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奐,今安徽亳州人,曹操之孫,燕王曹宇之子,三國時期魏國最后一位皇帝,在位五年。 在歷史上,曹奐雖然沒有什么存在感,但在位期間卻做過一件大事:詔令軍隊大舉進攻蜀漢,干掉蜀漢最后一根臺柱子姜維后,滅了蜀漢,砍掉了“三足鼎立”中的一只腳。 這人給人的感覺,是太好騙了,比如公元265年,也就是他在位的最后一年的那年八月,襄武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官員報告說,他們那旮旯出現了一個奇人,身高三丈多,腳印有三尺二寸長,頭發是白的,穿黃色衣服,戴黃色頭巾,拄著一根拐棍,這個奇人對一個叫王始的鄉民說,現在天下太平了,你們就等著過好日子吧,同年九月十四,曹奐下令大赦天下。 當然也不能說他好騙,古時候的人,由于不懂科學,很多人都信這個,要說好騙,都好騙,連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都因想長生不老,而被方士騙得團團轉呢。 除了好騙,曹奐另一個令人深刻的感覺是窩囊,而且極端窩囊—— 公元265年,把曹奐捧上帝王寶座的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繼承相國和晉王位,沒多久,這家伙就不滿足于相國之位了,心想曹丕既然能代漢,我為毛不能來個“司馬炎代魏”呢?便指使一些人去勸曹奐,陛下您最好早點讓位,晚了就來不及了。 看起來是勸,實際上是威脅。 幾句話一威脅,曹奐就慫了,連忙下達詔書說,晉王你家世代輔佐皇帝,功勛比天還大,多虧了你們司馬家族的恩澤,五湖四海才那么滋潤,老百姓才有吃有穿,和你們相比,我雖然是皇帝,但也差了幾條街,所以上天要我把皇位讓給你,這是天命,你就順應了吧,你若推辭,就是看不起我。 好一個司馬炎,明明想當皇帝想得口水長流,偏偏要“看不起”他,多次假意推辭,司馬炎才“順應天命”,接受了曹奐的禪讓。 作為皇帝,曹奐為什么如此窩囊呢?這當然與司馬家族的強勢有關。 甘露五年(260年),權臣司馬昭殺掉對他不滿的曹髦(魏國第四任皇帝,無謚號)后,立曹奐為帝。 當時的曹奐名叫曹璜,是為常道鄉公,是燕王曹宇的兒子,住在鄴城,司馬昭和大臣們一商量,決定立曹璜為帝,便派兒子司馬炎(時任中護軍)到鄴城去接。買東西的鏈接 曹璜是當年六月初一被皇太后下詔改名為曹奐的,被改名的第二天,他才來到都城洛陽,并于當天在太極前殿登基。 曹奐雖然名義上是皇帝,但他手中一點權力也沒有,一天也沒嘗過當皇帝的滋味,充其量是個管公章的,只管在司馬氏拿來的文件上蓋章,而不管是什么樣的文件,他不想蓋也得蓋。 在大臣和軍隊中,他也沒有任何勢力。 這樣的皇帝,當起來有什么意思?何況還得整天提心吊膽,生怕一不如司馬氏的意,就步了曹髦的后塵。 與其這樣當皇帝,還不如做他的常道鄉公,甚至還不如做一個老百姓。 說不定他早就不想當這個勞什子皇帝了,早就在心里喊:誰特么想當,就快點來接班吧,老子受夠了! 叫天天不應,但司馬炎應了,正好順水推舟,卸了這個包袱。 公元265年十一月,繼任相國、晉王之位僅僅三個月,司馬炎就迫不及待地讓曹奐把位子讓給他,篡奪了魏國政權,成了西晉的建立者。 兩天后,遷居金墉城(位于洛陽西北)的曹奐被封為陳留王,食邑萬戶。 由于讓位的態度好,司馬炎對他還算不錯,給予他的“讓位待遇”,可以說是相當地好了: 這樣一來,曹奐也就成了史上待遇、地位、結局都最好的亡國之君。 公元302年,活了58歲的曹奐在陳留封國壽終正寢,謚號“元皇帝”。 宿命三國作者:桓大司馬 |
|
來自: 汐鈺文藝范 > 《東亞史研究中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