為可靠的潛伴。不管你是否贊同作者的觀點,這篇文章都值得你耐心讀完。也歡迎大家在文末發評論討論個中問題。 安潛安潛----潛伴篇(初級篇) 文/潛水教練老周 圖/網絡 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篇不討論潛伴的重要性和意義,重在討論潛伴間如何做到不失散和相互照顧,如何將不熟悉的潛水員快速發展成為自己的潛伴!
首先,問問自己,我們對潛伴的定義是什么?大多人會答:潛水時的伙伴,在潛水過程中相互照顧,相互支持。對的,這是標準定義。但是,事實上很多人對潛伴的定義是:來照顧我的人! 潛水員待在一起,就相互打聽級別、瓶數,然后選擇一個最強的,希望與對方結成潛伴。如果你是這樣尋找潛伴的,那就簡單了,給你一個好用的辦法:
昂首走進潛店,左手叉腰,右手高舉足額美元,大喊一聲,我要一個負責的潛導,只帶我一個人! 實現以上相對困難者,就請加入我們下面的討論。 首先從態度上要解決的問題是:潛伴是相互照顧的,不是對方來照顧自己的!當然,夫妻潛伴、情侶潛伴、曖昧潛伴除外。 解決這個態度問題的核心在于:“相互照顧”!相互就是雙方的事,那么到底是誰該首先主動促成相互?如果誰也不主動,那就不可能“相互”了。 當然,我們可以約定:男的主動,丑的主動,胖的主動,黑的主動,欠對方錢的主動。但問題又在于,誰會承認自己更MAN一點?更丑一點?更胖一點?更黑一點?有的人還會忘記自己借過錢!
所以,我個人建議是:自己主動,促成相互在一起,促成相互照顧。自己先主動成為一個能照顧對方的潛伴,然后引導和教育對方成為一個能照顧自己的潛伴! 這也就是本篇的主題,如何將不熟悉的潛水員快速發展成為自己的潛伴! ▼ 是不是解決了態度問題,潛伴就能不失散并相互照顧了呢?來看二個真實的案例: 潛水員A和B是潛伴。一下水,二人就分開了,一直到升水也沒有在一起過。老夫去私下詢問,得到的回復是: A:一下潛,B就賴在上面不肯下來,我在下面等了好久,他都不跟下來,潛導要走了,我不可能等他啊,當然我就跟著潛導走了。 B:我的教練要求下潛和上升,一定要慢,速度不能快了。A一下水,就跟打慌的雞一樣,快速潛到很深的地方,我才不會這么快地下潛這么深呢,安全第一!既然他都這么不注意安全,我才不要跟他在一起。所以,我全程都跟在大部隊后面,沒有去追A。 我: “Buddy本是同林鳥,一旦下水各自逃”。 潛水員A和B是潛伴。下水后,A永遠游在團隊之前,B永遠游在團隊之后,當然,此二人就絕不可能成為在一起的潛伴。老夫去私下詢問,得到的回復是: A:肯定要游在最前面啊!特別是要游在潛導的前面!因為能看到好多東西,有些東西,前面的人經過時,就嚇跑了,游在中間和后面的人根本看不到!我那傻潛伴不知道在想什么,總游在最后,他肯定什么也沒有看到,我曾等他游到前面來,他卻不肯來追我。 B:我教練叮囑過,不要游在潛導前面!萬一潛導在后面突然改變了方向,萬一走在最前面被大流吹走?不知道A在干什么,總是跑到最前面去,這多危險啊,我寧可不要這個潛伴,也不要到前面去冒險。 我:唱個歌給你們聽“Buddy不見鳥,向誰去喊冤!” 通過以上二個案例,我們發現,除了態度問題要解決,還有技術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第一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潛伴間的位置。關于潛伴間的位置,有各種允許的方法,老夫個人建議是:肩并肩!再詳細一點,肩與肩距離一拳到二拳。 潛伴游動時,應該是肩并肩,且能隨時手拉手(嘻,嘻,曖昧不?)。其它的什么1.5米,什么一口氣游到,什么伸手能抓到,都不太好界定。唯肩并肩,既容易表達,又容易做到。
但為了達到肩并肩,帶來第二個技術問題:體態及手的位置。 體態建議用TRIM。因為雙方都在TRIM狀態下時,當其中一個上浮或下沉,雙方都很容易發現,至少比身體垂直時更容易發現。并且,TRIM狀態時,手是前伸或抱胸不動的。如果一個潛伴在游動時,手需要做蛙泳或自由泳的動作,那誰跟他肩并肩誰就可能被他打到,甚至打掉二級頭或裝備,這樣就做不到肩并肩了。 TRIM還有一個好處,身體相對水平的橫切面大,阻力大,上升和下沉,速度都不會太快,這樣更安全。 如果某個潛伴做不到TRIM,那至少也要做到手不能動!手向前伸直或抱在胸前,但不能劃動。否則,誰敢跟他肩并肩。 通過上面的二個案例和二個技術問題,其實我們應該發現,潛伴在水下失散和不能相互照顧,是因為一些習慣和理念的不同,大家執行各自的習慣和理念。如果我們能事先與潛伴溝通,約定好各個習慣,統一用一樣的理念,那么,我們很容易做到肩并肩。當我們做到了肩并肩,相互照顧,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我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觀察,整理出一些下潛前需要與潛伴溝通的要點,供大家討論。 1 入水時 容易出現的分岐現象:有的人喜歡最先入水。因為暈船需要先到水里恢復一下;因為需要先到水里檢查相關裝備(特別是水攝者);因為太熱需要到水里涼快一下。有的人喜歡最后入水。因為在水面上飄著浪費體力;因為有可能浪把自己推遠了;因為海水太咸。 因分岐而有可能帶來的問題:最先入水者嫌潛伴動作太慢,怕下潛時跟不上大部隊而失散,于是不肯等潛伴。最后入水者嫌潛伴太猴急,不肯追趕。于是相互埋怨而失散。各自在水里唱著:“Buddy不見鳥,向誰去喊冤!” 建議溝通的內容:潛伴間商量好,是最先入水,還是最后入水。一定要避免一個最先一個最后。 我的個人建議:是最先入水還是最后入水,根據不同的潛點會有不同的答案,建議先咨詢潛導,雙方協商后決定。老夫曾見過一種人,生性高貴,不肯與人爭搶,凡事都等大家忙完了,自己才從容不迫地組裝裝備準備入水。若遇這種人,一定要有超強的踢動能力,下水后能及時追上大部隊。否則,建議不要最后入水。 2 下潛時 容易出現的分岐現象:有的人喜歡快速下潛,有的人喜歡慢速下潛。 因為分岐而有可能帶來的問題:快速下潛的望著慢速下潛的,希望對方下來。慢速下潛的看著快速下潛的心里罵著傻B。然后,Buddy本是同林鳥,下水以后各自逃。失散!并且是心里相互不爽地失散! 建議溝通的內容:我們是快速下潛還是慢速下潛。 我的個人建議:因為這個答案在不同的潛點,會有不同的最優選擇。建議咨詢潛導后雙方協商決定。 3 下潛后 容易出現的分岐現象:有的人喜歡潛得比較深,有的人喜歡潛得比較淺,有的人喜歡跟潛導保持在同一個深度,有的人喜歡比潛導的深度淺一些。 因為分岐而有可能帶來的問題:一個潛得深,等潛伴下來找自己,另一個潛得淺,出于安全和害怕,不肯去靠近潛伴。失散五分鐘后,二人都決定獨自潛水,不再與潛伴匯合。然后雙方都開始唱:“Buddy不見鳥,向誰去喊冤!”。 建議溝通的內容:下潛后的預訂深度是多少?有時,會以潛導深度為準。那么,我們是跟潛導保持同一深度?還是略比潛導高一些?還是略比潛導低一些? 我的個人建議:下潛后的預定深度應該以簡報時潛導建議的深度為準,如無特殊情況,最好是比潛導高一些。特別是用氣量較大的潛水員。提醒:一旦下潛,就要立即肩并肩。如果五分鐘內不能做到,多半雙方就完全失散了。 4 上升時 容易出現的分岐現象:有的人喜歡一米一米地慢慢上升,有的人喜歡上升好幾米后,稍做停留再繼續上升,有的人喜歡慢慢地一升到頂。 因為分岐而有可能帶來的問題:二人上升速度和上升的位置不統一,容易造成誤會。老夫曾見到二個人打手勢上升,總有一個會稍高一些,另一個只有跟從,結果,原本是一個階段上升,他們卻直接上到五米,然后,三分鐘停留后升水。升水后一問,他們相互以為對方出了問題需要升水。還有一種誤會的情況是:一人上升,另一人卻遲遲不上升,也會造成潛伴失散。 建議溝通的內容:建議在下潛前就約定,每次上升,以幾米為一個單位?然后,在進行上升時,用手勢告訴潛伴,我們上升幾個單位。 我的個人建議:約定以一米或二米為一個上升單位,在上升時,達到上升位置即在當地調整中性浮力,然后立即開始肩并肩。 5 游動速度 容易出現的分岐現象:有的人流動速度快,二次打腿就竄出好幾米。有的人游動速度慢,全身動好幾下,才前進一米。 因為分岐而有可能帶來的問題:游動速度差異,經常造成潛伴失散。特別是當有游動慢于團隊速度時,往往快的那一個,會為了自己安全跟隨團隊離開,丟下游動不力的人在海里大哭:“Buddy不見鳥,向誰去喊冤!”掉隊的潛水員容易引發恐慌而誘發潛水事故。 建議溝通的內容:那么,我們約定一下,是游動快的等游動慢的?還是流動慢的來追游動快的? 我的個人建議:當然應該是游動速度快的等游動速度慢的!萬不能讓游動慢的去追。因為會造成游動慢的人大喘氣,而大喘氣,太容易造成事故!如果團隊游動太快,導致潛伴跟不上,則游動快的人需要通報潛導,讓團隊全體等待潛伴跟上團隊! 6 游動位置 容易出現的分岐現象:有的人喜歡游在團隊最前面,第一個看到東西。有的人喜歡游在團隊中間,感覺安全。有的人喜歡游在團隊最后,萬一有流,前面的人吹走了,自己還可以僥幸。 因為分岐而有可能帶來的問題:二人游動在不同的位置,事實上也就失散了。有些潛水團隊游了一段,發現丟了一個人,多數有這個原因。被丟掉的人,如遇恐慌,則事故機率大增! 建議溝通的問題:我們應該保持在團隊的哪個位置。 我的個人建議:在不同的潛點,最佳位置的答案不同。大家可以先咨詢潛導潛點情況,根據地形、水流、是否拍攝等條件綜合決定出一個游動位置。并且是從下水穩定下來后,就一直保持在這個位置。
7 離潛導位置 同6,游動位置
8 離潛導位置當潛伴在觀察或拍攝時,大部隊離開,該如何? 容易出現的分岐現象:一個潛水員拍攝一個潛水員不拍攝。當拍攝者認真拍攝時,大部隊開始離開。不拍攝者面臨繼續留下等潛伴還是跟隨大部隊離開的問題,或者狠心打斷拍攝者的拍攝,要求拍攝者離開。 因為分岐而有可能帶來的問題:拍攝者有可能堅持暫時不離開,而不拍攝者有可能為了自身安全,隨大部隊而去。徒留下拍攝者拍完后,孤伶伶地唱:“Buddy不見鳥,向誰去喊冤!”。這樣的話,不但是與潛伴失散,而且是與團隊失散。這種境遇事故機率太高了! 需要溝通的問題:不拍攝的潛水員如何與拍攝的潛水員配合,達到既不與潛伴失散,更不與團隊失散! 我的個人建議:根據潛伴游動能力和潛水技術,可以協商為:當時就提醒潛伴跟大部隊離開;不拍攝者觀察大部隊離開方向,待潛伴拍攝完畢后一同追趕大部隊;不拍攝者游動開一段距離,既能看到大部隊,又能讓潛伴看到自己,待潛伴拍攝完后向自己追來,再一同追趕大部隊;當即叫住潛導和大部隊,讓大家一起等著自己的潛伴。
9 遇流時 容易出現的分岐現象:一人抗流一人放流造成失散;一人抗流一人向潛導靠近造成失散;一人希望潛伴協助卻表達不出,眼睜睜看著潛伴離開自己卻無能為力。事實上,我見到的絕大多數潛水員,一旦遇流就各自做鳥獸散,各自管自己了。 因為分岐而有可能帶來的問題:因意見不同而造成瞬間失散。若一人落單,則容易造成潛水事故。很多潛水員遇流時,只顧自己。其實,越是遇流,越需要跟潛伴保持待在一起。大流有可能把整個團隊吹散,但如果跟潛伴在一起,則安全度比一人落單高出許多! 需要溝通的問題:遇流是抗流還是放流?誰強誰弱?誰幫助誰? 我的個人建議:潛伴可提前溝通自己的抗流能力。如果二人都是抗流英雄,則一起并肩抗流;若一強一弱,則強助弱;若二人都弱,嘿嘿,咋辦哩?要么強流潛點不要下水,要么離潛導近點,要么要求潛導跟你們在一起;要么隨波逐流地放流,攜帶象拔,丁丁棒,口哨,反光鏡,且手拉手不要失散。 10 目標分歧 容易出現的分岐現象:有時,一個人要游向前看海龜,另一個需要停在原地拍海兔。有時,一個人要潛深一些,另一個人要潛淺一些。有時,一個要離潛導近一些,一個要離潛導遠一些。等等等等。 因為分岐而有可能帶來的問題:目標分岐,往往也是造成潛伴失散的原因。然后,雙方共同在心里罵:Buddy本是同林鳥,下水以后各自逃。 需要溝通的問題:若二個目標不一致,應該聽誰的?誰說了算? 我的個人建議:這個問題較難協調,建議每潛有一個Master,以當潛Master的目標為準。可以打賭,花錢,輪換等方式決定每一潛誰當Master。 11 溝通協調 容易出現的分岐現象:有的人叫人喜歡去拉拽對方;有的人喜歡敲丁丁棒;有的喜歡搖鈴鐺;有的人喜歡喊名字;有的人討厭在潛水過程中被別人拍拉;有的人在水下對聲音不敏感,聽到聲音沒有反應。 因為分岐而有可能帶來的問題:有時叫不應潛伴,有時叫潛伴時把潛伴惹急了(抓拉對方)。然后,就造成斗氣式失散,雙方再也不肯在一起當潛伴。還有,如果是敲丁丁棒,次數又頻繁,聲音又過大,容易造成叫潛伴時把全隊人員全叫住,被潛導禁止使用丁丁棒,或引發全隊潛水員不滿。 需要溝通的問題:二人在水下的溝通,是直接拉人?拍人?敲丁丁棒?喊名字?晃眼睛?還是其它方式。需要提前達成一致。有的潛水員不喜歡在水下被人拉和拍。 我的個人建議:首先潛伴間最好不要用潛導叫大家的方式,以避免引起潛導不滿;能不出手觸碰對方,就不觸碰,用聲音;喊名字是比較好的方式,一來聲音傳不遠,不容易影響其它人,二來潛伴對自己名字的聲音敏感而別人不敏感;如果呼叫潛伴無反應,才用觸碰的方式來叫應潛伴。 12 誰主動? 當在下水發現二人沒有達到肩并肩時,應該誰主動去靠近潛伴達到肩并肩? 容易出現的分岐現象:雙方都期望對方主動,結果造成誰也不主動。 因為分岐而有可能帶來的問題:失散,且有可能因為失散而導致其它惡果。 需要溝通的問題:在水下時,由誰主動靠近誰,達到肩并肩? 我的個人建議:約定幾種情況,當游動一前一后時,約定前者等后者,以免后者大喘氣;當一上一下時,二者都向潛導所在的高度靠近,然后達到肩并肩;當有流時,游動較強者主動靠近流動較弱者;其它情況下,約定一個Master,由非Master向Master靠近,達到肩并肩。 以上12個技巧,是老夫根據平時所見情況總結,顯然不會全面,各位可根據自己情況自行添加你所需要的項目,與潛伴在下水前溝通達成一致,在水下按照約定來做到肩并肩!
我們上面討論的,全是如何達到肩并肩的內容。達到了肩并肩,就能保證不與潛伴失散,從而達到能相互照顧的目的。 那么,肩并肩后,潛伴又如何相互照顧呢? 我把潛伴分為三類:初級潛伴、中級潛伴、高級潛伴。 強調一下,潛伴的核心是:在一起! 初級潛伴的核心:在一起壯膽,小問題共同解決,大問題有個通信兵,安全度提升 中級潛伴的核心:在一起相互督查提醒,將不小心和意外完全排除,將主動安全度提升到極限 高級潛伴的核心:對自己和對方全面負責,能處理意外和事故
對于今天討論的初級潛伴來說,如果某潛水員出現問題,則由潛伴匯報給潛導或更高級別的潛水員或教練,由潛導或高級別潛水員或教練來處理。 于是,當自己感覺有些不適時(冷;累;喘;感覺不舒服;游不動),應該告訴潛伴,讓潛伴告訴潛導,然后采取相應措施。或是看到潛伴有可能有問題時(累;喘;氣體迷醉),應該立即告訴潛導,采取相應措施。
如何把不熟悉的潛水員快速發展為潛伴,在水里能不失散和相互照顧,我們就討論完了。想讓這篇文章有效,重要的就是各位自己的執行了。建議大家用這樣步驟: 一、與潛伴溝通達成一致 二、潛水時照約定執行 三、升水后總結并補充約定不完善的地方 四、重復第二和第三步 如果大家執行順利的話,有望在三潛之內,將一個不熟悉的潛水員,快速發展為值得信賴的初級潛伴! 稍后給大家提供一個溝通模板,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 潛伴的核心: 初級潛伴: 初級潛伴位置要求:
失散問題溝通: 入水時(先后) 下潛時(快慢) 到達預定深度時(預定深度;稍深;稍淺;與潛導同一深度;看情況) 緩慢上升時,以幾米為一個單位(一米;二米;三米;同潛導;無概念) 游動速度(一人快一人慢;某人慢于團隊速度)
游動位置(高一些省氣、低一些流小;前一些先看,后一些安全)
離潛導位置(平行;稍前;稍后;落后;無視)
大部隊離開時(積極跟隊;長時間觀察拍攝)
遇流時(抗流英雄;勢單力薄)
目標分岐(一東一西;叫潛伴惹不滿)
溝通協調:(直接拉;拍人;敲丁丁棒;喊名字;晃眼睛;寫字板)
進階問題溝通: 當自己有些不適時,該如何?(冷;累;喘;感覺不舒服)
看到潛伴有可能有問題時,該如何?(累;喘;氣體迷醉)
潛伴簽字:
好潛伴養成步驟: 自己先做到 溝通和提升潛伴配合水平 通過練習和配合形成習慣
組合時溝通達成一致 堅持地執行和提醒 三潛之內,練習成為默契的潛伴 咳咳,因本文只討論初級潛伴,所以在此收尾。 關于中級潛伴和高級潛伴的內容,視本文反饋情況決定是否補充完整。 (所以,想看中級篇和高級篇的潛友猛烈轉發和評論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