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煮史論千古 黃河黃河,因水渾濁而得名,是我們的母親河。大家知道它的水為什么那么“黃”嗎?是因為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它的中上游以山地為主,中下游以平原為主,而途中流經我國的黃土高原地區,水從上游往下走的時候就沖下并攜帶了很多很多泥沙,因此才會如此渾濁,我們的母親河可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呢!但是黃河也不是一直都渾濁的,史上有記載的變清了的黃河也有四十多次,每次最多也就清二十二天,又會變渾濁。但也依舊算是罕見。一般黃河水變清,就預示著這件事情要發生了…… 小編跟大家說過,黃河水之所以渾濁跟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關,黃土高原土質疏松,上游和下游的海拔高度差,讓水流有了動力,可以沖刷下來一些黃土高原的泥沙,還有一種原因是由于降水,黃河水量增加,沖刷和帶動泥沙量也會增多,黃河水也會變渾。反之,不降水了,黃河泥沙沖刷量少了,水量帶不動泥沙,泥沙就會沉積下來,河水也會變清。所以說,黃河水變清,也預示著干旱了,黃河流域在沒治理之前總是旱澇災害多發,平均三年兩澇,旱災以后必有大澇,這是古代先人的經驗總結,一般是在汛期前后發生旱澇。所以在以前,若不是在非汛期黃河變清很有可能是要提前發生旱澇災害了。 但是從我國開始治理黃河以來,也有好多次黃河變清的現象。據小編查資料,以前的黃河變清和如今的黃河變清不太一樣,以前可能是非汛期,而如今跟黃河的治理有很大關系。我國在黃土高原上大量植樹造林治理黃河,減少水土流失。如此以來,黃河水流經黃土高原時泥沙的攜帶量就會減少,黃河變清出現的幾率也就更大了。黃河變清也是存在安全隱患的,我們都知道黃河流域的中游是一段地上河,非常脆弱,容易決堤。而黃土高原上疏松的泥土如今雖被部分林木覆蓋固定住了,減少了水土流失,但若遇到強降水,黃土高原的泥土很有可能以我們想不到的量入河,到時候脆弱的地上河段會襲來高含沙量洪水,后果不堪設想。 所以說,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黃河變清都是潛在有一定危險的,所以黃河變清也是在預示著我們要提前加大對黃河的治理與保護。黃河災害的發生多是由生態環境破壞引起的,在我們每個人生活中,即便是“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這種小事,也是對環境的保護,所以,讓我們一起為保護母親河獻出一份力所能及的幫助吧! |
|