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皇》電視劇海報。唐明皇即唐玄宗,因在清朝為避諱康熙帝之名玄燁,多稱其為唐明皇。 在中國歷史上,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位集大褒和大貶于一身的皇帝。他在位44年。在位前期,他勵精圖治,任用賢能,崇尚節儉,政治清明,使大唐王朝政局穩定,經濟繁榮,百業興旺,國富民殷,文化昌盛,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強盛繁榮、流芳百世的 “開元盛世”,但在后期,他卻怠慢朝政,重用奸臣,政治腐敗,驕奢淫逸,又給鼎盛的大唐帝國帶來了滅頂之災。 自古以來,人們一直把唐玄宗后期背道而馳的變化歸罪于一個女人——楊玉環。天寶四年(公元745年),60歲的唐玄宗將26歲的兒媳婦楊玉環納入后宮,作為妃子。因楊玉環年輕貌美,多才多藝,唐玄宗對她是“三千寵愛集一身”, 不久封其為貴妃。為了討得楊貴妃的歡心,唐玄宗將其大姐封為韓國夫人,三姐封為虢國夫人,八姐封為秦國夫人,將其堂兄楊國忠升任右丞相。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民間慨嘆:“可憐天下父母心,不愿生男愿生女”。 楊國忠任宰相后,官吏貪瀆,政治腐敗,朝政日壞,民怨沸騰。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起兵20萬,以討伐楊國忠為名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 天寶十五年(756年)六月初九叛軍攻破潼關,進入關中,直逼長安。 六月十二日,當時已經71歲的唐玄宗當朝宣布他將御駕親征,并煞有介事地進行了部署。當天夜晚,唐玄宗秘令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調動御林軍,進行出逃準備。 十三日凌晨,唐玄宗攜楊貴妃姐妹、皇子、皇孫、公主、嬪妃以及宰相楊國忠等官員、近侍的宦官、宮人,冒著蒙蒙細雨逃離了長安。 十四日,唐玄宗逃至馬嵬驛(今陜西興平市馬嵬鎮),又累又餓的隨行將士怒殺楊國忠父子和韓國夫人,并迫使唐玄宗下詔縊死楊貴妃。史稱“馬嵬驛事變”。 楊貴妃墓位于陜西興平市馬嵬鎮。在馬嵬坡事變中,楊貴妃被縊死后,隨行將士用行軍被褥將其尸體包裹,草草掩埋。兩年后,返回長安的唐玄宗想將楊貴妃改葬,但卻找不到掩埋楊貴妃的地方。傳說,此墓中掩埋的是在民間找到的楊貴妃當時遺落的香囊和鞋襪。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寫到:“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贝四乖诤蟠鷮矣行掭荨C鞔幎ù四怪車鞍俨礁胖薄,F墓園大體是民國時期陜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主修的格局。 十五日,當唐玄宗準備出發前往四川時,當地百姓攔路請求他留下主持平叛。唐玄宗不得已,分兵給太子李亨,授權其留下主持平叛大計,自己繼續入蜀。 十七日,唐玄宗到達扶風郡(今陜西鳳翔縣)。因隨行將士多是關中人,不愿意把家鄉留給叛軍,逃往四川,要求留在關中抗擊叛軍。正在僵持之時,恰巧從成都進貢的十余萬匹絲綢錦帛運到。唐玄宗命人將這些絲綢錦帛擺放在庭院當中,然后對將士們說,近年來由于他衰老糊涂,任人失當,造成了安祿山叛亂。為了躲避叛軍鋒芒,他又不得不倉促上路,使大家來不及與家人告辭,一路跋涉,非常辛苦,他感到非常愧對大家。因為蜀道狹窄遙遠,人馬多了更難行,所以他只想與兒子、孫子以及侍奉的宦官前往蜀地。這些人足以護送他去蜀地了?,F在請大家把這些絲綢錦帛分了作資費各自回家。大家回去后,見到自己的父母與長安的父老鄉親,代他向他們問好,讓他們多多保重。說著淚流沾襟。將士們深受感動,紛紛表示:“臣等死生隨陛下,不敢有二”。 十九日,唐玄宗從扶風郡出發,夜宿陳倉縣(今陜西寶雞市)。 二十日,渡渭河,到達大散關。 臥龍寺,原名靜禪寺,位于寶雞市陳倉鎮龍豐村,始建于隋朝,后經歷代擴建修葺,頗具規模。1947年,因國民黨38軍占據作軍火庫發生爆炸,全部焚毀,1985年,再次重修。史載,唐玄宗曾駐蹕于此。傳說,唐玄宗返程仍駐蹕于此,住持借機讓皇帝留下墨寶,唐玄宗欣然賜名“臥龍寺”。 《虢國夫人游春圖》是唐代畫家張萱的畫作。此畫描繪了唐天寶年間楊貴妃的三姐虢國夫人及其侍從春天出游的情景,屬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現藏于遼寧省博物館。在馬嵬驛事變中,虢國夫人趁亂與其子女及楊國忠妻等騎馬逃到陳倉(今陜西寶雞市)。在陳倉,虢國夫人被陳倉縣令薛景仙所殺,葬于陳倉城東門外。 鳳縣草涼驛村位于嘉陵江河西岸,因是陳倉道及后來的連云棧道上的草涼驛舊址而得名。史載,唐玄宗曾駐蹕于草涼驛的草涼樓。攝影/劉希平 二十四日到達河池郡城(今陜西鳳縣鳳州村)。蜀郡長史崔圓持表書前來迎接,并向唐玄宗上表稱,蜀中土地肥沃,糧食充盈,儲供易辦。唐玄宗非常感動,流著淚說:“世亂識忠臣”。逐任命崔圓為宰相。 消災寺位于陜西鳳縣鳳州村旁的豆積山上。相傳,此寺原名為蕭齋寺,因西漢丞相蕭何始建而得名。在唐朝,唐玄宗為避安史之亂入蜀途經此寺,因在此寺中消災祈福靈驗,御賜其“消災寺”名。攝影/劉希平 唐玄宗離開河池郡城后,不知什么原因,正史中均將下一站跳躍到益昌縣(今四川廣元市昭化鎮),時間也跳轉到七月初十,竟然有半個月的時間成了空白。因為那時從鳳州村到廣元,除了有陳倉道這條大官驛道外,還有多條便捷的支線可行,所以,唐玄宗去蜀的這段線路成為一個歷史謎題,眾說紛紜,尚無定論。較多的研究者認為,年邁的唐玄宗繼續取路況較好的大官驛道陳倉道前行,經兩當、徽縣、略陽到勉縣,再取金牛道到廣元。這一結論只是推測,尚無史實可資證明。 七月二十八日,唐玄宗終于到達成都,歷時四十六天。此時,隨從官員及將士僅一千三百人,宮女二十四人。 上圖是唐代畫家李昭道繪制的《明皇幸蜀圖》局部。這幅畫記錄了唐玄宗為避安史之亂逃往四川途中的情形。其中,穿紅衣,騎棗紅三花馬,走到橋前者為唐玄宗。在圖中,唐玄宗依然器宇軒昂,不失皇帝的尊嚴,但他所騎的馬為驚蹶停步之態,由此表現出唐玄宗避難途中的驚慌心理。研究者普遍認為,李昭道極有可能跟隨唐玄宗一起入蜀,所以,才能細致入微地描繪出這一歷史畫面。圖/采自中國國家圖書館網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